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484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包括压线本体、动压块和压紧机构,动压块位于压线本体的顶部和底部之间且与底部相对,压紧机构包括垂直穿过压线本体的顶部并与动压块进行可转动连接的压紧螺杆、驱动压紧螺杆往复移动的从动齿轮、驱动从动齿轮转动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活动安装在压线本体的顶部并能自由转动,从动齿轮的内表面与压紧螺杆螺纹连接,从动齿轮外表面和主动齿轮外表面互相啮合,主动齿轮上设有能够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结构,压线本体上设有用于限制动压块以防止其相对压线本体转动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省力且快速将绕过街码瓷碌的电缆端头弯折压紧在一起,而且有两种操作模式,节省操作空间和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具领域,具体是涉及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上用电安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十分重要,电缆通过街码架设在电线杆或建筑物上,电缆端头的固定一般是将电缆端头绕过街码瓷碌进行折向弯曲并在拉紧状态下,将弯折的电缆端头捆绑或固定;目前,施工人员通常通过人力或者简易工具等传统方式将电缆端头折向弯曲并使用扎线将弯折的电缆端头捆绑固定,由于电缆直径较粗,高空作业人员仅仅依靠人力或简易工具很难将电缆折弯并拉紧,导致电缆端头捆绑的牢固性难以保证,电缆端头容易松脱而从街码上脱落下来,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采用该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能够省力且快速将绕过街码瓷碌的电缆端头两侧压紧。本技术任务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包括压线本体、动压块和压紧机构,所述压线本体的顶部和底部相对设置,所述动压块位于压线本体的顶部和底部之间且与底部相对,所述压线本体底部和所述动压块下表面分别设有用于配合夹持电缆的夹线结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垂直穿过压线本体的顶部并与动压块进行可转动连接的压紧螺杆、驱动压紧螺杆往复移动的从动齿轮、驱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活动安装在压线本体的顶部并能自由转动,从动齿轮的内表面与压紧螺杆螺纹连接,从动齿轮外表面和主动齿轮外表面互相啮合,主动齿轮上设有能够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结构,所述压线本体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动压块以防止其相对压线本体转动的限位机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所述压线本体的顶部设有分别放置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的第一柱型腔和第二柱型腔,第一柱型腔和第二柱型腔相连通,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分别放置在第一柱型腔和第二柱型腔中并能在其中转动,第一柱型腔和第二柱型腔上部分别设有第一腔盖和第二腔盖。优选,所述主动齿轮内设有凸出主动齿轮两侧的驱动轴,驱动结构与驱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两侧还设有凸出从动齿轮齿轮的延伸支撑部。优选,所述驱动结构为一螺帽结构。优选,优选,所述限位机构的结构为:所述压线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压紧螺杆平行的贯穿的导向直槽,所述动压块上设有与导向直槽贴近配合的导向块,导向块穿过导向直槽且导线块的端部固定连接导向板,导向板紧贴在压线本体上并能随着导向块上下往复运动;和/或,所述底部和所述顶部之间设有与所述压紧螺杆平行的限位轴,所述动压块上设有供该限位轴穿过的限位孔,所述动压块在所述压紧螺杆和限位轴的共同导向下进行直线往复运动而不能转动。优选,所述夹线结构为凹弧形绝缘结构或者凹折弯面绝缘结构。本技术的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能够省力且快速将绕过街码瓷碌的电缆端头弯折压紧在一起,而且操作人员操作紧固器压紧电缆时,既可以直接转动压紧螺杆来调节动压块运动,也可以通过转动主动齿轮来驱动压紧螺杆转动,尤其是转动主动齿轮来驱动压紧螺杆时,不需要移动上紧工具(比如扳手、电动扳手)的位置,适合电动扳手操作,节省操作空间和操作难度,适合单人高空作业。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11-压线本体,1111-第一柱型腔,1112-第二柱型腔,1121-第一腔盖,1122-第二腔盖,113-导向直槽,114-导向块,115-导向板,12-动压块,13-压紧螺杆,131-从动齿轮,132-主动齿轮,1321-驱动结构,14-夹线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作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以及类似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具体根据实施例中的实际情况而定。