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容器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6539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7:23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压容器气密性检测装置,涉及一种检测仪器;高压容器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密封机构、进气控制机构和空压机;进气控制机构包括进气主管、第一进气支管、第二进气支管、压力控制阀、换向阀和鸣音装置,进气主管的两端分别与空压机和换向阀的入口连接,上密封盖内设有第一气道,下密封盖内设有第二气道,第一进气支管和第二进气支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的一端连通,换向阀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一进气支管和第二进气支管的另一端连接的出口,压力控制阀连接在主进气管上,鸣音装置设置在下密封盖的上端面并与第二气道连通。该检测设备可以通过鸣音装置的发声判断内衬气密性,使得内衬的气密性检测更方便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容器气密性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仪器,具体涉及一种高压容器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储罐是用以存放酸碱、醇、气体、液态等化学物质的容器,通常的燃气均是采用金属储罐进行储存,防止在运输过程中产生静电。储存燃气时,通常会将其压缩成液态,因此用于储存燃气的金属储罐必须能够承受高压,且还应具有极高的气密性。现在常用的燃气储罐通常是铸造而成,为了保证其气密性,对铸造工艺的要求极高,使得成本较高;另有一些燃气储罐采用厚度为1cm左右的无缝钢管并组合封头焊接而成,由于无缝钢管较昂贵,同样未能降低其成本。我公司为了降低燃气储罐的成本,设计了一种燃气储罐,该燃气储罐包括金属外壳和内衬,金属外壳采用普通的铸造工艺铸造而成,其壁厚在1cm左右;内衬由2~3mm的金属薄壁筒状,内衬设于金属外壳内并与金属外壳过盈配,内衬可以采用无缝钢板冲压而成,或无缝钢板卷曲焊接而成,从而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在该燃气储罐中,金属外壳可保证其能承受高压,而内衬可以保证其气密性;因此对内衬进行气密性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的气密性检测通常是采用人工来进行,即将封闭的内衬浸入水中,在水中对内衬充入空气,并使空气在内衬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压容器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容器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和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控制机构和空压机;所述密封机构包括上密封盖、下密封盖和压紧气缸,下密封盖固定在机架上,压紧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上密封盖与压紧气缸的活塞杆固定,且上密封盖位于下密封盖的上方,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上都设有弹性层;所述进气控制机构包括进气主管、第一进气支管、第二进气支管、压力控制阀、换向阀和鸣音装置,所述进气主管的两端分别与空压机和换向阀的入口连接,上密封盖内设有第一气道,第一气道一端延伸至上密封盖的下端面,下密封盖内设有第二气道,第二气道一端延伸至下密封盖的上端面,第一进气支管和第二进气支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的另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容器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和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控制机构和空压机;所述密封机构包括上密封盖、下密封盖和压紧气缸,下密封盖固定在机架上,压紧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上密封盖与压紧气缸的活塞杆固定,且上密封盖位于下密封盖的上方,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上都设有弹性层;所述进气控制机构包括进气主管、第一进气支管、第二进气支管、压力控制阀、换向阀和鸣音装置,所述进气主管的两端分别与空压机和换向阀的入口连接,上密封盖内设有第一气道,第一气道一端延伸至上密封盖的下端面,下密封盖内设有第二气道,第二气道一端延伸至下密封盖的上端面,第一进气支管和第二进气支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光岚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望江气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