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站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7626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铁车站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沿地铁车站(1)地基外周设置地下连续墙(3);采用预浸水方式使湿陷性黄土层(5)进行自重湿陷性沉降,并在沉降变形稳定后对地基上层土体进行加固处理;在回填土层(10)上填筑防水垫层(11);在地下连续墙(3)外侧垂直开设导水井(4);在防水垫层(11)和导水井(4)上填筑导水垫层(12),并在其中设置与导水井(4)相连通的水平排水管(2);在导水垫层(12)上填筑阻水垫层(13)。本发明专利技术综合考虑“浸水+阻水+排水”三方面,减小了后期的降雨及地下水等因素对地基中的湿陷性黄土层产生的影响,有效降低了湿陷性黄土层再次发生湿陷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车站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地铁车站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地质土,其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具有较高的水敏性。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我国黄土覆盖面积达64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领土面积的6.6%,西北地区是我国黄土的主要分布地区,黄土厚度从几米到400多米,一般为100m左右。近年来,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地铁,西安、兰州等西部省会城市也开始了地铁工程的建设,由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殊地质条件,在处理地铁车站地基时的方法较普通土地基肯定有所不同。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工程特点和要求,选用合适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高能级强夯法、DDC法(孔内深层强夯法)、挤密法和预浸水法等都是处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也存在处理效果不好、施工难度大或工程造价昂贵等局限性,对此,王继忠提出了一种大厚度湿陷性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地铁车站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铁车站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确定地铁车站(1)地基的范围后,沿地基外周设置一圈地下连续墙(3),其中,所述地下连续墙(3)为隔水墙且其底部穿透湿陷性黄土层(5)进入非湿陷性黄土层(6);步骤S2、采用预浸水方式使所述湿陷性黄土层(5)进行自重湿陷性沉降,并在沉降变形稳定后对地基上层土体进行加固处理;步骤S3、在地铁基坑开挖、地铁主体结构及附属结构施工完成且回填土层(10)形成后,在所述回填土层(10)上填筑防水垫层(11),其中,所述防水垫层(11)上边缘与所述地下连续墙(3)上边缘平齐;步骤S4、在所述地下连续墙(3)外侧垂直开设数个导水井(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站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确定地铁车站(1)地基的范围后,沿地基外周设置一圈地下连续墙(3),其中,所述地下连续墙(3)为隔水墙且其底部穿透湿陷性黄土层(5)进入非湿陷性黄土层(6);步骤S2、采用预浸水方式使所述湿陷性黄土层(5)进行自重湿陷性沉降,并在沉降变形稳定后对地基上层土体进行加固处理;步骤S3、在地铁基坑开挖、地铁主体结构及附属结构施工完成且回填土层(10)形成后,在所述回填土层(10)上填筑防水垫层(11),其中,所述防水垫层(11)上边缘与所述地下连续墙(3)上边缘平齐;步骤S4、在所述地下连续墙(3)外侧垂直开设数个导水井(4),并向其中填埋砂土,其中,所述导水井(4)底部穿透所述湿陷性黄土层(5)进入所述非湿陷性黄土层(6),所述导水井(4)的上端开口与所述地下连续墙(3)上边缘平齐;步骤S5、在所述防水垫层(11)和所述导水井(4)上填筑导水垫层(12),并在所述导水垫层(12)中设置与所述导水井(4)相连通的水平排水管(2);步骤S6、在所述导水垫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丽王二磊梁庆国孙文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地震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