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形桑芽茶的手工加工方法及其产品技术

技术编号:1605189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形桑芽茶的手工加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采摘步骤:采摘芽头饱满、颜色碧绿、无病虫害的桑芽作为原材料;摊放步骤:将采摘的桑芽平铺在竹匾上;杀青步骤:使用手工龙井锅进行杀青;揉捻步骤:在竹匾里按同一方向进行揉捻;做形步骤:在理条平台上做形;干燥提香步骤:将针形桑芽茶半成品抖散入手工龙井锅内,提香,出锅,即得针形桑芽茶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手工加工方法制得的针形桑芽茶,其具有优异的减肥效果,解决了市面上现存的桑叶茶碎渣较多、冲泡后外形不佳等技术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桑叶类茶饮品的品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市场潜力。

Hand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duct of needle shaped mulberry bud tea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needle of mulberry bud tea manual processing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picking steps: picking bud plump, dark green color, no pests and diseases of mulberry buds as raw materials; spreading steps: picking mulberry buds tile in the bamboo plaque; fixing steps: manual Longjing pan crank; rolling steps: according to the same direction of rolling in the bamboo plaque; shaping steps: shaping in a platform; dry Titian steps: the needle of mulberry bud tea semi-finished shake into Longjing hand pot, Titian, pan, the needle of mulberry bud tea products.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method of manual processing of prepared needle mulberry bud tea, which has excellent slimming effect on the market, solve the existing technical problems of mulberry leaf tea broken slag more, after brewing poor shape, which help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ulberry leaves tea drinks,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market potent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形桑芽茶的手工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针形桑芽茶的手工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技术介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桑叶性味甘、寒,归肺、肝经;疏风散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煎汁代茗,能止消渴,明目长发。据权威数据显示,桑叶内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16种氨基酸、7种维生素等营养成份,长期饮用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和消炎抗菌、清肠润肠等作用。具体地,桑叶营养成分丰富,每100g干物质中含粗蛋白15.3-30.9g、粗脂肪2.1-7.9g、碳水化合物9.7-39.7g、膳食纤维27.6-43.6g;特别是,桑叶茶中富含Zn、Mg、Ca、K、Mn、Cu等矿物元素,桑叶茶的矿物元素含量及比例明显优于茶叶,其中K、Ca、Mg含量较高,分别为2.9、1.1、0.5g/100g,比等量茶叶中K、Ca、Mg的含量高出约3-6倍;此外,桑叶茶中总糖(4.7g/100g)、酚类物质(5.1g/100g)、氨基酸(3.5g/100g)含量也较高;同时因桑叶叶面较薄,水浸出物较多,其比茶叶易溶解出有效成分,更有利于人体吸收。桑叶茶一般选用生态环境优越、无污染的优质嫩桑叶为原料,经科学烘焙等工艺等精制而成。桑叶茶制备工艺中除去桑叶中有机酸的苦味、涩味是关键;口味甘醇、清香怡人等特色也很重要。桑叶茶用开水冲泡,清澈明亮,清香甘甜,鲜醇爽口,尤其对中老年人及不宜饮茶的人提供了一种新型饮品,有利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然而,市面上现有的桑叶茶多存在碎渣较多、冲泡后外形不佳等技术问题,严重影响桑叶茶在市面上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桑叶茶碎渣较多、冲泡后外形不佳的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设计并实施了一整套全新的桑芽茶手工制备工艺,其以桑芽为原材料,依次经过采摘、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提香步骤工序,获得了针形的颜色碧绿的桑芽茶,其条索细紧显锋苗,色泽绿润,香气鲜嫩高爽,滋味鲜醇,汤色青绿明亮。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针形桑芽茶的手工加工方法,其依次包括以下步骤:采摘步骤:采摘芽头饱满、颜色碧绿、无病虫害的桑芽作为原材料;摊放步骤:将采摘的桑芽平铺在竹匾上;杀青步骤:使用手工龙井锅进行杀青;揉捻步骤:在竹匾里按同一方向进行揉捻,且揉捻周期依照“轻揉-重揉-轻揉”实施;桑芽叶片成条状时,停止揉捻;做形步骤:在理条平台上做形,其中所述理条平台底部通热风;接着,摊凉回潮,得针形桑芽茶半成品;干燥提香步骤:将针形桑芽茶半成品抖散入手工龙井锅内,提香,出锅,即得针形桑芽茶成品。优选地,在上述手工加工方法的所述摊放步骤中,平铺的桑芽层厚度为1~2cm,且平铺后静置20~30min。优选地,在上述手工加工方法的所述杀青步骤中,杀青的温度为240~280℃。优选地,在上述手工加工方法中,所述杀青步骤包括:抛闷结合,杀青充分后,扫出桑芽叶片,并迅速摊开。优选地,在上述手工加工方法的所述揉捻步骤中,每次轻揉的持续时间为5~10min,每次重揉的持续时间为10~20min。优选地,在上述手工加工方法中,实施所述揉捻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将杀青后的桑芽叶片冷却,堆积放置20~30min,回潮。