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场总线数据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676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现场总线数据电缆,其包括:由第一、第二芯线和第一、第二填充加强件相互对称绞合在一起的缆芯以及设置于缆芯外围的绕包带层、挤包固定于绕包带层外围的内护套、设置于内护套外围的屏蔽层和挤包固定于屏蔽层外围的外护套,该第一、第二芯线均包括有导电元件组以及挤包于导电元件组外围的内结皮、设置于内结皮外围的发泡绝缘层以及设置于发泡绝缘层外围的外结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定,可移动安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且传输特性稳定持久,达到甚至超越固定安装型的使用寿命,完全解决了工业现场的可移动式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间的信息传递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场总线数据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产品
,特指一种现场总线数据电缆。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日益提升,在制造现场与流程过程中,需要一种现场总线数据电缆来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传递问题。目前这种现现场总线数据电缆采用的是串行的通讯模式,需要低的互电容量提高负载能力,它传输的是高频率的数据信息,容量大、实时性强、损耗小、特性阻抗与相应接口精密匹配。这些高频的传输特性需要结构均匀对称稳定、尺寸精密、绝缘介质损耗小、结构尺寸与静电容结合的特性阻抗与传输频率相适应的电缆。目前的现场总线数据电缆为了保持其结构与传输特性的稳定被设计成固定安装型,随现场仪器仪表与控制设备的安置而固定安装,很少移动和弯曲,它的结构特征传输稳定性易受到移动与弯曲应力破坏。现场智能化的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操作器等要替代人的手臂作比较复杂的移动弯曲运动,这种运动有时是频繁的,自然安装连接这些移动设备之间或与上一级控制系统之间的高频通讯现场总线电缆也会随之一起移动,在使用过程中使传输稳定性的寿命缩短。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现场总线数据电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现场总线数据电缆包括:由第一、第二芯线和第一、第二填充加强件相互对称绞合在一起的缆芯以及设置于缆芯外围的绕包带层、挤包固定于绕包带层外围的内护套、设置于内护套外围的屏蔽层和挤包固定于屏蔽层外围的外护套,该第一、第二芯线均包括有导电元件组以及挤包于导电元件组外围的内结皮、设置于内结皮外围的发泡绝缘层以及设置于发泡绝缘层外围的外结皮。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电元件组是由十九根软铜丝按正规圆的绞合方式组成的导体。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泡绝缘层的圆心与导电元件组的中心重叠。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屏蔽层为镀锡铜丝编织层。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填充加强件均为挤塑加强件。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护套为软质PVC护套。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护套为热塑性材料护套。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结皮的厚度不超过0.05毫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稳定,可移动安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且传输特性稳定持久,达到甚至超越固定安装型的使用寿命,完全解决了工业现场的可移动式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间的信息传递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所示,为一种现场总线数据电缆,其包括:由第一、第二芯线11、12和第一、第二填充加强件13、14相互对称绞合在一起的缆芯1以及设置于缆芯1外围的绕包带层2、挤包固定于绕包带层2外围的内护套3、设置于内护套3外围的屏蔽层4和挤包固定于屏蔽层4外围的外护套5。由于缆芯1是由第一、第二芯线11、12和第一、第二填充加强件13、14相互对称绞合在一起形成,这样可以防止第一、第二芯线11、12弯曲移动时发生位置滑动,保持整个缆芯结构稳定,以及第一、第二芯线传输特性的一致性。所述第一、第二芯线11、12均包括有导电元件组15以及挤包于导电元件组15外围的内结皮16、设置于内结皮16外围的发泡绝缘层17以及设置于发泡绝缘层17外围的外结皮18。所述第一、第二填充加强件13、14均为挤塑加强件。所述导电元件组15是由十九根软铜丝按正规圆的绞合方式组成的导体,该导电元件组15的结构可提高柔软弯曲移动得可靠性,同样可保障尺寸、结构稳定,为传输阻抗的稳定奠定了基础。所述内结皮的厚度不超过0.05毫米,其挤包于导电元件组15外围,以此固定导电元件组15弯曲移动时结构稳定,减少传输特性阻抗波动。所述绕包带层2包扎于缆芯1外围,以此可使结构更趋对称稳定,使本技术在弯曲移动时变化小,同时也防止缆芯1从内护套剥离出来时遭破坏。所述发泡绝缘层17的圆心与导电元件组15的中心重叠,以此能保障波阻抗的稳定,发泡绝缘层具有低的电容量与损耗,提高传输容量与负载能力、传输速率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实时传输。所述内护套3为软质PVC护套,其可以保证缆芯易于弯曲移动,而不会挤压变形,还可以隔离屏蔽层弯曲移动时对缆芯的磨蹭损坏,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所述屏蔽层4为镀锡铜丝编织层,其可有效避免杂信干扰,使传输信号正常。所述外护套5为热塑性材料护套,其不仅有利于移动弯曲,又具很强的机械性能,保证本技术的使用寿命。热塑性材料护套既耐机械应力破坏,又有很强的弯曲记忆恢复性,使本技术得到很好的保护,传输特性持久、稳定。本技术结构稳定,可移动安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且传输特性稳定持久,达到甚至超越固定安装型的使用寿命,完全解决了工业现场的可移动式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间的信息传递问题。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现场总线数据电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现场总线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第一、第二芯线(11、12)和第一、第二填充加强件(13、14)相互对称绞合在一起的缆芯(1)以及设置于缆芯(1)外围的绕包带层(2)、挤包固定于绕包带层(2)外围的内护套(3)、设置于内护套(3)外围的屏蔽层(4)和挤包固定于屏蔽层(4)外围的外护套(5),该第一、第二芯线(11、12)均包括有导电元件组(15)以及挤包于导电元件组(15)外围的内结皮(16)、设置于内结皮(16)外围的发泡绝缘层(17)以及设置于发泡绝缘层(17)外围的外结皮(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场总线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第一、第二芯线(11、12)和第一、第二填充加强件(13、14)相互对称绞合在一起的缆芯(1)以及设置于缆芯(1)外围的绕包带层(2)、挤包固定于绕包带层(2)外围的内护套(3)、设置于内护套(3)外围的屏蔽层(4)和挤包固定于屏蔽层(4)外围的外护套(5),该第一、第二芯线(11、12)均包括有导电元件组(15)以及挤包于导电元件组(15)外围的内结皮(16)、设置于内结皮(16)外围的发泡绝缘层(17)以及设置于发泡绝缘层(17)外围的外结皮(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场总线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元件组(15)是由十九根软铜丝按正规圆的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锁立松衡永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安扬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