如图1-3所示,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包括压线本体11、动压块12和压紧机构,压线本体11的顶部和底部相对设置,动压块12位于压线本体11的顶部和底部之间且与底部相对,压线本体11底部和动压块12下表面分别设有用于配合夹持电缆的夹线结构14,压紧机构包括垂直穿过压线本体11的顶部并与动压块12进行可转动连接的压紧螺杆13、驱动压紧螺杆13往复移动的从动齿轮131、驱动从动齿轮131转动的主动齿轮132,从动齿轮131和主动齿轮132活动安装在压线本体11的顶部并能自由转动,从动齿轮131的内表面与压紧螺杆13螺纹连接,从动齿轮131外表面和主动齿轮132外表面互相啮合,主动齿轮132上设有能够驱动主动齿轮132转动的驱动结构1321,压线本体11上设有用于限制动压块12以防止其相对压线本体11转动的限位机构。操作时,首先将绕过街码瓷碌的电缆端头两侧放置在动压块12和压线本体11底部之间,然后直接转动压紧螺杆13或者通过转动主动齿轮132来驱动压紧螺杆13转动,带动动压块12向压线本体11底部移动,压线本体11底部和动压块12下表面的夹线结构14配合将电缆端头两侧越夹越紧,从而快速并省力的将绕过街码瓷碌的电缆端头弯折压紧在一起。采用该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能够省力且快速将绕过街码瓷碌的电缆端头弯折压紧在一起,而且操作人员操作紧固器压紧电缆时,既可以直接转动压紧螺杆13来调节动压块12运动,也可以通过转动主动齿轮132来驱动压紧螺杆13转动,尤其是转动主动齿轮132来驱动压紧螺杆13时,不需要移动上紧工具(比如扳手、电动扳手)的位置,适合电动扳手操作,节省操作空间和操作难度,适合单人高空作业。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压线本体11的顶部设有分别放置主动齿轮132和从动齿轮131的第一柱型腔1111和第二柱型腔1112,第一柱型腔1111和第二柱型腔1112相连通,主动齿轮132和从动齿轮131分别放置在第一柱型腔1111和第二柱型腔1112中并能在其中转动,第一柱型腔1111和第二柱型腔1112上部分别设有第一腔盖1121和第二腔盖112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主动齿轮132内设有凸出主动齿轮132两侧的驱动轴,驱动结构1321与驱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从动齿轮131的两侧还设有凸出从动齿轮131齿轮的延伸支撑部。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驱动结构1321为一螺帽结构,优选内六角螺帽。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限位机构的结构为:压线本体11上设有与压紧螺杆13平行的贯穿的导向直槽113,动压块12上设有与导向直槽113贴近配合的导向块114,导向块114穿过导向直槽113且导线块的端部固定连接导向板115,导向板115紧贴在压线本体11上并能随着导向块114上下往复运动。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夹线结构14为凹弧形绝缘结构或者凹折弯面绝缘结构。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

【技术保护点】
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线本体、动压块和压紧机构,所述压线本体的顶部和底部相对设置,所述动压块位于压线本体的顶部和底部之间且与底部相对,所述压线本体底部和所述动压块下表面分别设有用于配合夹持电缆的夹线结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垂直穿过压线本体的顶部并与动压块进行可转动连接的压紧螺杆、驱动压紧螺杆往复移动的从动齿轮、驱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活动安装在压线本体的顶部并能自由转动,从动齿轮的内表面与压紧螺杆螺纹连接,从动齿轮外表面和主动齿轮外表面互相啮合,主动齿轮上设有能够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结构,所述压线本体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动压块以防止其相对压线本体转动的限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线本体、动压块和压紧机构,所述压线本体的顶部和底部相对设置,所述动压块位于压线本体的顶部和底部之间且与底部相对,所述压线本体底部和所述动压块下表面分别设有用于配合夹持电缆的夹线结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垂直穿过压线本体的顶部并与动压块进行可转动连接的压紧螺杆、驱动压紧螺杆往复移动的从动齿轮、驱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活动安装在压线本体的顶部并能自由转动,从动齿轮的内表面与压紧螺杆螺纹连接,从动齿轮外表面和主动齿轮外表面互相啮合,主动齿轮上设有能够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结构,所述压线本体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动压块以防止其相对压线本体转动的限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型电缆终端紧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本体的顶部设有分别放置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的第一柱型腔和第二柱型腔,第一柱型腔和第二柱型腔相连通,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分别放置在第一柱型腔和第二柱型腔中并能在其中转动,第一柱型腔和第二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超强尤占山孙建吉覃丹陈雪儿卢广业张开拓王延发张仕欢郝燕邵源鹏程雪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