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PALV欧洲公司专利>正文

交通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247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在飞行状态和汽车行驶状态之间转换的交通工具(1)。所述交通工具具有可伸缩延伸的尾部(10),其包括第一管状尾段(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状尾段(11)内并且可轴向滑动的第二尾段(12)。所述尾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彼此间隔轴向距离(L1)的闭合形式的联接构件(21,35;31,36)以在所述第二尾段(12)处于延伸状态下在所述第二尾段(12)和所述第一管状尾段(11)之间提供力传送联接,所述闭合形式的联接构件(21,35;31,36)的每一个能够传送扭矩和横向力,并且所述闭合形式的联接构件(21,35;31,36)的每一个通过所述第二尾段(12)在向外的方向上的轴向位移而接合。

Vehicle

A vehicle (1) capable of converting between a flight state and an automobile driving state. The vehicle has a retractable tail (10) including a first tubular tail section (11) and a second tail section (12) disposed within the first tubular tail section (11) and axially movable. The tail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axially spaced from the coupling member (L1) closed form (21,35; 31,36)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12) in the extended state second in the tail section (12) and the first tubular tail section (11) between the force transmitting contact the connecting member of the closed form (21,35; 31,36) each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torque and lateral forces, and a coupling member of the closed form (21,35; 31,36) each through the second paragraph (12) in the outward direction of the axial displacement and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通工具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11月9日,申请号为201280055362.X,专利技术名称为“交通工具”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一种能够在空中飞行的交通工具。典型地,飞机和直升飞机通常要么飞行要么停止在地面上处于停放状态。然而,飞机和直升飞机通常具有车轮,使得它们能够在地面上例如朝向停放位置位移或从停放位置移动。甚至可以在陆地上驾驶飞机和直升飞机,例如在起飞或降落过程中或滑行过程中:除了在降落过程中它们已经具有空速(airspeed)时,它们使用它们的空气推进以用于产生向前的地速(groundspeed)。但是,这样的地面行驶典型地以相对低的速度在高出相对短的距离上行驶(除非起飞或降落),并且这样的空中交通工具不适合参与道路交通。
技术介绍
另一方面,对于道路交通,已经开发了汽车,并且它们必须满足有关尺寸、机动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飞行交通工具不满足这些要求,并且飞机和直升飞机被证实不用于公共道路的交通中。飞行机并未用于道路交通,汽车不用于飞行。然而,期望能有一种能从飞行状态转变为汽车行驶状态,且能从汽车行驶状态转变为飞行状态的交通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组合的陆地和空中交通工具,即能够在飞行模式工作和汽车行驶模式工作的交通工具,在飞行模式交通工具能够在空中飞行,在汽车行驶模式交通工具能够在道路上行驶,很像汽车。对两种工作模式中的结构要求是很不同的,将交通工具做成满足所有要求且以容易、安全和可靠地方式将结构从一个模式转换成另一个模式或反向转换是具有挑战性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尾部。在飞行模式下,为了稳定,交通工具具有相对长的尾部。在行驶模式下,不需要这么长的尾部,其成了障碍,甚至整个长度相对于交通规则来说过长。因此,从行驶状态转变成飞行状态期望尾部是可延伸的,从飞行状态转变成行驶状态期望尾部是可缩回的。应注意,可缩回尾部还能用于没有这样的行驶模式的飞行机以允许飞行停放或运输而需要较小的空间。在延伸的飞行模式下,尾部经受多个力,这些力需要可靠地传送至交通工具的主体。因此,延伸的尾部必须可靠地固定。当用户误操作而延伸尾部时,如果尾部没有正确地固定后果会很严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由用户容易地且几乎没有错误地操作的可延伸尾部设计。