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背贴式止水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6163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背贴式止水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被划分为主体区域和焊接区域,主体区域为带体的中部位置,主体区域的两侧至带体的边缘为焊接区域,焊接区域的厚度逐渐减小,带体的边缘为最小厚度,主体区域的中部设置向上凸起的凸起部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止水带本身为塑性材料,且具有增强内衬,可以起到更好的止水承压效果。止水带与卷材焊接施工,局部取代卷材,避免了传统背贴止水带的固定不牢和应力错位问题,焊接效果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背贴式止水带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水领域,具体涉及到建筑结构变形、施工缝、沉降缝处与卷材复合使用组成的全新防水系统,保证结构物薄弱点处的防水承压效果。
技术介绍
背贴式止水带多用于结构物变形缝、施工缝、结构缝处,作为辅助防水措施的一种与主体卷材一道组成立体的防水系统,卷材材质多为橡胶或高分子树脂材料。此种类型止水带在理论上可以起到防水承压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一些缺陷而无法保证其功能性的实现。止水带与混凝土界面为无机与有机的结合界面,在后浇混凝土收缩变形固化过程中二者无法形成紧密连接状态,水依旧容易从二者连接缝隙中渗流。背贴式止水带与高分子类卷材的复合使用多采用胶带或热风焊枪点焊辅助固定,效果不够牢靠,在应力(结构沉降、围岩变形等)作用下易与卷材发生错动分离,丧失其功能性。变形缝处背贴式止水带可为卷材提供承载力去抵抗地下水/承压水水头压力,但其抵抗水压能力有待加强,且受限于止水带与卷材之间弱结合界面,环境水易延周边压力孔道越过止水带,直接作用在防水卷材上。橡胶类止水带制作工艺复杂,且多为弹性材质,抗老化及耐腐蚀性差,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且长期保持应力集中,进一步降低耐久性和使用年限。合成高分子树脂类产品虽然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橡胶类产品的劣势,但目前的产品形态还无法很好解决上述三个层面的问题。目前的背贴型止水带为增进与后浇混凝土的粘接效果,在局部采用了自粘胶膜层与止水带的复合使用,例如专利号为204738321U的技术方案。但其胶层附着的位置极为有限,无法保证止水带整体与后浇混凝土的满粘接效果。胶层与止水带的附着强度,胶层与后浇混凝土的粘接强度,以及胶层本身的内聚力大小对整个止水带的功能性发挥都有十分重要影响。故整个产品的功能性设计需进一步深化分析,从胶层选材、涂布范围、界面力大小、极限破损状态等多方面去综合考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式的背贴式止水带,可以局部代替防水卷材,并能与衬砌达到良好的粘接效果。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新型背贴式止水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被划分为主体区域和焊接区域,其特征在于:主体区域为带体的中部位置,主体区域的两侧至带体的边缘为焊接区域,焊接区域的厚度逐渐减小,带体的边缘为最小厚度,主体区域的中部设置向上凸起的凸起部位。采用这样的结构,止水带不再作为防水卷材的附着物,而是可以局部替代防水卷材,与卷材直接进行双缝或单缝焊接固定。优选的,凸起部位的下端、在主体区域上设置内衬,内衬形成内衬增强层,内衬的存在强化了止水带本身的承压能力,优选带体的原材为塑性高分子材料,这样的材质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一定的塑性形变,避免应力集中。优选的,凸起部位的两侧分别间隔的设置固定肋。优选的,除凸起部位外、在主体区域上涂覆胶层。优选的,胶层上涂覆反粘耐候涂层。优选的,固定肋高度在20cm~30cm之间。优选的,所述内衬材质为薄壁钢板、细钢丝网、纤维、尼龙网格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固定肋包括柱体、头部,柱体的表面上设置防滑结构。本专利技术中,止水带本身为塑性材料,且具有增强内衬,可以起到更好的止水承压效果。止水带与卷材焊接施工,局部取代卷材,避免了传统背贴止水带的固定不牢和应力错位问题,焊接效果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其中a、b、c分别为凸起部位形状不同时的示意图附图序号说明:带体1、凸起部位2、固定肋3、胶层4、内衬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新型背贴式止水带,包括带体1,所述带体被划分为主体区域和焊接区域,主体区域为带体1的中部位置,主体区域的两侧至带体的边缘为焊接区域,焊接区域的厚度逐渐减小,带体的边缘为最小厚度,逐渐变薄的焊接区域可以避免局部应力集中。