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esent disclosure relates to a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and a vehic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earview mirror for car rearview mirror shell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rotating shaft 180 degrees rotation, increasing the rotation angle of the mirror housing at the same time, check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camera, greatly increasing the viewing range of driver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reducing the visual blind spots, but also conducive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ccid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后视镜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后视镜及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的后视镜反映车辆的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可以帮助驾驶员间接看清楚车身周围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员的视野范围。传统的车用后视镜旋转角度一般为90°,旋转角度较小,因而,驾驶员利用传统后视镜观察到的车身周围的范围有限,存在视觉盲区,进而可能会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车用后视镜及车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用后视镜,包括:后视镜壳体、镜面、摄像头、后视镜支座以及转轴;所述镜面和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后视镜壳体的同一面上;所述后视镜支座可拆卸地连接在车身上,且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后视镜壳体连接,所述后视镜壳体通过所述转轴能相对所述后视镜支座转动任意角度。可选地,所述车用后视镜还包括:红外感应器,与所述镜面以及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后视镜壳体的同一面上,用于感应是否有物体靠近所述车身,并在感应到有物体靠近所述车身时,生成警报信号;所述红外感应器与所述车身上的警报器连接,用于将生成的所述警报信号发送给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壳体、镜面、摄像头、后视镜支座以及转轴;所述镜面和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后视镜壳体的同一面上;所述后视镜支座可拆卸地连接在车身上,且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后视镜壳体连接,所述后视镜壳体通过所述转轴能相对所述后视镜支座转动任意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壳体、镜面、摄像头、后视镜支座以及转轴;所述镜面和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后视镜壳体的同一面上;所述后视镜支座可拆卸地连接在车身上,且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后视镜壳体连接,所述后视镜壳体通过所述转轴能相对所述后视镜支座转动任意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感应器,与所述镜面以及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后视镜壳体的同一面上,用于感应是否有物体靠近所述车身,并在感应到有物体靠近所述车身时,生成警报信号;所述红外感应器与所述车身上的警报器连接,用于将生成的所述警报信号发送给警报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感应器、处理模组以及无线收发组件;所述红外感应器与所述镜面以及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后视镜壳体的同一面上,用于感应是否有物体靠近所述车身,并在感应到有物体靠近所述车身时,生成警报信号;所述处理模组与所述红外感应器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红外感应器生成的所述警报信号时,生成警报信息;所述无线收发组件与所述处理模组连接,用于在所述处理模组生成所述警报信息时,向预先设定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警报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感应器和处理模组;所述红外感应器与所述镜面以及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后视镜壳体的同一面上,用于感应是否有物体靠近所述车身,并在感应到有物体靠近所述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政,李宁宁,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