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明专利>正文

组合钩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28653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18:22
一种工矿企业架设电缆、水电暖管道等使用的组合钩环,包括可以多个连接组合的更加安全可靠的钩体,钩体上面有通孔、上钩体凸起、上钩体凹槽、防转槽,钩体上钩环安装孔、凹槽、安装孔编号,钩体下面设计有横柱、横柱凹槽、钩体下凸起、钩体下凹槽、防转弹块,其特征在于:钩体上端设计有钩体上凸起或者在钩体下端设计有钩体下凸起,钩体的通孔上有防转槽,在通孔的下面有钩体上凹槽或者在钩体的最下面的横柱上方有钩体下凹槽,钩体上面的横柱下面或者里面有防转弹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配合及稳定性更好,挂接安全性可靠性更好、成本更低、调整间距更加自由方便的新型间距可调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工矿企业架设电缆、水电暖管道等使用的组合钩环,包括可以多个连接组合的更加安全可靠的钩体,钩体上面有通孔、上钩体凸起、上钩体凹槽、防转槽,钩体上钩环安装孔、凹槽、安装孔编号,钩体下面设计有横柱、横柱凹槽、钩体下凸起、钩体下凹槽、防转弹块,其特征在于:钩体上端设计有钩体上凸起或者在钩体下端设计有钩体下凸起,钩体的通孔上有防转槽,在通孔的下面有钩体上凹槽或者在钩体的最下面的横柱上方有钩体下凹槽,钩体上面的横柱下面或者里面有防转弹块。本技术具有配合及稳定性更好,挂接安全性可靠性更好、成本更低、调整间距更加自由方便的新型间距可调的优点。【专利说明】组合钩环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矿企业架设电缆、水电暖管道等使用的半封闭的半圆与全封闭的圆环组成的组合钩环。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矿企业中电缆、管道安装中使用的挂钩,多数为单钩式、多钩式,这两种挂钩,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安装效率低或浪费大、不美观,使用寿命短,维修成本高。如单钩式挂钩在单根电缆或管道安装时需要每个钩子都钻孔,固定挂钩的工作量大,以后增减电缆或管道根数时拆装时投入的成本都相对较大,且安装、更换速度慢。多钩式挂钩在安装后增减电缆或管道也不方便,增加电缆或管道根数时,需要重新更换,成本高、浪费大,不美观、效率低,减少电缆或管道根数时,如果长度很长,空置的挂钩造成较大的浪费,而且不美观。另外,如果其中一个挂钩损坏就必须对整根挂钩进行更换,浪费大,维护更换不方便。于2008年申请了专利号为200810014315.6的名为“多用组合挂钩”的专利技术专利,2011年申请技术专利的组合挂钩(专利号:201120439315.8)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一些用户对安装效率和美观度和灵活性及安全性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更高标准要求。于2012年申请的组合电缆钩环(ZL201220665563.9),很好的解决了单钩组合的不足和缺点,很大程度的提升了产品使用的便利性,可靠性和美观性以及空间利用的多变和灵活性。针对组合电缆钩环际的使用情况,仍然发现不足:上、下钩环安装时需要将上钩环向上钩环翼爪掰开并向上提,然后上抬高才能将上钩环凸起卡入下钩环的小孔中,安装效果不理想。如果多个钩体进行连接时,由于挂接的下面的钩体上的电缆或者管道与钩体固定点不在一个轴心线上,会照成下面的钩体向背面受力,钩体前后受力,出现受力后将钩体上的防脱爪失效,相互连接的钩体脱扣弯曲,严重的会上下连接的钩体脱开。上钩环与下钩环配合时,将下钩环安装完成后,需要将上钩环的钩环防脱爪装入钩环安装孔时,同时将上钩环翼抬起,使止脱凸起放入下钩环翼孔,安装和拆卸时都不是太方便。经过近一步的完善方案和创新构思完成了新的更加可靠的钩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的目的是创造出来一种全新的挂接结构,此结构为一种上、下钩环安装更加方便、可靠,钩体与钩体连接时抗挠度更强,连接更加可靠的钩环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钩环,包括钩体,钩体上面有钩环安装孔,钩环安装孔上安装有上钩环和下钩环的组合体或单独安装其中一种钩环,上钩环和下钩环均设计有圆柱,其特征为:钩体上端设计有钩体上凸起或者在钩体下端设计有钩体下凸起,钩体的通孔上有防转槽,在通孔的下面有钩体上凹槽或者在钩体的最下面的横柱上方有钩体下凹槽,钩体上面的横柱下面或者里面有防转弹块。