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988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9:53
放电电极(70)由金属材料形成,并具有板状的电极支承板(71)和多个放电部(73、74),多个所述放电部(73、74)沿着电极支承板(71)的侧缘部排列,并与对置电极(60)相向地被电极支承板(71)的侧缘部支承住。绝缘部件(41)具有支承部(47),该支承部(47)对电极支承板(71)的、在多个放电部(73、74)中布置在两端的放电部(73a、74a)之间的中间区域(71a)进行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放电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电单元。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在放电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进行放电的放电单元已为人所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放电单元安装在空调装置中。放电单元包括:具有放电针(放电部)的放电电极、与放电针的顶端相向的对置电极、以及将电位差施加在两电极上的电压供给部。若电压供给部向放电电极供给电压,就从放电针的顶端朝对置电极产生流光放电。伴随该放电在空气中生成活性种(电子、离子、自由基、臭氧等)。利用该活性种,使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臭气成分得到分解。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4-1191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上述放电单元而言,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研究出用树脂制绝缘部件支承金属制放电电极和对置电极的构造。由此,能够使放电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相对距离保持一定,同时能够使放电电极与对置电极绝缘。此外,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研究出将放电部支承在板状电极支承板的侧缘部,并用绝缘部件支承电极支承板的两端的构造。不过,在这样的支承构造下,出现了无法使放电部与对置电极之间的电极间距离保持最佳距离的问题。也就是说,树脂制绝缘部件的热膨胀系数比金属制电极支承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放电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电单元,其包括放电电极(70)、对置电极(60)、以及将电位差施加在所述放电电极(70)与所述对置电极(60)之间的电压供给部(30),所述放电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包括树脂制的绝缘部件(41),该绝缘部件(41)支承所述放电电极(70)和所述对置电极(60),所述放电电极(70)由金属材料形成,并具有:板状的电极支承板(71);和放电部(73、74),所述放电部(73、74)沿着所述电极支承板(71)的侧缘部排列,并与所述对置电极(60)相向地被该电极支承板(71)的侧缘部支承住,所述绝缘部件(41)具有支承部(47),该支承部(47)对所述电极支承板(71)的、在多个所述放电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19 JP 2014-191366;2015.06.03 JP 2015-113161.一种放电单元,其包括放电电极(70)、对置电极(60)、以及将电位差施加在所述放电电极(70)与所述对置电极(60)之间的电压供给部(30),所述放电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包括树脂制的绝缘部件(41),该绝缘部件(41)支承所述放电电极(70)和所述对置电极(60),所述放电电极(70)由金属材料形成,并具有:板状的电极支承板(71);和放电部(73、74),所述放电部(73、74)沿着所述电极支承板(71)的侧缘部排列,并与所述对置电极(60)相向地被该电极支承板(71)的侧缘部支承住,所述绝缘部件(41)具有支承部(47),该支承部(47)对所述电极支承板(71)的、在多个所述放电部(73、74)中布置在两端的放电部(73a、74a)之间的中间区域(71a)进行支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支承板(71)形成为沿着多个所述放电部(73、74)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横向长度较长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47)构成为:对所述电极支承板(7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进行支承。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包括固定部件(80),所述固定部件(80)构成为:将所述电极支承板(71)的中间区域(71a)夹在该固定部件(80)与所述绝缘部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村启川端一吉浦部大介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