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特别涉及应对在画面变为高精细的情况下由于出现不形成取向膜的区域所导致的显示不均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构成为,配置有TFT基板和与TFT基板相对的对置基板,在TFT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所述TFT基板中具有像素电极以及薄膜晶体管(TFT)等的像素形成为矩阵状。而且,通过按每个像素控制液晶分子的光的透射率从而形成图像。覆盖TFT地形成有机钝化膜,在有机钝化膜之上形成有公共电极、像素电极以及使这些电极之间绝缘的绝缘膜。有机钝化膜的目的在于平坦化膜以及浮游电容的降低,所以形成得较厚为2到4μm左右。在该较厚的有机钝化膜上形成接触孔,所以接触孔的深度和/或锥度变大,成为取向膜难以进入接触孔内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提出了有机钝化膜形成得较厚所以使有机钝化膜具有各种功能的方式。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下述结构:在像素区域,在有机钝化膜上形成凹凸,在该凹凸上方形成由金属制成的反射膜,从而形成朗伯(Lambertian)反射面。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通过按每个R、G、B像素改变有机钝化膜的厚度,从而改变各像素中的液晶层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TFT基板、对置基板以及被夹持在所述TFT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液晶,所述TFT基板具有扫描线、影像信号线和连接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影像信号线的TFT,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TFT基板,在所述扫描线和所述影像信号线与所述液晶之间形成有有机绝缘膜,在所述有机绝缘膜与所述液晶之间形成有与所述TFT相连接的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液晶之间形成有取向膜,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TFT经由形成于所述有机绝缘膜的接触孔而连接,在截面中,所述有机绝缘膜从接近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TFT的连接部位的一侧起形成有凸部和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17 JP 2016-027833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TFT基板、对置基板以及被夹持在所述TFT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液晶,所述TFT基板具有扫描线、影像信号线和连接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影像信号线的TFT,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TFT基板,在所述扫描线和所述影像信号线与所述液晶之间形成有有机绝缘膜,在所述有机绝缘膜与所述液晶之间形成有与所述TFT相连接的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液晶之间形成有取向膜,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TFT经由形成于所述有机绝缘膜的接触孔而连接,在截面中,所述有机绝缘膜从接近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TFT的连接部位的一侧起形成有凸部和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存在于距所述接触孔处的所述有机绝缘膜的端部4到10μm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存在于距所述接触孔处的所述有机绝缘膜的端部3到8μm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顶点与所述凹部的底点的高度差在0.3μm以上且1μm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形成于相对于所述连接部位在所述影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分离的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在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有多个。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基板具有遮光层,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TFT基板之间。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TFT基板、对置基板以及被夹持在所述TFT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液晶,该TFT基板具有扫描线、影像信号线和连接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影像信号线的TFT,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扫描线和所述影像信号线与所述液晶之间形成有有机绝缘膜,在所述有机绝缘膜与所述液晶之间的上方形成有与所述TFT相连接的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液晶之间形成有取向膜,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TF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智一,仓本侑祈,宫入浩司,小林亮太,杉本胜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