焊接区域是与卷材焊接在一起的部位,这种固定方式使得止水带的局部取代了卷材,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施工,更好的与卷材组成一个防水整体。带体的材质采用塑性高分子材料,此种材质具有优异的塑性变形能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消解结构的应力应变。主体区域的中部设置向上凸起的凸起部位2,凸起部位2的两侧分别间隔的设置数个固定肋3,本技术中,两侧最边缘固定肋3向外延伸过程中,焊接区域厚度逐渐变薄。凸起部位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梯形等任意形状,凸起部位2可以很好的进入变形缝空隙内,起到一定的辅助承压效果。固定肋3增加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固定肋高度在20cm~30cm之间,所述固定肋3包括柱体、头部,柱体部分的表面上可做成凹凸不平状的结构,或者设置防滑纹,或者立柱表面上设置增加摩擦力的凸起,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增大止水带与后浇混凝土的咬合摩擦。而固定肋3的头部可以是梯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任意结构,头部尺寸略大于主体的尺寸。除凸起部位2外、在主体区域上涂覆胶层4,胶层4上涂覆反粘耐候涂层。胶层4及其涂覆的反粘耐候涂层可以与后浇混凝土粘接,从而使得止水带与衬砌结构紧密复合,最大限度避免了环境水沿止水带与衬砌混凝土间隙窜留的现象。优选胶层4为塑性压敏胶层,塑性压敏胶层、止水带与后浇混凝土都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能力,止水带与后浇混凝土达到可靠粘接,不会在连接缝隙处出现外围环境水渗流孔道;凸起部位的下端、在主体区域上设置内衬5,内衬5的材质可以是薄壁钢板、细钢丝网、纤维、尼龙网格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中,止水带采用由高分子塑性原材与背衬材料复合加工挤塑而成的材料制成,高分子塑性原材可根据与之配合的卷材材质而进行选择,可以选用PVC、EVA、HDPE、LDPE、ECB等,从而保障产品本身具有与卷材可焊接的良好能力。止水带材质与所选用的防水卷材具有兼容性,可以保障卷材与止水带的焊接可靠度,止水带的厚度根据需要可以改变,一般厚度不低于4mm为佳。可以根据止水带作用位置的水压大小来选择具体的内衬材料和止水带厚度,从而灵活设计加工。本专利技术的止水带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局部代替防水卷材,通过焊接区域直接与两侧卷材进行焊接施工,止水带需与防水材料本身一样,具有极好的焊接兼容性,最好为同质材料。因此原材选择具有一定针对性,根据不同的高分子防水卷材选择相应的止水带材料。止水带最外侧止水固定肋外需向外延伸一定宽度(厚度慢慢变薄,避免局部应力居中),作为与两侧卷材焊接施工的搭接区域。与止水带复合的胶层为特制的塑性压敏胶层,在特定的生产工艺下可以在止水带表面进行展布附着。胶层表面涂覆一层反粘耐候性涂层,对胶膜层起到防护作用,便捷施工。胶层与混凝土的结合面在围观层面下为多孔结构,后浇混凝土浇筑其上后,混凝土浆液与卷材紧密结合,最终,通过胶层、涂层共同作用实现止水带整体与后浇混凝土的牢固结合,形成复合防水系统。以上仅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实施例,凡在本技术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新型背贴式止水带

【技术保护点】
新型背贴式止水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被划分为主体区域和焊接区域,其特征在于:主体区域为带体的中部位置,主体区域的两侧至带体的边缘为焊接区域,焊接区域的厚度逐渐减小,带体的边缘为最小厚度,主体区域的中部设置向上凸起的凸起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背贴式止水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被划分为主体区域和焊接区域,其特征在于:主体区域为带体的中部位置,主体区域的两侧至带体的边缘为焊接区域,焊接区域的厚度逐渐减小,带体的边缘为最小厚度,主体区域的中部设置向上凸起的凸起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背贴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凸起部位的下端、在主体区域上设置内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背贴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凸起部位的两侧分别间隔的设置固定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背贴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印王超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雨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