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丝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6076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喷丝板,其结构是进料端面上设48个进料口,截面为正方形;出料端面上设有与进料口数量、位置相对的出料口,出料口的截面为正方形,相对应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通过贯穿主体料环的喷丝通道相连通;所述喷丝通道从上至下依次由初级阶梯孔、第一锥形道、次级阶梯孔、第二锥形道、三级阶梯孔、第三锥形道和出丝孔相通构成,初级、次级和三级阶梯孔的截面以及出丝孔的顶面和底面呈边长逐级减小的正方形,出丝孔的纵向截面呈锥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结构简单有效,成型度高,纺出的纤维丝具有拉伸性能好,且柔软度好、蓬松度高特质。减少出现死角的可能性,缩短了熔体的停留时间,避免降解和碳化,确保成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丝板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喷丝板。
技术介绍
喷丝板又称纺丝帽。喷丝板的作用是将黏流态的高聚物熔体或溶液,通过微孔转变成有特定截面状的细流,经过凝固介质如空气或凝固浴固化而形成丝条。但是现有喷丝板的喷丝通道结构单一,一般为圆孔通道,圆孔通道的下端通过锥形收口并从出料孔出丝,这类结构的喷丝通道通过下端锥形收口快速塑形,塑形效果不佳,成型度不足,拉伸性能不足。PA66(即聚酰胺66或尼龙66),同PA6相比,PA66更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仪器壳体以及其它需要有抗冲击性和高强度要求的产品。然而随着工业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有喷丝板生产的PA66的拉伸性能较低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是一种喷丝板,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实现生产改善拉伸性能的PA66。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喷丝板,其结构为环形,包括主体料环、连接在主体料环内侧的定位内环和连接在主体料环外侧的定位外环,主体料环的上端面为进料端面,进料端面上设有48个进料口,48个进料口排列成三个同心的圆环带,内侧圆环带由8个进料口等距规则排列构成,中间圆环带由16个进料口等距规则排列构成,外侧圆环带由24个进料口等距规则排列构成,相邻圆环带之间的距离相同,进料口的截面为正方形;主体料环的下端面为出料端面,出料端面上设有与进料口数量、位置相对的出料口,出料口的截面为正方形,相对应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通过贯穿主体料环的喷丝通道相连通;所述喷丝通道从上至下依次由初级阶梯孔、第一锥形道、次级阶梯孔、第二锥形道、三级阶梯孔、第三锥形道和出丝孔相通构成,初级阶梯孔、次级阶梯孔和三级阶梯孔的截面以及出丝孔的顶面和底面呈边长逐级减小的正方形,出丝孔的纵向截面呈锥形。优选的,所述的定位外环的外径为194.8~195.2mm,定位内环的内径为55.0~57.0mm,主体料环的内径为73.7~73.8mm,主体料环的外径为181.9~182.0mm,主体料环的厚度为1.3mm。优选的,所述的初级阶梯孔、次级阶梯孔和三级阶梯孔的纵向长度为0.3mm,出丝孔的纵向长度为0.1mm,第一锥形道、第二锥形道和第三锥形道的纵向长度为0.1mm。优选的,所述的初级阶梯孔的截面边长为0.7mm,次级阶梯孔的截面边长为0.5mm,三级阶梯孔的截面边长为0.3mm,出丝孔的顶面边长为0.1mm、底面边长为0.03mm。本技术的优点:结构简单有效,该喷丝板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为方形,连接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喷丝通道从上至下依次由初级阶梯孔、次级阶梯孔、三级阶梯孔和出丝孔相通构成,初级阶梯孔、次级阶梯孔和三级阶梯孔的截面呈边长逐级减小的正方形;即喷丝通道采用多级方形阶梯结构。喷丝板使用时,通过喷丝通道的多级方形阶梯结构可对PA66原料进行多次塑形,成型度高,纺出的纤维丝具有拉伸性能好,且柔软度好、蓬松度高特质。