基于环境DNA技术的鱼类自然繁殖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95737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环境DNA技术对鱼类自然繁殖行为进行判断的方法,包括:水样采集、DNA提取、目的片段ddPCR扩增及浓度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环境DNA鉴定技术,不依赖于传统的卵苗捕捞、食卵鱼解剖技术,只需合理设计采样点采集水样,再对目标种进行浓度分析即可判断目标种是否发生产卵行为及确定产卵场位置。一方面最大限度的保护了鱼类资源,另一方面避免了传统捕捞作业耗费时间长及部分鱼种较难捕获等限制性因素带来的不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鱼类自然繁殖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态学
,特指水体环境DNA样品的鱼种浓度分析,具体指一种基于环境DNA技术的鱼类自然繁殖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污染和变迁、过度捕捞等原因,长江流域等自然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及多样性逐年递减,大坝的建设阻断了洄游性鱼类通道,比如中华鲟由于葛洲坝工程的建立无法上溯至原有产卵场繁殖,在葛洲坝下方形成新的产卵场。比如库区的建立使原本流水型鱼类占主体的鱼类群落结构慢慢演化成以静水鱼类居多的结构组成。根据多年的监测发现三峡大坝建立后,四大家鱼的数量锐减,为了避免大坝对家鱼产生的不良影响,三峡集团组织开展了针对四大家鱼繁殖的生态调度,以卵苗资源量监测方法为主,辅以繁殖群体数量监测及水文监测,评估三峡水库针对家鱼自然繁殖的试验性生态调度效果,试验给出了水温、涨水持续天数、洪峰流量、初始流量、流量涨幅等因素与家鱼产卵行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河流分段设置固定站位和流动监测点结合观测的的方式,根据捕捞不同发育期的鱼卵和早期发育的鱼苗,结合当时的水温条件,推算出鱼卵(苗)发育所需的时间,然后在根据当时江段平均流速推算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鱼类自然繁殖监测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环境DNA技术的鱼类自然繁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水样采集、DNA提取、目的片段ddPCR扩增及浓度分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研究水域大小,合理布置采样点,采集水样;步骤2:将步骤1水样于冷藏保存,并在24h以内,采用滤膜进行抽滤,并将滤膜放置‑20℃保存至DNA提取;步骤3:采用水样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基因组;步骤4:利用qPCR对目的片段进行引物、探针有效性检测,在反应体系内,加入相对应体积的引物、探针、模板DNA、rox参比荧光及mix后,与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一起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验证引物、探针有效性后,进行ddPCR;步骤5:通过同一采样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环境DNA技术的鱼类自然繁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水样采集、DNA提取、目的片段ddPCR扩增及浓度分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研究水域大小,合理布置采样点,采集水样;步骤2:将步骤1水样于冷藏保存,并在24h以内,采用滤膜进行抽滤,并将滤膜放置-20℃保存至DNA提取;步骤3:采用水样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基因组;步骤4:利用qPCR对目的片段进行引物、探针有效性检测,在反应体系内,加入相对应体积的引物、探针、模板DNA、rox参比荧光及mix后,与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一起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验证引物、探针有效性后,进行ddPCR;步骤5:通过同一采样点监测时间内连续多次的样品采集、eDNA浓度大小分析,初步判断目标种是否发生产卵行为;通过不同采样点同时间的eDNA浓度大小比较,推测产卵场位置;完成基于环境DNA技术的鱼类自然繁殖监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采集水样,为不同深度分层采集水样混合后得到的1-2L水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抽滤,水样可采用多张滤膜进行抽滤,抽滤后将得到的滤膜周边空余部分减去;所述滤膜孔径为0.22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DNA提取过程中,将每张剪边滤膜沿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莎刘雪清姜伟郜星晨黄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