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压响应制动整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5090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压响应制动整流器,包括半波整流电路、可控硅触发电路、开关触点电路、输出触点电路与保护电路;其中,半波整流电路用于对交流电源的输入进行半波整流;可控硅触发电路用于在该整流器通电时形成全波电压输出;开关触点电路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通过外部控制电路对该整流器的输出进行控制;输出触点为负载提供直流电源;保护电路用于对该整流器的电子元件提供保护。利用可控硅触发电路使整流器刚通电时形成全波输出电压,延时一段时间后,整流器恢复为半波输出电压,供制动器保持电压使用,该整流器可使制动器在刚通电时的响应动作加快制动或释放,缩短了转动轴的堵转抱死时间,从而增加电磁制动器和转动轴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压响应制动整流器
本技术属于电磁制动整流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压响应制动整流器。
技术介绍
电磁制动器使用场合需要在整流器通电的瞬间实现快速制动或释放,以防止转动轴出现堵转抱死的现象发生。当电磁制动器初始上电的电压在其额定电压范围内时,此时电压越高,则其制动或释放动作反应速度越快,目前市场上电磁制动器通常使用的整流器大多数为四个接线端子,该整流器一般为半波整流方式,通常在整流器通电时,其输出的直流电压为单电压输出,不具备双压输出。缺点: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整流器为单电压输出,不具备双压输出,在整流器刚通电的时,输出的单电压不能使电磁制动器快速响应制动或释放,会造成转动轴瞬间有堵转抱死现象,不能满足制动器快速制动或释放响应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双压响应制动整流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磁制动器启动过程中没有双压输出造成响应慢、容易造成转动轴发生堵转抱死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双压响应制动整流器,包括半波整流电路、可控硅触发电路、开关触点电路、输出触点电路与保护电路;其中,半波整流电路用于对交流电源的输入进行半波整流,包括第一至第三二极管;可控硅触发电路用于在该整流器通电时形成双电压输出;开关触点电路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通过外部控制电路对该整流器的输出进行控制;输出触点电路与外部负载连接,为外部负载提供直流电源;保护电路用于对该整流器的电子元器件提供保护,包括第一至第六压敏电阻。交流电源的一个输入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交流电源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为整流输出端,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输出触点的负极连接。交流电源的两个输入端之间连接第一压敏电阻;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整流输出端之间连接第二压敏电阻,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整流输出端之间连接第六压敏电阻。所述可控硅触发电路包括可控硅、第一和第二三极管、第四和第五二极管、第一和第二电容、第一至第六电阻;其中,交流电源的一端分别与可控硅的阴极、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可控硅的阳极与输出触点的负极连接,栅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可控硅的栅极与阴极之间连接第四电阻;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之间连接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之间连接第五电阻;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交流电源的一端之间连接第一电容和第二电阻的并联电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整流输出端之间连接第一电阻,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且与整流输出端之间连接第六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为电解电容,第一电容的正极和第二电容的正极均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三电阻与第四二极管之间并联连接。可控硅的阳极和阴极之间连接第五压敏电阻。开关触点电路包括两个开关触点开关1和开关2;其中,开关触点开关1与整流输出端连接,开关触点开关2与输出触点的正极连接,两个开关触点之间连接第三压敏电阻。输出触点电路包括输出触点正极和输出触点负极,输出触点正极和负极之间连接第四压敏电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描述通电时整流器单电压输出所导致的制动器响应慢的不足之处,本技术利用可控硅触发电路促使在整流器刚通电时,整流器形成全波输出电压,也即为双电压输出,延时一段时间后,OUT输出恢复为半波输出,也即单电压输出,以供制动器保持电压使用,本技术可以使电磁制动器在刚通电时的响应动作加快制动或释放,缩短了转动轴的堵转抱死时间,从而增加电磁制动器和转动轴的使用寿命。2、可以通过外部接触器来控制整流器输出通与断的效果,也可以直接短路开关触点不使用,为用户提供多种选择。3、所有关键的电信号触点、可控硅均配有压敏电阻,最大可能的消除外部干扰因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压响应整流器的电路原理图。图中J1为电信号接线座,M1、M2、M3、M4、M5、M6为压敏电阻,C1、C2为电解电容、D1、D2、D3、D4、D5为二极管、R1、R2、R3、R4、R5、R6为电阻,Q1、Q2为三极管,Q3为可控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新型双压响应整流器,包括半波整流电路、可控硅触发电路、开关触点电路、输出触点电路与保护电路;其中,半波整流电路用于对交流电源的输入进行半波整流,包括第一至第三二极管;可控硅触发电路用于在该整流器通电时形成全波电压输出;开关触点电路的触点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通过外部控制电路对该整流器进行控制;输出触点电路为外部负载提供直流电源;保护电路用于对该整流器的电子元器件提供保护,包括第一至第六压敏电阻。