尾部设置有可移动部,例如不是通过线缆控制的舵和/或副翼。这些线缆具有适于处于延伸状态的尾部的长度。当尾部缩回时,这些线缆太长,如果线缆没有处于绷紧的状态,它们松弛并且可能在机构中被卡住。一个明显的解决方案是可以使用自动滚轴来缠绕过长的线缆,但是这会导致需要更大的转向力和/或增加线缆被卡住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这个问题而不需要用户操作。为了在飞行模式推进,交通工具可以包括安装在交通工具后部的推进器。推进器的跨距限定了尾部的禁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有推进器的可延伸尾部的设计。为了在飞行模式中上升,交通工具需要具有包括相当长度的旋翼叶片的旋翼。在行驶模式,这些叶片太长,因此需要减小旋翼叶片的长度。这些要求本身是公知的(参见例如WO2006/041287),很难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将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航空动力学性能以及可接受的制造成本相结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这样的设计。应注意,本专利技术的许多特征对于只用作飞行但是具有可缩回尾部和可折叠旋翼叶片以在运输和/或存储的过程中减少空间要求的交通工具是有益的。附图说明参照附图,将通过下文的一个或更多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解释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并且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交通工具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A-2C是可伸缩延伸的尾梁的部分的示意性纵向截面图;图3例示了齿式联接器的细节;图4A-4D是示出了从道路行驶状态转变成飞行状态的行驶/飞行交通工具的示意性侧视图;图5是行驶/飞行交通工具的示意性俯视图;图6A是纵向截面的线缆联接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图6B和6C是该装置的放大示意性纵向截面;图7是旋翼叶片的示意性截面;图8A是旋翼叶片的示意性顶视图;图8B是旋翼叶片的部分的放大示意性侧视图;图9A至9C是例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翼叶片部分之间的连接部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交通工具1,包括具有车轮3的主体或舱段2和安装在舱段2的后方的可延伸尾部10。为了简便,没有示出例如推进器的推进装置,和例如旋翼的提升装置。交通工具1可以具有能够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行驶状态,在该状态下其包括用于驱动车轮3中的至少一个的马达4。可延伸尾部10包括至少一个可延伸尾梁13和安装在尾梁13的后端的尾翼(tailplane)14。尾梁13可伸缩延伸,并且包括附接至舱段2的第一管状尾部11和可伸缩地联接至第一尾部11的第二管状尾部12。应注意地是,第一尾部可以相对于舱段2固定或另选地可以相对于舱段延伸。还应注意,第一尾部可以如图所示安装在舱段2的后部,但是另选地,第一尾部11能够至少部分地安装在舱段2之上或之下,或甚至在舱段2内。还应注意,可延伸尾梁13可以包括可伸缩地联接至彼此的两个以上部分。还应注意,如图所示,尾部11、12是直管,但是实践中,这样的管可以具有一定的曲率。还应注意,如果不需要控制线缆在第二尾部内部延伸,则第二尾部12可以是实心的,但是为了减轻重量中空的管是优选的。还应注意,外管可以是后部管,而内管附接至舱段。在存在两个或更多个尾梁时,上述描述也适用于每个尾梁。可延伸尾部10包括在图1中未示出的阻挡机构。该阻挡机构确保尾部10在飞行过程中保持延伸状态。在其自由端,第二尾部12承载有尾翼14。由于航空动力学现象和惯性,尾翼14在第二尾部上施加一些力,尤其是侧向力Fx、横向力Fy、垂直力Fz和扭矩T。另外,横向力和垂直力在尾部引起弯曲动量。在延伸状态下,第一和第二尾部11、12之间的连接,在下文中也称为管,需要使得所述力可靠地传递到第一管11上并且最终传递到舱段2上。连接需要没有间隙,因为间隙导致连接部件的磨损和撕裂。另一方面,在飞行后相对容易断开连接并缩回尾部而无需专门的设备且不需要施加大的力:飞行员自己应该能够手动进行。相反地,在飞行前,飞行员应该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和简易的动作手动地延伸尾部并且手动地致动阻挡机构,并且设计应使得引起阻挡机构固定不充分使得其在飞行的过程中松动的误差的几率最小。图2A是尾梁13的部分的示意性纵向截面图,其例示了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设计。在附图的取向中,管的前端指向右,管的后端指向左,如图1所示。右边的方向对应第二管12滑动进入第一管11内的方向,因此该方向也被称为“向内方向”,而相反方向也被称为“向外方向”。在其尾端,第一管11具有附接至其内表面的第一齿环21,齿22指向该第一管的前端。在下文中,这将被表示为在其前表面具有齿22的第一环21。第一环21的内径基本等于,优选稍大于,第二管12的外径。第一环21的内表面用作在第一管11内可滑动支撑第二管12的支撑且将第二管12置于第一管11内的中心。为了使摩擦力最小,第一环21的内表面可以提供有低摩擦的涂层或壳23。在其前端,第二管12具有附接至其外表面的第二齿环31,且齿32在其后表面。