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4605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该装置轻质化而能够减轻正面板和背面板的挪动时的重量负担,而且,能够防止轴承板的弯曲塑性变形而将面板相互的联接保持为牢固而稳定的状态。由如下的部件构成:左右一对以薄板状形成的轴承板(60、61),其在形成正面板(2)或背面板(3)与左右侧面板(4)交叉的拐角部的一方的面板(2、3)的上部隔开一定的间隔而配置;增强部件(7),其将左右轴承板(60、61)相互联接;面板联接用的闩棒(9),其贯通左右轴承板(60、61),可进行水平方向的滑动地且还可旋转地被支撑;以及把手(91),其安装于闩棒(9)。左右一对轴承板(60、61),上端部固接于面板(2、3)的上部框件(2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如下的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的
:能够将为了搬运/保管各种物品而使用的组装式箱式托盘的面板彼此联接,或解除联接。
技术介绍
作为组装式箱式托盘,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和2所公开的,还已知沿着平面呈矩形的托盘基台的四边设置有正面板和背面板以及左右侧面板,将各面板通过把手式联接装置而结合或解放,由此,以箱形组装,可解体地构成。下述专利文献1和2所公开的组装式箱式托盘在靠近正面板、背面板的端部的上部框件的下部,设置有向下コ字形状的轴承部件。在该轴承部件的左右凸缘之间,联接用的闩棒可沿水平方向滑动地且还可旋转地支撑。闩棒形成有使其前端部成为大致直角的方向的T字形状的钩部,对该闩棒进行手动操作的把手以垂下状态安装。当使用者组装箱式托盘时,通过把手的操作而使闩棒突出,使转动轴的前端部通过在侧面板的纵框件形成的长孔,由此,进行将二个面板结合的组装。相反,使闩棒的钩部从侧面板的纵框件的长孔沿后退方向通过,进行面板相互的解体。此时,使前述旋转轴的钩部收纳于正面板的纵框件的内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879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075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上述的组装式箱式托盘出于减轻搬运时的重量负担的目的,将面板的板厚形成为薄至0.35~0.4mm左右,因而如果将前述轴承部件通过熔接而固接到面板,则担心在该面板穿孔。因此,在上部框件的下部,设置有轴承部件。在该情况下,由装入内部的各种物品将压力施加于各面板,另外,在搬运中,装入的物品与面板碰撞,解除面板的结合状态的方向的拉伸力作为负荷而作用于闩棒,担心轴承部件的左右凸缘塑性变形而破损。于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把手式联接装置中,作为如下的构成:将例如8mm左右的方形钢棒以コ字形状弯折,成形出轴承部件,提高该轴承部件的强度,由此,防止轴承部件的凸缘的塑性变形。然而,如果由方形钢棒构成轴承部件,则联接装置整体的重量增加,挪动时的重量负担变大,因而期望联接装置的轻质化。另外,在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把手式联接装置中,进行把手的定位的把手支承部设置于轴承部件的凸缘,但由方形钢棒形成轴承部件,因而有必要与轴承部件分开而制造コ字形或L形的把手支承部,且通过熔接而安装于前述凸缘的侧面,存在费事且成本变高的问题。而且,由于前述把手支承部以保持外径为8mm左右的把手的尺寸(例如,横宽为12mm左右)形成,因而成为非常小的形状,熔接操作的安全性成问题。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如下的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能够使把手式联接装置轻质化而减轻正面板和背面板的挪动时的重量负担,而且,能够防止轴承板的弯曲塑性变形而将面板相互的联接保持为牢固而稳定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如下的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将对把手进行保持定位的把手支承部以与轴承板合一的一块板状形成,由此,不需要熔接操作。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作为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的方案,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沿着平面呈矩形的托盘基台10的四边使正面板2、背面板3和左右侧面板4、4竖立,能够将相邻的面板2、4(3、4)彼此联接,或解除联接,在该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的部件构成:左右一对以薄板状形成的轴承板60、61,其在形成前述正面板2或背面板3与左右侧面板4交叉的拐角部的一方的面板2、3的上部隔开一定的间隔而配置;增强部件7,其将该左右轴承板60、61相互联接;面板联接用的闩棒9,其贯通前述左右轴承板60、61,可进行水平方向的滑动地且还可旋转地被支撑;以及把手91,其安装于该闩棒9,前述左右一对轴承板60、61,上端部固接于面板2的上部框件2a。