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半波整流电路主要由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组成,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阴极与开关1相互交汇电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交流电源的一个输入端AC-L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阴极与交流电源另一个输入端AC-N电连接。可控硅触发电路主要由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电容C2、二极管D4、二极管D5、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可控硅Q3组成,电阻R1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阴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互交汇电连接,电容C1的正极、电容C2的正极、电阻R2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互交汇电连,电容C2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阴极相互交汇电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阻R4的一端与可控硅Q3的栅极相互交汇电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1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5的正极、可控硅Q3的阴极与交流电源的一个输入端AC-L相互交汇电连接,可控硅Q3的阳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电连接。开关触点电路由开关1和开关2这两个触点组成,开关触点开关1和开关2分别与外部接触器的常闭两个触点电连,开关触点开关1和开关2也可直接用电线或短路针将其两触点短路,开关触点开关2与输出触点OUT+电连接。输出触点电路主要由OUT+、OUT-组成,输出触点OUT+与开关触点开关2电连接,输出触点OUT-为一个零电位信号,即所述的接地端,输出触点OUT+和OUT-分别电接至外部负载RL,外部负载RL为电磁制动器或者电磁离合器。保护电路主要由压敏电阻M1、压敏电阻M2、压敏电阻M3、压敏电阻M4、压敏电阻M5和压敏电阻M6组成,压敏电阻M1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交流电源的两个输入端AC-L和AC-N,压敏电阻M2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二极管D1的负极和输出触点OUT-,压敏电阻M3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开关触点开关1和开关2,压敏电阻M4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输出触点OUT+和输出触点OUT-,压敏电阻M5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可控硅管Q3的阳极和可控硅管Q3的阴极,压敏电阻M6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交流电源输入端AC-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双压响应制动整流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双压响应制动整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半波整流电路、可控硅触发电路、开关触点电路、输出触点电路与保护电路;其中,半波整流电路用于对交流电源的输入进行半波整流,包括第一至第三二极管;可控硅触发电路用于在该整流器通电时形成双电压输出;开关触点电路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通过外部控制电路对该整流器的输出进行控制;输出触点电路与外部负载连接,为外部负载提供直流电源;保护电路用于对该整流器的电子元器件提供保护,包括第一至第六压敏电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压响应制动整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半波整流电路、可控硅触发电路、开关触点电路、输出触点电路与保护电路;其中,半波整流电路用于对交流电源的输入进行半波整流,包括第一至第三二极管;可控硅触发电路用于在该整流器通电时形成双电压输出;开关触点电路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通过外部控制电路对该整流器的输出进行控制;输出触点电路与外部负载连接,为外部负载提供直流电源;保护电路用于对该整流器的电子元器件提供保护,包括第一至第六压敏电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压响应制动整流器,其特征在于:交流电源的一个输入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交流电源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为整流输出端,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输出触点的负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双压响应制动整流器,其特征在于:交流电源的两个输入端之间连接第一压敏电阻;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整流输出端之间连接第二压敏电阻,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整流输出端之间连接第六压敏电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压响应制动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触发电路包括可控硅、第一和第二三极管、第四和第五二极管、第一和第二电容、第一至第六电阻;其中,交流电源的一端分别与可控硅的阴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书峰艾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采奕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