第二环31的外径基本等于,优选稍小于第一管11的内径。第二环31的外表面用作围绕第二管12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交通工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够在用于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行驶状态和用于在空中飞行的飞行状态之间转换的交通工具(1),其包括:舱段(2),其具有车轮(3)和用于驱动所述车轮中的至少一个的马达(4);推进器(80),其安装在所述舱段(2)的后部以用于在空中推进;和用于在空中提供升力的旋翼(90);其中,所述旋翼(90)安装在杆(50)的自由端,所述杆(50)具有铰接到所述舱段(2)的顶部的下端,其中在所述飞行状态,所述杆(50)铰接为竖直状态,并且其中在所述行驶状态,所述杆(50)向前铰接为基本平行于所述舱段顶部的状态;所述交通工具进一步包括在低于所述旋翼(90)的位置上铰接连接至所述杆(50)的尾部(10)。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11 NL 10391631.一种能够在用于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行驶状态和用于在空中飞行的飞行状态之间转换的交通工具(1),其包括:舱段(2),其具有车轮(3)和用于驱动所述车轮中的至少一个的马达(4);推进器(80),其安装在所述舱段(2)的后部以用于在空中推进;和用于在空中提供升力的旋翼(90);其中,所述旋翼(90)安装在杆(50)的自由端,所述杆(50)具有铰接到所述舱段(2)的顶部的下端,其中在所述飞行状态,所述杆(50)铰接为竖直状态,并且其中在所述行驶状态,所述杆(50)向前铰接为基本平行于所述舱段顶部的状态;所述交通工具进一步包括在低于所述旋翼(90)的位置上铰接连接至所述杆(50)的尾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进一步包括平行于所述主杆(50)且位于所述主杆(50)的后部的支撑结构(60),所述支撑结构(60)具有铰接至所述舱段顶部的下端并且具有铰接连接至所述尾部(10)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其中所述尾部(10)是可延伸尾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其中所述尾部(10)包括安装在所述杆(50)的相对侧上的两个互相平行延伸的尾梁(13A;13B)。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其中,所述尾部(10)在其后端承载两个尾翼(14A;14B),当所述交通工具处于所述行驶状态时所述两个尾翼(14A;14B)位于所述舱段(2)的相对侧。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其中,所述马达(4)用于选择性地驱动所述推进器(80)或所述车轮(3)中的一个或更多个。7.一种具有在空中飞行的飞行状态的飞行交通工具(1),其包括:舱段(2);可伸缩延伸尾部(10),其包括具有外管(11)和在所述外管(11)内可伸缩滑动的内管(12)的至少一个伸缩尾梁(13);至少一个控制线缆(100),其设置在所述尾梁(13)内,用于控制尾翼(14)的至少一个受控构件(16);其中,所述控制线缆(100)包括第一线缆部(110)、第二线缆部(120)和将两个线缆部(110;120)联接在一起的联接装置(130),从而在所述尾部的延伸状态下在所述两个线缆部(110;120)之间传送拉力,并且允许在所述尾部的缩回状态下所述两个线缆部(110;120)的轴向位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通工具(1),进一步具有用于在道路上行驶的行驶状态,所述交通工具(1)具有车轮(3)和用于驱动所述车轮中的至少一个的马达(4),其中所述尾部(10)在所述行驶状态下缩回,并且在所述飞行状态下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交通工具,其中,所述第一线缆部(110)设置在所述外尾管(11)内,其中所述第二线缆部(120)设置在所述内管(12)内,并且其中所述联接装置(130)包括:-联接管(140),其相对于所述内尾管(12)固定;-联接块(150),其设置为在所述联接管(140)内可轴向移动,所述联接块(150)具有穿过其延伸的中心轴向孔(153);其中,所述第一线缆部(110)在所述联接管(140)的一端(141)进入所述联接管(140)并且穿过所述联接块(150)的所述孔(153)延伸;其中,所述第二线缆部(120)在与所述第一端(141)相对的第二端(142)进入所述联接管(140)并且固定地附接至所述联接块(150);其中,所述第一线缆部(110)在其端部(111)设置有挡块(113),其中所述第一线缆部(110)的直径小于所述孔(153)的直径,而所述挡块(113)的直径大于所述孔(153)的直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通工具,其中所述第二线缆部(120)包括两条或更多条互相平行的线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尔·阿尔文·威廉·斯特克伦博格克里斯蒂安·康奈利·克罗克路易斯·彼得鲁斯·伦泰因·玛丽·万·赖恩沃特·艾德兰·索斯特罗伯特·克里斯蒂安·威格瑞夫
申请(专利权)人:PALV欧洲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荷兰,NL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