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沿着平面呈矩形的托盘基台10的四边使正面板2、背面板3和左右侧面板4、4竖立,能够将相邻的面板2、4(3、4)彼此联接,或解除联接,在该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的部件构成:左右一对以薄板状形成的轴承板60、61,其在形成前述正面板2或背面板3与左右侧面板4交叉的拐角部的一方的面板2、3的上部隔开一定的间隔而配置;面板联接用的闩棒9,其贯通该左右轴承板60、61,可进行水平方向的滑动地且还可旋转地被支撑;以及把手91,其安装于该闩棒9,前述左右一对轴承板60、61,侧端部固接于面板2。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中,前述左右一对轴承板60、61由钢板作为コ字形状而一体地形成。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中,在前述轴承板60,保持把手91的把手支承部8以一块板状进行板材下料而通过一系列的弯折成形来一体地形成。专利技术的效果由于权利要求1所涉及的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是由在面板2、3的上部隔开一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左右一对以薄板状形成的轴承板60、61支撑闩棒9的构成,因而与将方形钢棒以コ字形状弯折的现有的轴承部件相比,能够谋求轻质化,能够减轻挪动时的重量负担。另外,由于左右轴承板60、61是由增强部件7相互联接的构成,因而装入箱式托盘1内的各种内容物的压力作用于面板,或者,由于在搬运中,该内容物与面板碰撞,因而即使解除面板的结合状态的方向的拉伸力作用于闩棒9,也能够被前述增强部件7抵抗而可靠地防止轴承板60、61的塑性变形,能够将面板2、4(3、4)相互的联接始终维持为牢固而稳定的状态。由于权利要求2所涉及的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是由在面板2、3的上部隔开一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左右一对以薄板状形成的轴承板60、61支撑闩棒9的构成,因而与将方形钢棒以コ字形状弯折的现有的轴承部件相比,能够谋求轻质化,能够减轻挪动时的重量负担。另外,由于是将左右轴承板60、61的侧端部固接于板厚的面板的构成,因而装入箱式托盘1内的各种内容物的压力作用于面板,或者,由于在搬运中,该内容物与面板碰撞,因而即使解除面板的结合状态的方向的拉伸力作用于闩棒9,也能够将面板2、4(3、4)相互的联接始终维持为牢固而稳定的状态。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由薄板构成轴承板60、61,因而能够将保持把手的把手支承部8以一块板状进行板材下料而通过一系列的弯折成形来与轴承板60、61一体地形成,不需要熔接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放大显示图1所指示的A圆部的立体图。图3(A)是放大显示把手式联接装置的正面图,(B)是(A)所指示的b-b线向视截面图,(C)是(A)所指示的c-c线向视截面图。图4是放大显示使把手定位的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正面图。图5是放大显示使闩棒向后退方向水平移动而解除面板相互的联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A)是放大显示由不同的增强部件构成的把手式联接装置的正面图,(B)是(A)的侧面图。图7(A)是放大显示由不同的增强部件构成的把手式联接装置的正面图,(B)是(A)的侧面图。图8(A)是放大显示由不同的增强部件构成的把手式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沿着平面呈矩形的托盘基台的四边,使正面板、背面板和左右侧面板竖立,能够将相邻的面板彼此联接,或解除联接,在该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的部件构成:左右一对以薄板状形成的轴承板,其在形成所述正面板或背面板与左右侧面板交叉的拐角部的一方的面板的上部隔开一定的间隔而配置;增强部件,其将该左右轴承板相互联接;面板联接用的闩棒,其贯通所述左右轴承板,可进行水平方向的滑动地且还可旋转地被支撑;以及把手,其安装于该闩棒,所述左右一对轴承板,上端部固接于面板的上部框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24 JP 2014-1936361.一种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沿着平面呈矩形的托盘基台的四边,使正面板、背面板和左右侧面板竖立,能够将相邻的面板彼此联接,或解除联接,在该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的部件构成:左右一对以薄板状形成的轴承板,其在形成所述正面板或背面板与左右侧面板交叉的拐角部的一方的面板的上部隔开一定的间隔而配置;增强部件,其将该左右轴承板相互联接;面板联接用的闩棒,其贯通所述左右轴承板,可进行水平方向的滑动地且还可旋转地被支撑;以及把手,其安装于该闩棒,所述左右一对轴承板,上端部固接于面板的上部框件。2.一种组装式箱式托盘的把手式联接装置,沿着平面呈矩形的托盘基台的四边,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让次近藤宏
申请(专利权)人:日建建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