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271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包括水泵、水箱和流体腔,所述流体腔包括:渐缩通道、喉部、渐扩通道和气室;其中,喉部末端设置有哨片;水泵将水箱中的液体通过水管送到流体腔的渐缩通道,在喉部的末端处形成高速射流,在哨片处发生边界层分离,并在渐扩通道处形成涡流,在涡流作用下气室中的气体因为流体紊动被卷吸进入流体中,形成气泡并反方向运输至喉部的末端处,在高压射流作用下,在渐扩通道处形成大量微泡,流出流体腔;哨片处还设置有倾角微调装置,用于通过调节哨片的倾斜角,进而控制液体形成锐角形涡流的位置和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可以做到无需注气装置的情况下高效可控掺气,简单方便的制造大量微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微泡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
技术介绍
微泡具有气泡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效率高、在水中上升速度慢等特点。在水中通入微纳米气泡,可有效分离水中固体杂质、快速提高水体氧浓度、杀灭水中有害病菌、降低固液界面摩擦系数,从而在气浮净水技术、水体增氧、臭氧水消毒和微纳气泡减阻等领域中应用中比宏观气泡有更高的效率,应用前景也更为广阔。利用流体的剪切力或者压力梯度将气泡打碎成更小的微泡的气泡破碎法因其效率高,处理量大的有点儿广泛使用。但是传统的方法需要一个独立的通气装置,使设备变得较为复杂,故障率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不需要额外植入微泡,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微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该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无需注气装置的情况下高效可控掺气,简单方便的即可实现在水中产生大量的微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包括水泵1、水箱2和流体腔3,其中,所述流体腔3包括:渐缩通道32、喉部33、渐扩通道34和气室36;其中,所述喉部33末端设置有哨片331;所述水泵1将所述水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包括水泵(1)、水箱(2)和流体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腔(3)包括:渐缩通道(32)、喉部(33)、渐扩通道(34)和气室(36);其中,所述喉部(33)末端设置有哨片(331);所述水泵(1)将所述水箱(2)中的液体通过水管送到所述流体腔(3)的渐缩通道(32),在所述喉部(33)的末端处形成高速射流,在所述哨片(331)处发生边界层分离,并在所述渐扩通道(34)处形成锐角型涡流,在涡流作用下所述气室(36)中的气体因为流体紊动被卷吸进入流体中,形成气泡并反方向运输至所述喉部(33)的末端处,在高压射流作用下,在所述渐扩通道(34)处形成大量微泡,流出所述流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包括水泵(1)、水箱(2)和流体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腔(3)包括:渐缩通道(32)、喉部(33)、渐扩通道(34)和气室(36);其中,所述喉部(33)末端设置有哨片(331);所述水泵(1)将所述水箱(2)中的液体通过水管送到所述流体腔(3)的渐缩通道(32),在所述喉部(33)的末端处形成高速射流,在所述哨片(331)处发生边界层分离,并在所述渐扩通道(34)处形成锐角型涡流,在涡流作用下所述气室(36)中的气体因为流体紊动被卷吸进入流体中,形成气泡并反方向运输至所述喉部(33)的末端处,在高压射流作用下,在所述渐扩通道(34)处形成大量微泡,流出所述流体腔(3);所述哨片(331)处还设置有倾角微调装置(3311),用于通过调节所述哨片(331)的倾斜角,进而控制液体形成锐角形涡流的位置和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设置有变频控制装置,用于调节液体流速以控制气泡输出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渐缩通道(32)、所述喉部(33)和所述渐扩通道(34)为薄层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36)为宽腔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掺气式微泡发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飞白立新林伟军王秀明石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