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流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交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接触器多通过在其内部增加电子模块以实现更多功能(如宽电压吸合、节能等)。同时,为减小安装占用接触器的空间,在接触器体积最小化的前提下,接触器的内部结构也越来越紧凑,因此,相关的电子模块会根据接触器内部的结构而设计成多个,并安装在接触器内部线圈部件周围的多个空闲区域,以方便电子模块与线圈部件的连接,保证接触器功能增加的但不影响产品体积。这些电子模块与电子模块之间通常采用导线连接,因此导线存在于接触器内部空间内,然而在接触器吸合动作时,由于导线无可靠固定,长度过长的导线会因共振作用晃动,如果位移至接触器运动部件的运动空间内,则会影响接触器的正常工作。另外,接触器工作时,线圈、磁轭会发热,且磁轭的发热温升会使导线长时间存在于热源周围,进而影响导线外部绝缘层的绝缘效果,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线合理、安全可靠的交流接触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流接触器,包括底座1,在底座1的内腔上依次安装有磁轭3、线圈2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接触器,包括底座(1),在底座(1)的内腔上依次安装有磁轭(3)、线圈(2)以及运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3)的两侧设有重叠设置的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在所述内腔的四个端脚处分别设有L型筋(11),所述的L型筋(11)与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的端部相对设置使得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限位设置在底座(1)内腔的外沿,并且在内腔中部的两侧还设有与L型筋(11)相对设置的延伸筋(13),在延伸筋(13)的端部设有弯折筋(14),所述的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通过设置在弯折筋(14)底部的缺口(15)限位设置在弯折筋(14)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接触器,包括底座(1),在底座(1)的内腔上依次安装有磁轭(3)、线圈(2)以及运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3)的两侧设有重叠设置的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在所述内腔的四个端脚处分别设有L型筋(11),所述的L型筋(11)与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的端部相对设置使得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限位设置在底座(1)内腔的外沿,并且在内腔中部的两侧还设有与L型筋(11)相对设置的延伸筋(13),在延伸筋(13)的端部设有弯折筋(14),所述的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通过设置在弯折筋(14)底部的缺口(15)限位设置在弯折筋(14)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部的侧壁上设有凸出筋(12),所述的凸出筋(12)与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相对设置并与弯折筋(14)形成交错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安装有将底座(1)的内腔覆盖的基座(4),所述基座(4)的底部设有限位筋(41),所述的限位筋(41)对称设置在基座(4)的型腔(43)的两侧,每个限位筋(41)分别与弯折筋(14)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筋(14)的顶部设有第一斜面(141),所述限位筋(41)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斜面(141)相切合的第二斜面(4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安装有将底座(1)的内腔覆盖的基座(4),所述基座(4)的中部设有与底座(1)的内腔相对设置的型腔(43),所述型腔(43)的四个端脚处有横向内壁(42),所述的横向内壁(42)与L型筋(11)的横向筋错位对齐设置。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杨军,史亚闻,牛映平,肖体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