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带环形开口的吸收系统的吸收制品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4451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收制品,所述吸收制品可具有顶片层、底片层和定位在所述顶片层与所述底片层之间的吸收系统。所述吸收系统可具有至少流体吸入层、吸收芯以及分布层。所述流体吸入层和所述吸收芯可在所述吸收系统中限定对齐的环形开口并且可让所述顶片层与所述分布层保持间隔开的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带环形开口的吸收系统的吸收制品
技术介绍
诸如吸收制品的产品通常用于收集并保持人体排出物,包括例如尿液、月经和/或血液。舒适性、吸收性和随意性是三个主要的产品属性并为产品穿戴者所关注的领域。具体地讲,穿戴者通常有兴趣知道此类产品将吸收大量的身体排出物而渗漏极少,以免弄脏他/她们的内衣、外衣或床单,并且此类产品将帮助他/她们避免因弄脏而随后带来的尴尬。目前,多种多样的用于吸收身体排出物的产品以女性护垫、卫生巾、卫生护垫、短裤护垫和失禁用装置的形式提供。这些产品通常具有定位在面向身体的液体可渗透的顶片层与面向衣物的液体不可渗透的底片层之间的吸收芯。顶片层和底片层的边缘通常在其周边结合在一起以形成密封,从而容纳吸收芯和穿过顶片层接纳到产品中的身体排出物。在使用中,这样的产品通常定位在内衣的裆部以吸收身体排出物,并且可将底片层上的衣物附连粘合剂用于将产品附连到内衣的内部裆部。这些产品中的一些还可包括翼片状结构以缠绕穿戴者的内衣,从而进一步将产品固定到内衣并避免内衣被弄脏。这样的翼片状结构(也称为护翼或舌片)通常由顶片层和/或底片层的侧向延伸部制成。这类常规吸收制品的一个问题在于身体排出物通常被导向吸收制品的一部分,而吸收制品的吸收容量则扩散在更大的区域上。在常规吸收制品中,诸如含有纤维素材料的常规吸收制品,当身体排出物被纤维素材料吸收时,纤维素材料的毛细管壁可向内塌缩。该塌缩可妨碍身体排出物朝下传导并进入吸收制品,并且可极大减弱纤维素材料的固有回弹力。这最终可导致吸收制品过早失效,因为要吸收的身体排出物无法有效地扩散在整个吸收制品中。如果要吸收的身体排出物无法有效地扩散通过吸收制品,则这些身体排出物可能从吸收制品的边缘流出,从而导致渗漏和沾污。一个相关的问题在于,在纤维素材料的毛细管塌缩之后,通常将向下传导进入吸收制品的身体排出物往往会留在吸收制品的顶部表面之上或附近。这可加重身体排出物无法渗透吸收制品的顶片层的情况,从而给吸收制品的穿戴者带来潮湿、不舒适的吸收制品面向身体的表面。因此,仍然存在对于诸如吸收制品的改进产品的需求,该改进产品具有改进的垂直芯吸能力以及改进的液体分布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在多种实施例中,吸收制品可具有纵向方向、横向方向和深度方向;顶片层和底片层;以及定位在顶片层和底片层之间的吸收系统,该吸收系统可具有以吸收制品的深度方向定位在顶片层下方的流体吸入层;以吸收制品的深度方向定位在流体吸入层下方的吸收芯;以及以吸收制品的深度方向定位在吸收芯下方并且能够至少在吸收制品的纵向方向上分布流体的分布层;其中流体吸入层和吸收芯限定对齐的环形开口并且其中在顶片层和分布层之间存在空间间隙。在多种实施例中,分布层为水刺网。在多种实施例中,水刺网具有纺粘材料以及纸浆材料。在多种实施例中,纺粘材料以水刺网的约10–25%的量存在,而纸浆材料以水刺网的约75–90%的量存在。在多种实施例中,分布层为熔喷微纤维网。在多种实施例中,分布层具有亲水性材料。在多种实施例中,分布层具有大于约0.1克的密度。在多种实施例中,分布层具有约10gsm至约200gsm的基重。在多种实施例中,分布层具有约80mm至约190mm的纵向长度。在多种实施例中,分布层具有约30mm至约60mm的横向宽度。在多种实施例中,吸收芯包括至少两个单独的层。