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955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具备流路管(3)和板状的内翅片(34)。流路管供热介质流通,并且,该流路管的与热介质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流路截面具有扁平形状。内翅片具有多个第一翅片(340)和多个第二翅片(341)。多个第一翅片将热介质流通的主流路分割成多个细流路。在与形成有多个第一翅片的区域(34b)相比位于流通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端部(34a)及与形成有多个第一翅片的区域相比位于流通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端部(34c)中的至少一方,多个第二翅片形成为与热介质的流通方向平行。多个第一翅片彼此之间的翅片间距(Fp1、Fp2、Fp3、…、FpN)全部相同。多个第二翅片彼此之间的翅片间距中的至少一个翅片间距与多个第二翅片彼此之间的其他翅片间距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4年10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19292号,并将其公开内容作为参照而编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液冷散热器,形成为盘状的两块板相对且叠加,它们之间液体密封地钎焊。在该液冷散热器中,存在如下情况:为了使在翅片的各部流通的冷却液的流量均匀,使构成被收纳于液冷散热器的内部的人字型翅片的纵肋的顶端弯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65609号公报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通过使构成人字型翅片的纵肋的顶端弯曲从而使在翅片的各部流通的冷却液的流量均匀,但是,存在因冷却液的流量的分配性变化而热交换性能(冷却性能等)变差的可能性。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纵肋的顶端的间隔恒定,因此不能使例如特定部位的热交换性能提高。另外,例如,能够通过变更主冷却区域的翅片形状、例如将主冷却区域的内翅片大型化等来提高热交换性能,但是,当变更主冷却区域的翅片形状时,存在缺乏通用性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变更主冷却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交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流路管(3),该流路管供与热交换对象物(2)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流通,并且,该流路管的与所述热介质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流路截面具有扁平形状;以及板状的内翅片(34),该板状的内翅片配置于所述流路管的内部,使与热介质的传热面积增大,所述内翅片具有:多个第一翅片(340),该多个第一翅片将供所述热介质流通的主流路分割成多个细流路;以及多个第二翅片(341),在与形成有所述多个第一翅片的区域(34b)相比位于所述流通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端部(34a)及与形成有所述多个第一翅片的区域(34b)相比位于所述流通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端部(34c)中的至少一方,该多个第二翅片形成为与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28 JP 2014-219292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流路管(3),该流路管供与热交换对象物(2)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流通,并且,该流路管的与所述热介质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流路截面具有扁平形状;以及板状的内翅片(34),该板状的内翅片配置于所述流路管的内部,使与热介质的传热面积增大,所述内翅片具有:多个第一翅片(340),该多个第一翅片将供所述热介质流通的主流路分割成多个细流路;以及多个第二翅片(341),在与形成有所述多个第一翅片的区域(34b)相比位于所述流通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端部(34a)及与形成有所述多个第一翅片的区域(34b)相比位于所述流通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端部(34c)中的至少一方,该多个第二翅片形成为与所述流通方向平行,所述多个第一翅片彼此之间的翅片间距(Fp1、Fp2、Fp3、…、FpN)全部相同,所述多个第二翅片彼此之间的翅片间距中的至少一个翅片间距与所述多个第二翅片彼此之间的其他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祐有纪岛津智宽水野安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