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铸造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0601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力铸造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其上、下部设有排气道和进气道,气缸盖本体的上部内侧设有环绕排气道的上冷却水套,下部内侧设有环绕进气道的下冷却水套,上冷却水套和下冷却水套分别与气缸盖本体侧上方的冷却水出水口连通;气缸盖本体的侧上方通过重力倾转浇铸成型工艺一体成型有节温器座,节温器座的内腔与冷却水出水口相连通,节温器座内固定设置有节温器套,节温器套内安装有节温器,节温器的自由端置于中腔内,固定端置于下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接通过重力倾转浇铸工艺在气缸盖本体上一体成型处节温器座,节温器座内部的两块隔板也同时成型,减少零件数量,便于管理和维护,其结构设计合理,组装维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力铸造型汽车发动机缸盖
本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重力铸造型汽车发动机缸盖。
技术介绍
气缸盖是发动机中结构最复杂的铸件,布置有进气道、排气道、进气门座、排气门座、螺栓孔座、冷却水腔、进水口、出水口、喷油嘴孔和润滑孔等。气缸盖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燃烧气体的高压和高温作用,缸盖各部分会有不同程度的温度,若超过允许温度范畴,会导致气缸盖破裂。因此在气缸盖内一般会设置冷却水套,对气缸盖内的进气侧和出气侧进行降温冷却。气缸盖上需要重点冷却的区域在底部及靠排气门侧,进气门侧也会有温度,而传统气缸盖的设计中一般采用的为单层水套结构,单层式的水套结构不能有效的同时对进气门侧和排气门侧同时进行有效冷却,致使缸盖在高温负荷下容易失效,导致气缸盖开裂。节温器是根据冷却水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水量,改变水的循环范围,以调节冷却系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节温器必须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否则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如节温器主阀门开启过迟,就会引起发动机过热,主阀门开启过早,则使发动机预热时间延长,使发动机温度过低。节温器是通过节温器座装配在气缸盖上的,现有的节温器座和气缸盖是分体式的,节温器座通过螺栓等连接结构与气缸盖固定连接,零件较多,其结构复杂,组装维修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力铸造型汽车发动机缸盖,结构设计合理,零件数量少,组装维修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重力铸造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所述气缸盖本体的上部设有排气道,下部设有进气道,所述气缸盖本体的上部内侧设有环绕排气道设置的上冷却水套,下部内侧设有环绕进气道设置的下冷却水套,所述上冷却水套和下冷却水套分别与气缸盖本体侧上方的冷却水出水口连通;所述气缸盖本体的侧上方通过重力倾转浇铸成型工艺一体成型有节温器座,所述节温器座的内腔与冷却水出水口相连通,所述节温器座内一体成型有两块隔板,两所述隔板与节温器座内壁之间形成下腔、中腔和上腔,所述节温器座内开设有两口部在节温器座顶部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两隔板,每一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设置一个节温器套,所述节温器套的外周面对应地与两所述隔板轴孔配合;所述节温器套内安装有节温器,所述节温器的自由端置于中腔内,固定端置于下腔内。其中,所述节温器套的一端形成封闭的安装法兰,所述节温器套的内侧中部设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的下方的节温器套的中心孔为节温器安装孔,所述节温器套的圆周表面、对应于安装法兰与中隔板之间部位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水孔,所述节温器安装孔的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二通水孔。进一步,所述节温器套的外周面沿轴向间隔设有两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内设有O形圈。