优选地,在上述手工加工方法中,所述理条平台上的温度为70~85℃。优选地,在上述手工加工方法中,所述摊凉回潮的持续时间为5~10min。优选地,在上述手工加工方法的所述干燥提香步骤中,所述手工龙井锅的锅温为70~90℃,所述提香的持续时间为5~10min。同时,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针形桑芽茶,所述针形桑芽茶由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手工加工方法制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优势:本专利技术以桑芽为原材料,色泽鲜绿,口感鲜嫩,有效降低了桑叶本身的青草气,改善了口感;同时,桑叶中的野尻霉素,能够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对糖分的吸收,从而达到良好的减肥效果,而桑芽中野尻霉素的含量比桑叶中的野尻霉素含量要高,因此,采用桑芽为原材料制得的针形桑芽茶具有更加优异的减肥效果。此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针形桑芽茶的手工加工方法巧妙改变了做形工艺,制作出外形似针,色泽碧绿的桑芽茶,解决了市面上现存的桑叶茶碎渣较多、冲泡后外形不佳等技术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桑叶类茶饮品的品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市场潜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实施例旨在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而非旨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定,因此,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针形桑芽茶的手工加工方法,其依次包括以下步骤:采摘步骤:采摘芽头饱满、颜色碧绿、无病虫害的桑芽作为原材料;摊放步骤:将采摘的桑芽平铺在竹匾上;杀青步骤:使用手工龙井锅进行杀青;揉捻步骤:在竹匾里按同一方向进行揉捻,且揉捻周期依照“轻揉-重揉-轻揉”实施,揉捻时以双手能握住的杀青叶量为限,统一按一个方向揉动,揉到一圈时,记住及时换手,保证茶团朝一个方向在揉动;桑芽叶片成条状时,停止揉捻;做形步骤:在理条平台上做形,其中所述理条平台底部通热风;具体的做形操作包括:手抄桑芽叶底部端起放下,旋转90度再将桑芽叶抄起放下,如此反复2-3次,待桑芽叶方向一致后,将桑芽叶放于手心,朝一个方向揉搓,桑芽叶不断散落在理条平台上,不断重复上述动作,完成理条、揉搓;接着,摊凉回潮,得针形桑芽茶半成品;干燥提香步骤:将针形桑芽茶半成品抖散入手工龙井锅内,提香,出锅,即得针形桑芽茶成品。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摊放步骤中,平铺的桑芽层厚度为1~2cm,且平铺后静置20~30min。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杀青步骤中,因桑芽的水分含量通常较高,所以杀青的温度为240~280℃。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杀青步骤包括:抛闷结合,防止桑芽发生红变,刚开始多闷,当叶片温度升高明显烫手时,则开始抛炒,散失水分;杀青充分后,扫出桑芽叶片,并迅速摊开,以防止产生水闷味。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揉捻步骤中,每次轻揉的持续时间为5~10min,每次重揉的持续时间为10~20min。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实施所述揉捻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如果叶片较干,则将杀青后的桑芽叶片冷却,堆积放置20~30min,回潮。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理条平台上的温度为70~85℃。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摊凉回潮的持续时间为5~10min。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干燥提香步骤中,所述手工龙井锅的锅温为70~90℃,所述提香的持续时间为5~10min。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针形桑芽茶,所述针形桑芽茶由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手工加工方法制得。实施例1(1)专利技术人所在的研发小组前往江西赣州试验区采摘桑芽,于晴天采摘的桑芽原材料芽头饱满,颜色碧绿,无病虫害。(2)将刚采摘下的桑芽,平铺在竹匾上,所得桑芽层厚度为1cm,平铺后静置20min。(3)用手工龙井锅杀青,杀青温度定为260℃。抛闷结合,先闷炒,当叶片温度明显烫手时,则开始抛炒,散失水分。待杀青充分后,及时扫出叶片,并迅速将其摊开,防止产生水闷味。(4)将杀青后的桑芽叶片冷却,叶片稍干后,将其堆积在一起,放置20min,进行回潮后,再在竹匾里进行揉捻。揉捻时以双手能握住的杀青叶量为限,统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形桑芽茶的手工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采摘步骤:采摘芽头饱满、颜色碧绿、无病虫害的桑芽作为原材料;摊放步骤:将采摘的桑芽平铺在竹匾上;杀青步骤:使用手工龙井锅进行杀青;揉捻步骤:在竹匾里按同一方向进行揉捻,且揉捻周期依照“轻揉‑重揉‑轻揉”实施;桑芽叶片成条状时,停止揉捻;做形步骤:在理条平台上做形,其中所述理条平台底部通热风;接着,摊凉回潮,得针形桑芽茶半成品;干燥提香步骤:将针形桑芽茶半成品抖散入手工龙井锅内,提香,出锅,即得针形桑芽茶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形桑芽茶的手工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采摘步骤:采摘芽头饱满、颜色碧绿、无病虫害的桑芽作为原材料;摊放步骤:将采摘的桑芽平铺在竹匾上;杀青步骤:使用手工龙井锅进行杀青;揉捻步骤:在竹匾里按同一方向进行揉捻,且揉捻周期依照“轻揉-重揉-轻揉”实施;桑芽叶片成条状时,停止揉捻;做形步骤:在理条平台上做形,其中所述理条平台底部通热风;接着,摊凉回潮,得针形桑芽茶半成品;干燥提香步骤:将针形桑芽茶半成品抖散入手工龙井锅内,提香,出锅,即得针形桑芽茶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摊放步骤中,平铺的桑芽层厚度为1~2cm,且平铺后静置20~30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步骤中,杀青的温度为240~28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婷婷江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纳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