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液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7468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液回收装置,包括储液桶、负压发生器、软管和吸液结构;储液桶的顶部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上安装有负压发生器;吸液结构包括吸液管、连接管、橡胶套和海绵体,连接管的后部设有第三接头,橡胶套的后部套在连接管的前部,吸液管的前端部上均匀分布有通孔,橡胶套的前部套在吸液管的后部,海绵体位于吸液管和连接管所围成的空腔内,吸液管后端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的底部设有第一气孔,连接管的前端部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的底部设有第二气孔;软管的一端安装在第二接头上,软管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三接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收集和回收洒落在地面或机器上的磨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液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手表的生产,具体涉及一种磨液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手表的生产过需要对手表的一些零部件进行研磨,例如对手表的镜面进行研磨。而在研磨过程中需要连续的给研磨机器添加磨液,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因为设备故障、操作失误而造成磨液洒落在地面或机器上,洒落在地面上的磨液容易造成工人滑倒摔跤,存在安全隐患,严重时将会影响生产的进行,撒落在机器上的磨液可能会进入机器内部,影响机器的运行甚至会烧毁机器。同时由于磨液比较昂贵,磨液的洒落会造成严重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磨液回收装置,能够有效的收集和回收洒落在地面或机器上的磨液。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磨液回收装置,包括储液桶、负压发生器、软管和吸液结构;所述储液桶的顶部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均与所述储液桶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接头上安装有负压发生器;所述吸液结构包括吸液管、连接管、橡胶套和海绵体,所述连接管的后部设有第三接头,所述橡胶套的后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套在所述连接管的前部,所述吸液管的前端封闭且后端开口,所述吸液管的前端部上均匀分布有通孔,所述橡胶套的前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套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磨液回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磨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桶、负压发生器、软管和吸液结构;所述储液桶的顶部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均与所述储液桶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接头上安装有负压发生器;所述吸液结构包括吸液管、连接管、橡胶套和海绵体,所述连接管的后部设有第三接头,所述橡胶套的后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套在所述连接管的前部,所述吸液管的前端封闭且后端开口,所述吸液管的前端部上均匀分布有通孔,所述橡胶套的前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套在所述吸液管的后部,所述海绵体位于所述吸液管和连接管所围成的空腔内,所述吸液管后端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底部设有数个均与所述吸液管的内腔相连通的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桶、负压发生器、软管和吸液结构;所述储液桶的顶部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均与所述储液桶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接头上安装有负压发生器;所述吸液结构包括吸液管、连接管、橡胶套和海绵体,所述连接管的后部设有第三接头,所述橡胶套的后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套在所述连接管的前部,所述吸液管的前端封闭且后端开口,所述吸液管的前端部上均匀分布有通孔,所述橡胶套的前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套在所述吸液管的后部,所述海绵体位于所述吸液管和连接管所围成的空腔内,所述吸液管后端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底部设有数个均与所述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伟林高建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福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