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料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513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待处理的碎片材料供给到处理机器的处理单元的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碎片材料的输送机;包围所述输送机的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具有用于接收碎片材料的供应区域;以及模块化料斗结构,该模块化料斗结构是可重新构造的,使得其适合于形成适合于不同的装载方法和/或不同的装载容量的料斗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模块化料斗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待处理的碎片材料供给到处理机器的处理单元的输送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输送装置的模块化料斗结构和使输送装置适合于将碎片材料供给到处理机器的处理单元的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机器的模块化料斗结构。
技术介绍
处理机器,特别是在采矿和建筑领域,可以例如是带有用于破碎碎片材料的破碎单元的破碎机器,或者带有用于研磨或筛分碎片材料的相应的研磨或筛分单元的研磨或筛分机器。为了对于不同的应用区域是灵活性的且可移动的,例如,在大采石场中的,处理机器可以是移动式机器,例如在AT13349U2或WO2010/063049A1中公开的。为了将待处理的碎片材料供给到处理机器的处理单元,通常应用料斗结构。这些料斗结构通常包括用于输送碎片材料的输送装置和用于接收碎片材料的料斗,通常从某种类型的装载装置接收碎片材料,例如在WO99/54049A1或WO2013/011065A3中公开的。然而,现有的解决方案限于特定类型的料斗,并且当料斗被更换时,可能需要大量努力,这可包括金属部件的切削和焊接。因此,寻求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模块化料斗结构

【技术保护点】
用于将待处理的碎片材料供给到处理机器的处理单元的输送装置(100),包括:‑用于输送碎片材料的输送机;‑包围所述输送机的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具有用于接收碎片材料的供应区域;以及模块化料斗结构(M),所述模块化料斗结构(M)布置在所述壳体结构的供应区域上,并且所述模块化料斗结构是能够重新构造的,从而其适合于形成适合于不同的装载方法和/或适合于不同的装载容量的料斗单元(20、30、40、200、300、30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用于将待处理的碎片材料供给到处理机器的处理单元的输送装置(100),包括:-用于输送碎片材料的输送机;-包围所述输送机的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具有用于接收碎片材料的供应区域;以及模块化料斗结构(M),所述模块化料斗结构(M)布置在所述壳体结构的供应区域上,并且所述模块化料斗结构是能够重新构造的,从而其适合于形成适合于不同的装载方法和/或适合于不同的装载容量的料斗单元(20、30、40、200、300、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100),其中在所述壳体结构的供应区域上布置了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一部分,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一部分适合于与设置在料斗单元上的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二部分形成可拆卸连接,并且其中所述输送机与所述壳体结构一起适合于与所述模块化料斗结构(20、30、40、200、300、300’)可拆卸地连接;或者在所述壳体结构的供应区域上布置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一部分,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一部分适合于与设置在料斗单元上的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二部分形成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100),其中所述输送装置适合于使得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一部分(130、130’)能够与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二部分(230、330、330’)断开,用于来自所述料斗单元(20、30、40、200、300、300’)的竖直力的载荷传递。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3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100),其中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一部分(130、13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一部分以允许竖直力的载荷传递的方式连接到设置在料斗单元(20、30、40、200、300、300’)上的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二部分(230、330、330’);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一部分与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二部分断开,用于竖直力的载荷传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100),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液压缸(113),所述至少一个液压缸(113)被布置用以并且适合于使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一部分(130、13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5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100),其中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一部分(130、130’)适合于经由摩擦和/或经由形状配合和/或经由紧固装置和/或经由液压夹紧而与设置在料斗单元(20、30、40、200、300、300’)上的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二部分(230、330、330’)形成可拆卸连接。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6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100),其中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一个载荷传递表面(130、130’),所述至少一个载荷传递表面(130、130’)适合于经由设置在料斗单元(20、30、40、200、300、300’)上的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二部分上的相应的载荷传递表面(230、330、330’)适应竖直力。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载荷传递表面(130、130’)相对于所述输送机的输送平面倾斜。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8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100),其中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稳定表面,所述至少一个稳定表面适合于借助于稳定布置结构、特别是气缸经由设置在料斗单元(20、30、40、200、300、300’)上的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二部分上的相应的稳定表面来适应水平力。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4-9中至少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100),其中-在所述输送装置的第一位置,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一部分定位成使得该第一部分的载荷传递表面(130、130’)接触设置在料斗单元(20、30、40、200、300、300’)上的所述连接布置结构的第二部分的相应的载荷传递表面(230、330、330’);并且-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尔·英马森舍布霍费尔·格诺特安德烈亚斯·奥伯劳纳克劳斯于尔根·布特
申请(专利权)人: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