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拼接缝式叠合板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混凝土构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密拼接缝式叠合板,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中双向叠合板整体式连接。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中双向叠合楼板的连接技术分为两种:后浇带形式接缝(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和密拼接缝(如图5所示)。一、后浇带形式接缝缺点:(1)预制件生产环节①在车间生产时需要预留连接钢筋,模板需要预留孔洞,因此在生产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模板由于孔洞的存在刚度变小导致模板容易变形重复利用率降低;②孔洞会根据不同楼板预留钢筋的位置而变化所以这种模具只能在有限的几块楼板中使用,这也导致模具的重复使用率大大降低;③浇筑混凝土时在孔洞处容易出现漏浆现象,增加后期处理费用。(2)现场安装环节①在施工现场搭接需要模板,施工不简便;②进行安装时需要考虑预制楼板预留钢筋碰撞问题;③后浇带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大于等于原混凝土强度且宜采用微膨胀的混凝土,如果采用普通的混凝土在后期由于混凝土的徐变收缩,在后浇与预制的混凝土的界面处容易产生通长裂纹,影响建筑结构安全可靠度。二、密拼接缝缺点:此连接方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拼接缝式叠合板,包括两预制底板、现浇楼板、板顶受力筋、附加通长构造筋、桁架钢筋、板底受力筋及接缝处板底连接纵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截面为L型结构,即一端带有开口槽,两预制底板对称拼接后形成带有凹槽的结构,所述接缝处板底连接纵筋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部,在预制底板内贴近开口槽底预置有板底受力筋,在预制底板上方及两预制底板形成的凹槽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拼接缝式叠合板,包括两预制底板、现浇楼板、板顶受力筋、附加通长构造筋、桁架钢筋、板底受力筋及接缝处板底连接纵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截面为L型结构,即一端带有开口槽,两预制底板对称拼接后形成带有凹槽的结构,所述接缝处板底连接纵筋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部,在预制底板内贴近开口槽底预置有板底受力筋,在预制底板上方及两预制底板形成的凹槽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板。2.一种密拼接缝式叠合板,包括两预制底板、现浇楼板、板顶受力筋、桁架钢筋、板底受力筋及接缝处板底连接纵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截面为L型结构,即一端带有开口槽,两预制底板对称拼接后形成带有凹槽的结构,两预制底板的开口槽处在预制时设置有螺旋箍筋,所述螺旋箍筋部分露出预制底板的开口槽槽底面,接缝处板底连接纵筋置于螺旋箍筋内,现场浇筑混凝土楼板,形成叠合板。3.一种密拼接缝式叠合板,包括两预制底板、现浇楼板、板顶受力筋、桁架钢筋、板底受力筋及接缝处板底连接纵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一端预留多个凹槽,预留凹槽内设置螺旋箍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峤,高猛,温学彬,朱春阳,王建超,齐学文,张蕾,蔡依青,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