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垃圾焚烧余热回收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6410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垃圾焚烧余热回收锅炉,其包括炉体,炉体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有锅筒,所述锅筒上设有进水口和饱和蒸汽出口;炉体的侧壁的下部设有烟气进口,炉体的侧壁的上部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炉体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集箱及第二集箱;所述锅筒与所述第一集箱通过第一对流管束连通以形成第一对流热交换回路,所述第一对流管束贯穿所述炉体的内腔;所述锅筒与所述第二集箱通过第二对流管束连通以形成第二对流热交换回路,所述第二对流管束贯穿所述炉体的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卧式垃圾焚烧余热回收锅炉通过在锅炉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集箱和第二集箱,其一方面提升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回收锅炉的余热回收效率,另一方面避免了烟气中的灰尘沉积在集箱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垃圾焚烧余热回收锅炉
本技术涉及余热锅炉,具体地说是一种回收垃圾焚烧后的烟气中的余热的卧式垃圾焚烧余热回收锅炉。
技术介绍
垃圾焚烧余热回收锅炉能够有效回收垃圾焚烧烟气中的余热。现有技术中的垃圾焚烧余热回收锅炉一般包括锅炉本体、设置在锅炉本体顶部的锅筒及设置在锅炉本体的内腔底部的集箱,锅筒与集箱之间通过对流管束连接以形成热交换回路,对流管束内的水与锅炉本体内部的高温烟气产生对流热交换后气化为水蒸气,最终通过锅筒上的蒸汽出口输送至外部的蒸汽用汽装置(例如蒸汽发电机),以实现余热回收利用。现有的卧式垃圾焚烧余热回收锅炉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垃圾焚烧烟气中含有大量的固态灰尘,集箱直接设置在锅炉本体的内腔内,其表面容易积灰,如果不及时进行清理,容易凝结成坚硬的灰垢,从而影响集箱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卧式垃圾焚烧余热回收锅炉,其详细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卧式垃圾焚烧余热回收锅炉,其包括炉体,炉体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有锅筒,所述锅筒上设有进水口和饱和蒸汽出口;炉体的侧壁的下部设有烟气进口,炉体的侧壁的上部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炉体底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集箱及第二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卧式垃圾焚烧余热回收锅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垃圾焚烧余热回收锅炉,其包括炉体,炉体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有锅筒,所述锅筒上设有进水口和饱和蒸汽出口;炉体的侧壁的下部设有烟气进口,炉体的侧壁的上部设有烟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底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集箱及第二集箱;所述锅筒与所述第一集箱通过第一对流管束连通以形成第一对流热交换回路,所述第一对流管束贯穿所述炉体的内腔;所述锅筒与所述第二集箱通过第二对流管束连通以形成第二对流热交换回路,所述第二对流管束贯穿所述炉体的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垃圾焚烧余热回收锅炉,其包括炉体,炉体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有锅筒,所述锅筒上设有进水口和饱和蒸汽出口;炉体的侧壁的下部设有烟气进口,炉体的侧壁的上部设有烟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底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集箱及第二集箱;所述锅筒与所述第一集箱通过第一对流管束连通以形成第一对流热交换回路,所述第一对流管束贯穿所述炉体的内腔;所述锅筒与所述第二集箱通过第二对流管束连通以形成第二对流热交换回路,所述第二对流管束贯穿所述炉体的内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垃圾焚烧余热回收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流管束包括若干根第一下沉对流管及若干根第一上升对流管,所述锅筒中的水经过所述第一下沉对流管进入所述第一集箱内,所述第一集箱内的水蒸气经所述第一上升对流管进入所述锅筒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若华陈卫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博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