根据所述的组合钩环,其特征是:所述的防转弹块与横柱为一体结构。根据所述的组合钩环,其特征是:所述的防转弹块与横柱也可以为分体结构。根据所述的组合钩环,其特征是:上钩环上面有钩环凸起,下钩环上面有安装孔。根据所述的组合钩环,其特征是:上钩环上面是安装孔,下钩环上面是钩环凸起。根据所述的组合钩环,其特征是:钩体上端设计有钩体上凸起并且在钩体下端设计有钩体下凸起,在通孔的下面有钩体上凹槽并且在钩体的最下面的横柱上方有钩体下凹槽。本技术的优点是:1.上面钩体的防转弹块弹入下面钩体的防转槽中,防转弹块卡在上钩体的圆柱凹槽和下面钩体的防转槽中,使上、下钩体不能转动,连接更加牢固可靠。2.上下钩环安装相对于以往更加方便快捷。【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下钩环的主视图。图2为下钩环的左视图。图3为上下钩环组合后的视图。图4为上钩环的主视图。图5为上钩环的左视图。图6为钩体的主视图。图7为钩体的剖视图。图8为钩体的后视图。附图中:1、钩环翼;2、钩环体;3、反光贴;4、小孔;5、钩环板;6、圆柱;7、防脱爪;8、安装孔;9、钩环凸起;10、钩体上凸起;11、钩体下凸起;12、通孔;13、防转槽;14、钩体上凹槽;15、钩体下凹槽;16、防转弹块;17、横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组合钩环分为上钩环和下钩环,如图1?5所示,下钩环包括:防脱爪7、圆柱6、钩环翼I和钩环体2,钩环凸起9与安装孔8配合防止上、下钩环移位脱扣的作用。钩环翼I粘贴的反光贴3可以粘贴反光标志起到警示作用,小孔5可以用扎带等固定挂接物或者悬挂其他标牌。为了更加美观也可以将上钩环安装面和下钩环安装面安装在钩体表面内,并使上钩环安装面和下钩环安装面外表面与钩体表面平齐。上钩环包括:防脱爪7、圆柱6、钩环翼I和钩环体2,钩环凸起9与安装孔8配合防止上、下钩环移位脱扣的作用。安装孔8可以是盲孔,也可以是通孔。图3是上、下钩环组合起来的实际效果图。钩体如图6?8所示,钩体的上部设有通孔12,通孔12内带有防转槽13,钩体的背面还有钩环防脱圆面及X筋,还有横柱17和防转弹块16。钩体的正面还有钩环安装孔和孑L号。如果挂接电缆很多时,单个钩体不能满足要求,这就需要多个钩体相互连接。钩体下部设计有与钩体上部通孔相对应配合的横柱17,横柱17的下面带有与通孔12相互配合的防转弹块16,防转弹块16与横柱17可以为一体也可以为分体结构。钩体的底端带有钩体下凸起11。组装时,使下钩体与上钩体相互垂直,使横柱17的下方设计的防转弹块16压入到通孔12中,转一定角度,使上钩体和下钩体在一条直线上,上钩体的防转弹块16弹入下钩体的防转槽13中,上钩体与下钩体不再转动。旋转的同时钩体上凸起10进入钩体下凹槽15,钩体下凸起11进入钩体上凹槽14中,上、下钩体紧密连接。拆卸组合电缆钩环钩体时只需将上面挂钩的防转弹块16推至高于下一个挂钩的防转槽13后,旋转一定的角度退出便可取下挂钩。钩体与第一组的上钩环和下钩环连接时,在安装好钩体后,需将下钩环插入钩环安装孔,使下钩环具有弹性的防脱爪7进入到钩环安装孔末端,然后卡在钩环防脱圆面外面,即可完成下钩环的安装。上钩环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安装,上钩环的钩环凸起9同时进入下钩环的安装孔8中。钩体为长方形也可以为圆弧形状,在钩体的背面有凹槽。在下钩环的钩环翼I上贴有反光贴3,即反光标志,在黑暗的环境中可方便的拆卸电缆或管道及起到警示及美观等作用。下钩环上设计有铭牌安装用的小孔4,它也可以用作固定电缆、管道的小孔,可方便安装铭牌或用扎带固定电缆或管道,防止因碰撞使电缆或管道脱落。本技术组合钩环的钩体上可以安装一个上钩环和下钩环挂接一条电缆或者管道,也可以安装多组上钩环和下钩环,并且也可以只安装下钩环和上钩环某一个单体,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钩环,包括钩体,钩体上面有钩环安装孔,钩环安装孔上安装有上钩环和下钩环的组合体或单独安装其中一种钩环,上钩环和下钩环均设计有圆柱(6),其特征在于:钩体上端设计有钩体上凸起(10)或者在钩体(1)下端设计有钩体下凸起(11),钩体的通孔(12)上有防转槽(13),在通孔(12)的下面有钩体上凹槽(14)或者在钩体的最下面的横柱(17)上方有钩体下凹槽(15),钩体上面的横柱(17)下面或者里面有防转弹块(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周颖吴香玉
申请(专利权)人:刘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