进一步,所述下冷却水套还环绕于排气道的下方和气缸盖本体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直接通过重力倾转浇铸工艺在气缸盖本体上一体成型处节温器座,节温器座内部的两块隔板也同时成型,减少零件数量,便于管理和维护,结构设计合理,组装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进气道处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排气道处的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节温器座处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节温器座内装配有节温器套和节温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一中节温器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气缸盖本体;2、排气道;3、进气道;4、上冷却水套;5、下冷却水套;6、节温器;7、冷却水出水口;8、节温器座;80、隔板;81、安装孔;9、节温器套;90、安装法兰;91、中隔板;92、节温器安装孔;93、第一通水孔;94、第二通水孔;95、环形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重力铸造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1,所述气缸盖本体1的上部设有排气道2,下部设有进气道3,所述气缸盖本体1的上部内侧设有环绕排气道2设置的上冷却水套4,下部内侧设有环绕进气道3、排气道2的下方以及气缸盖本体1的底部设置的下冷却水套5,所述上冷却水套4和下冷却水套5分别与气缸盖本体1侧上方的冷却水出水口7连通。所述气缸盖本体1的侧上方通过重力倾转浇铸成型工艺一体成型有节温器座8,所述节温器座8的内腔与冷却水出水口7相连通,所述节温器座8内一体成型有两块隔板80,两所述隔板80与节温器座8内壁之间形成下腔、中腔和上腔。如图4、图5所示,所述节温器座8内开设有两口部在节温器座8顶部的安装孔81,所述安装孔81贯穿两隔板80,每一所述安装孔81内固定设置一个节温器套9,所述节温器套9的外周面对应地与两所述隔板80轴孔配合。所述节温器套9内安装有节温器6,所述节温器6的自由端置于中腔内,固定端置于下腔内。如图6所示,所述节温器套9的一端形成封闭的安装法兰90,所述节温器套9的内侧中部设有中隔板91,所述中隔板的下方的节温器套9的中心孔为节温器安装孔92,所述节温器套9的圆周表面、对应于安装法兰90与中隔板91之间部位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水孔93,所述节温器安装孔92的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二通水孔94。所述节温器套9的外周面沿轴向间隔设有两环形卡槽95,所述环形卡槽95内设有O形圈。本技术内冷却水的流动过程为:从机体进入气缸盖本体的冷却水,经过上冷却水套和下冷却水套对气缸盖本体上的进气道、排气道及燃烧室周围进行冷却后,通过冷却水出水口进入一体成型于气缸盖本体上的节温器座内,被节温器感知温度,实现发动机冷却水的大小循环,将节温器座与气缸盖本体铸造成整体式,省略了节温器座的安装,不仅简化了发动机的结构,节约了成本,而且也减少了发动机漏水的概率。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重力铸造型汽车发动机缸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力铸造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1),所述气缸盖本体(1)的上部设有排气道(2),下部设有进气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本体(1)的上部内侧设有环绕排气道(2)设置的上冷却水套(4),下部内侧设有环绕进气道(3)设置的下冷却水套(5),所述上冷却水套(4)和下冷却水套(5)分别与气缸盖本体(1)侧上方的冷却水出水口(7)连通;所述气缸盖本体(1)的侧上方通过重力倾转浇铸成型工艺一体成型有节温器座(8),所述节温器座(8)的内腔与冷却水出水口(7)相连通,所述节温器座(8)内一体成型有两块隔板(80),两所述隔板(80)与节温器座(8)内壁之间形成下腔、中腔和上腔,所述节温器座(8)内开设有两口部在节温器座(8)顶部的安装孔(81),所述安装孔(81)贯穿两隔板(80),每一所述安装孔(81)内固定设置一个节温器套(9),所述节温器套(9)的外周面对应地与两所述隔板(80)轴孔配合;所述节温器套(9)内安装有节温器(6),所述节温器(6)的自由端置于中腔内,固定端置于下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铸造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1),所述气缸盖本体(1)的上部设有排气道(2),下部设有进气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本体(1)的上部内侧设有环绕排气道(2)设置的上冷却水套(4),下部内侧设有环绕进气道(3)设置的下冷却水套(5),所述上冷却水套(4)和下冷却水套(5)分别与气缸盖本体(1)侧上方的冷却水出水口(7)连通;所述气缸盖本体(1)的侧上方通过重力倾转浇铸成型工艺一体成型有节温器座(8),所述节温器座(8)的内腔与冷却水出水口(7)相连通,所述节温器座(8)内一体成型有两块隔板(80),两所述隔板(80)与节温器座(8)内壁之间形成下腔、中腔和上腔,所述节温器座(8)内开设有两口部在节温器座(8)顶部的安装孔(81),所述安装孔(81)贯穿两隔板(80),每一所述安装孔(81)内固定设置一个节温器套(9),所述节温器套(9)的外周面对应地与两所述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尧标
申请(专利权)人:阜新申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