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5454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液器,具体是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移液器清洗工作量大、长期操作容易造成实验人员疲劳的问题。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包括主体部分、驱动机构、执行机构;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行星齿轮、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传动圆盘、小齿轮、第一支撑轴、第一大齿轮、第二支撑轴、第二大齿轮、正反转控制开关;所述执行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连接筋、活塞杆、活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医院、化工厂、高校的实验室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移液器,具体是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
技术介绍
移液器广泛应用于医院、化工厂、高校的实验室内,其作用是转移小容量液体(尤其是具有腐蚀性及有毒的液体)。实践表明,现有的移液器由于自身结构所限,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其一,现有移液器普遍采用一体式结构,因此在转移不同种类的液体时,为了避免不同液体之间互相污染,实验人员需要对移液器的每个部件都进行清洗,由此导致清洗工作量大。其二,现有移液器普遍采用手动结构,因此长期操作此种移液器容易造成实验人员疲劳。基于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全新的移液器,以解决现有移液器清洗工作量大、长期操作容易造成实验人员疲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移液器清洗工作量大、长期操作容易造成实验人员疲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包括主体部分、驱动机构、执行机构;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筒体的前端设有端壁、后端设有敞口;第一筒体的前端壁中央开设有液嘴;第二筒体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端壁;第二筒体的前外端壁中央固定有密封塞;密封塞的前端面与第二筒体的前内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分、驱动机构、执行机构;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第一筒体(1)的前端设有端壁、后端设有敞口;第一筒体(1)的前端壁中央开设有液嘴(3);第二筒体(2)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端壁;第二筒体(2)的前外端壁中央固定有密封塞(4);密封塞(4)的前端面与第二筒体(2)的前内端壁之间贯通开设有两个位置对称的穿孔(5);密封塞(4)可拆卸地塞装于第一筒体(1)的后端敞口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6)、行星齿轮、第一伞齿轮(10)、第二伞齿轮(11)、传动圆盘(12)、小齿轮(13)、第一支撑轴(14)、第一大齿轮(15)、第二支撑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推拉式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分、驱动机构、执行机构;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第一筒体(1)的前端设有端壁、后端设有敞口;第一筒体(1)的前端壁中央开设有液嘴(3);第二筒体(2)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端壁;第二筒体(2)的前外端壁中央固定有密封塞(4);密封塞(4)的前端面与第二筒体(2)的前内端壁之间贯通开设有两个位置对称的穿孔(5);密封塞(4)可拆卸地塞装于第一筒体(1)的后端敞口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6)、行星齿轮、第一伞齿轮(10)、第二伞齿轮(11)、传动圆盘(12)、小齿轮(13)、第一支撑轴(14)、第一大齿轮(15)、第二支撑轴(16)、第二大齿轮(17)、正反转控制开关;减速电机(6)固定安装于第二筒体(2)的内腔;行星齿轮的齿圈(7)固定安装于第二筒体(2)的内腔;行星齿轮的太阳轮(8)的右端面超出行星齿轮的齿圈(7)的右端面;行星齿轮的行星架(9)的每个边部的左侧面中央均固定有一个销子(18);第一伞齿轮(10)固定装配于减速电机(6)的输出轴上;第二伞齿轮(11)固定装配于行星齿轮的太阳轮(8)的右端,且第二伞齿轮(11)与第一伞齿轮(10)啮合;传动圆盘(12)的边缘贯通开设有若干个销孔(19);销孔(19)的数目与销子(18)的数目一致,且各个销子(18)一一对应地穿设于各个销孔(19)内;小齿轮(13)固定于传动圆盘(12)的左端面中央;第一支撑轴(14)的左端转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义娟刘蓉杨雄兵胡子豪梁爱民庞营军高君亮包岩峰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