各级阶梯孔间的连接以及出丝孔采用锥形设计,可以使熔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尽可能减少出现死角的可能性,同时也缩短了熔体的停留时间,避免降解和碳化的产生,确保了纤维成形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喷丝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喷丝通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喷丝通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的1是主体料环、2是定位内环、3是定位外环、4是初级阶梯孔、5是次级阶梯孔、6是第一锥形道、7是三级阶梯孔、8是第二锥形道、9是出丝孔、10是第三锥形道、11是进料口、12是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3所示,一种喷丝板,其结构为环形,包括主体料环1、连接在主体料环1内侧的定位内环2和连接在主体料环1外侧的定位外环3,主体料环1的上端面为进料端面,进料端面上设有48个进料口11,48个进料口11排列成三个同心的圆环带,内侧圆环带由8个进料口11等距规则排列构成,中间圆环带由16个进料口11等距规则排列构成,外侧圆环带由24个进料口11等距规则排列构成,相邻圆环带之间的距离相同,进料口11的截面为正方形;主体料环1的下端面为出料端面,出料端面上设有与进料口11数量、位置相对的出料口12,出料口12的截面为正方形,相对应的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之间通过贯穿主体料环1的喷丝通道相连通;所述喷丝通道从上至下依次由初级阶梯孔4、第一锥形道6、次级阶梯孔5、第二锥形道8、三级阶梯孔7、第三锥形道10和出丝孔9相通构成,初级阶梯孔4、次级阶梯孔5和三级阶梯孔7的截面以及出丝孔9的顶面和底面(即出料口12)呈边长逐级减小的正方形,出丝孔9的纵向截面呈锥形。所述的定位外环3的外径为194.8~195.2mm,定位内环2的内径为55.0~57.0mm,主体料环1的内径为73.7~73.8mm,主体料环1的外径为181.9~182.0mm,主体料环1的厚度为1.3mm。所述的初级阶梯孔4、次级阶梯孔5和三级阶梯孔7的纵向长度为0.3mm,出丝孔9的纵向长度为0.1mm,第一锥形道6、第二锥形道8和第三锥形道10的纵向长度为0.1mm。所述的初级阶梯孔4的截面边长为0.7mm,次级阶梯孔5的截面边长为0.5mm,三级阶梯孔7的截面边长为0.3mm,出丝孔9的顶面边长为0.1mm、底面边长为0.03mm。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喷丝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丝板,其特征为环形,包括主体料环(1)、连接在主体料环(1)内侧的定位内环(2)和连接在主体料环(1)外侧的定位外环(3),主体料环(1)的上端面为进料端面,进料端面上设有48个进料口(11),48个进料口(11)排列成三个同心的圆环带,内侧圆环带由8个进料口(11)等距规则排列构成,中间圆环带由16个进料口(11)等距规则排列构成,外侧圆环带由24个进料口(11)等距规则排列构成,相邻圆环带之间的距离相同,进料口(11)的截面为正方形;主体料环(1)的下端面为出料端面,出料端面上设有与进料口(11)数量、位置相对的出料口(12),出料口(12)的截面为正方形,相对应的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之间通过贯穿主体料环(1)的喷丝通道相连通;所述喷丝通道从上至下依次由初级阶梯孔(4)、第一锥形道(6)、次级阶梯孔(5)、第二锥形道(8)、三级阶梯孔(7)、第三锥形道(10)和出丝孔(9)相通构成,初级阶梯孔(4)、次级阶梯孔(5)和三级阶梯孔(7)的截面以及出丝孔(9)的顶面和底面呈边长逐级减小的正方形,出丝孔(9)的纵向截面呈锥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丝板,其特征为环形,包括主体料环(1)、连接在主体料环(1)内侧的定位内环(2)和连接在主体料环(1)外侧的定位外环(3),主体料环(1)的上端面为进料端面,进料端面上设有48个进料口(11),48个进料口(11)排列成三个同心的圆环带,内侧圆环带由8个进料口(11)等距规则排列构成,中间圆环带由16个进料口(11)等距规则排列构成,外侧圆环带由24个进料口(11)等距规则排列构成,相邻圆环带之间的距离相同,进料口(11)的截面为正方形;主体料环(1)的下端面为出料端面,出料端面上设有与进料口(11)数量、位置相对的出料口(12),出料口(12)的截面为正方形,相对应的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之间通过贯穿主体料环(1)的喷丝通道相连通;所述喷丝通道从上至下依次由初级阶梯孔(4)、第一锥形道(6)、次级阶梯孔(5)、第二锥形道(8)、三级阶梯孔(7)、第三锥形道(10)和出丝孔(9)相通构成,初级阶梯孔(4)、次级阶梯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新张明革孟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新建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