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回收的羽毛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607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回收的羽毛烘干装置,包括承载体,所述承载体的顶部设置有清洗池,所述清洗池的一侧通过管道与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回收装置的一侧连通,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烘干器,所述壳体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通过漏板固定连接,所述漏板与插入壳体内部的管道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达到了连接块带动滤板上下移动,有效的避免了羽毛的浪费,同时也起到了限位的效果,通过行走轮的设置,方便了滤板的移动,该装置,避免了羽绒的浪费,节省了经济损失,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回收的羽毛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羽毛烘干
,具体为一种可以回收的羽毛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羽绒是长在鹅和鸭的腹部,成芦花朵状的绒毛,成片状的叫羽毛。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如专利CN205235513U中公开了一种可以烘干的羽绒回收装置,其中通过过滤网把羽绒过滤出来,然后通过烘干器把羽绒烘干,但是这样涉及的过滤烘干回收的效果不好,在通过滤网进行过滤完成之后,用烘干器把羽绒烘干,这样会由于烘干器的吹风的力把烘干的羽绒给吹散落入水槽中,造成羽绒的浪费,给人们带来了经济损失,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回收的羽毛烘干装置,具备高效应用优点,解决了羽毛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以回收的羽毛烘干装置,包括承载体,所述承载体的顶部设置有清洗池,所述清洗池的一侧通过管道与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回收装置的一侧连通,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烘干器,所述壳体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通过漏板固定连接,所述漏板与插入壳体内部的管道配合使用,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底部均通过伸缩板与滤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上分别活动连接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滚轮的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靠近烘干器的一侧通过连接块与滤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伸缩板分为第一板块、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所述第一板块的一端插入第二板块的凹槽中,所述第二板块的一端插入第三板块的凹槽中。优选的,所述滤板包括调节板和滤起板,所述滤起板位于调节板的顶部。优选的,所述滤板远离传送带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行走轮,行走轮与壳体的内壁配合使用。优选的,所述滤起板设置为伸缩结构,所述滤起板分为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一端插入第二板体的凹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电机、第一滚轮、第一连板、传送带、第二滚轮、第二连板、连接块和滤板的配合使用,达到了连接块带动滤板上下移动,通过第一板块、第二板块、第三板块和滤板的配合使用,有效的避免了羽毛的浪费,同时也起到了限位的效果,通过行走轮的设置,方便了滤板的移动,该装置,避免了羽绒的浪费,节省了经济损失,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方便。2、本技术,适用性强,设计合理,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回收装置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调节板;图4为本技术结构滤起板;图5为本技术结构滤板。图中:1承载体、2清洗池、3水泵、4回收装置、401壳体、402烘干器、403挡板、404漏板、405滤板、4051调节板、4052滤起板、406第一连板、407第二连板、408第一滚轮、409第二滚轮、410传送带、411电机、412连接块、413伸缩板、414第二挡板、4131第一板块、4132第二板块、4133第三板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可以回收的羽毛烘干装置,包括承载体1,承载体1的顶部设置有清洗池2,承载体1对清洗池2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清洗池2的一侧通过管道与水泵3的输入端连接,水泵3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回收装置4的一侧连通,回收装置4包括壳体401,壳体401对其内部的装置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壳体40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烘干器402,烘干器402具有烘干的效果,壳体401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一挡板403和第二挡板414,第一挡板403和第二挡板414之间通过漏板404固定连接,漏板404具有渗水性,阻挡了羽毛的流失,减少了浪费,漏板404与插入壳体401内部的管道配合使用,第一挡板403和第二挡板414的底部均通过伸缩板413与滤板405的顶部固定连接,伸缩板413具有伸缩性,滤板405远离传送带410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行走轮,通过行走轮的设置,方便了滤板405的移动,行走轮与壳体401的内壁配合使用,滤板405包括调节板4051和滤起板4052,滤起板4052设置为伸缩结构,滤起板4052分为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一端插入第二板体的凹槽中,滤起板4052位于调节板4051的顶部,伸缩板413分为第一板块4131、第二板块4132和第三板块4133,第一板块4131的一端插入第二板块4132的凹槽中,第二板块4132的一端插入第三板块4133的凹槽中,通过第一板块4131、第二板块4132、第三板块4133和滤板405的配合使用,有效的避免了羽毛的浪费,达到了防止了羽毛的再次流失,壳体401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板406和第二连板407,第一连板406和第二连板407上分别活动连接第一滚轮408和第二滚轮409,通过第一连板406和第二连板407的配合使用,使第一滚轮408和第二滚轮409有支撑点,第一滚轮408和第二滚轮409通过传送带410传动连接,第一滚轮408的转轴与电机4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传送带410靠近烘干器402的一侧通过连接块412与滤板405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电机411、第一滚轮408、第一连板406、传送带410、第二滚轮409、第二连板407、连接块412和滤板405的配合使用,使连接块412可上下移动。使用时,通过电机411带动第一滚轮408运动,第一滚轮408通过传送带410带动第二滚轮409运动,滤板405随着传送带410的运动而运动。综上所得:该技术通过,电机411、第一滚轮408、第一连板406、传送带410、第二滚轮409、第二连板407、连接块412和滤板405的配合使用,达到了连接块412带动滤板405上下移动,通过第一板块4131、第二板块4132、第三板块4133和滤板405的配合使用,有效的避免了羽毛的浪费,同时也起到了限位的效果,通过行走轮的设置,方便了滤板405的移动,该装置,避免了羽绒的浪费,节省了经济损失,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另外,本技术,适用性强,设计合理,便于推广使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以回收的羽毛烘干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以回收的羽毛烘干装置,包括承载体(1),所述承载体(1)的顶部设置有清洗池(2),所述清洗池(2)的一侧通过管道与水泵(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水泵(3)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回收装置(4)的一侧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4)包括壳体(401),所述壳体(40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烘干器(402),所述壳体(401)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403)和第二挡板(414),所述第一挡板(403)和第二挡板(414)之间通过漏板(404)固定连接,所述漏板(404)与插入壳体(401)内部的管道配合使用,所述第一挡板(403)和第二挡板(414)的底部均通过伸缩板(413)与滤板(40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401)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板(406)和第二连板(407),所述第一连板(406)和第二连板(407)上分别活动连接第一滚轮(408)和第二滚轮(409),所述第一滚轮(408)和第二滚轮(409)通过传送带(41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滚轮(408)的转轴与电机(4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410)靠近烘干器(402)的一侧通过连接块(412)与滤板(405)的一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回收的羽毛烘干装置,包括承载体(1),所述承载体(1)的顶部设置有清洗池(2),所述清洗池(2)的一侧通过管道与水泵(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水泵(3)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回收装置(4)的一侧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4)包括壳体(401),所述壳体(401)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烘干器(402),所述壳体(401)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403)和第二挡板(414),所述第一挡板(403)和第二挡板(414)之间通过漏板(404)固定连接,所述漏板(404)与插入壳体(401)内部的管道配合使用,所述第一挡板(403)和第二挡板(414)的底部均通过伸缩板(413)与滤板(40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401)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板(406)和第二连板(407),所述第一连板(406)和第二连板(407)上分别活动连接第一滚轮(408)和第二滚轮(409),所述第一滚轮(408)和第二滚轮(409)通过传送带(41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滚轮(408)的转轴与电机(411)的输出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坚李建伟潘明康然陈亚燕张嘉强
申请(专利权)人:湛江紫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