在多种实施例中,环形开口具有约15mm至约150mm的纵向长度。在多种实施例中,环形开口具有约10mm至约80mm的横向宽度。在多种实施例中,空间间隙从顶片层到分布层的高度为约1mm至约8mm。在多种实施例中,环形开口在吸收制品的纵向方向上取向。在多种实施例中,环形开口定位在吸收制品的纵向中心线上。在多种实施例中,环形开口定位在吸收制品的横向中心线上。在多种实施例中,吸收制品还具有屏蔽层。在多种实施例中,屏蔽层具有孔膜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吸收制品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吸收制品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图1的吸收制品沿着线3–3截取的剖面图。图4是吸收制品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吸收制品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整体涉及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可具有改进的垂直芯吸能力以及改进的液体分配能力。吸收制品可具有纵向方向、横向方向和深度方向。吸收制品可具有顶片层、底片层和定位在顶片层与底片层之间的吸收系统。吸收系统可具有至少流体吸入层、吸收芯以及分布层。流体吸入层可在吸收制品的深度方向上定位在顶片层下方。吸收芯可在吸收制品的深度方向上定位在流体吸入层下方。流体吸入层和吸收芯可限定吸收系统中对齐的环形开口。分布层可在吸收制品的深度方向上定位在吸收芯下方。分布层可以能够至少在吸收制品的纵向方向上分配流体。由于吸收系统中环形开口形成的空隙空间,顶片层的至少一部分可与分布层保持间隔开的关系。吸收系统中的环形开口可在吸收制品的局部区域中导致吸收制品的整体吸收容量下降。尽管局部区域的整体吸收容量下降,但环形开口可形成空隙空间,该空隙空间可将分布层的一部分露出,使得吸收系统的分布层的露出部分可通过吸收系统的环形开口对穿戴者可见。吸收系统中的环形开口可让身体排出物直接传递至吸收制品的分布层。通过分布层采集身体排出物可实现快速地将身体排出物采集到吸收制品中。然后分布层可至少在吸收制品的纵向方向上以及朝向吸收系统吸收芯的方向上分配身体排出物。由于吸收芯定位在分布层上方,因此吸收制品可以和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底部层到顶部层方向)吸收身体排出物。定义:如本文所用,术语“吸收制品”在本文是指衣物或其他最终用途个人护理吸收制品,包括但不限于经期用品,诸如卫生巾、女性护垫、短裤护垫和卫生护垫、失禁用装置等。如本文所用,术语“气纺”在本文是指通过气纺工艺制造的网。在气纺工艺中,将成束的小纤维(典型的长度在从约3mm至约52mm的范围内)分开并夹带在空气源中,然后沉积到成型丝网上,通常借助真空源。然后将随机沉积的纤维用例如热空气来激活粘结剂组分或胶乳粘合剂而结合到彼此。气纺例如在授予Laursen等人的美国专利号4,640,810中有所教导,该专利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以用于所有目的。如本文所用,术语“结合的”在本文是指两个元件的接合、粘附、连接、附连等。当它们彼此直接地或彼此间接地(诸如当结合到中间元件时)接合、粘附、连接、附连等时,两个元件将被认为结合在一起。结合可通过例如粘合剂、压力结合、热结合、超声波结合、拼接、缝合和/或焊接进行。如本文所用,术语“粘合梳理网”在本文是指由短纤维制成的网,这些短纤维穿过精梳或梳理单元输送,所述单元将短纤维分离或分开并沿机器方向对齐,从而形成大致沿机器方向取向的纤维非织造网。该材料可通过可包括点结合、空气穿透结合、超声波结合、粘合剂结合等方法结合在一起。如本文所用,术语“共成形”在本文是指包括热塑性纤维和第二非热塑性材料的混合物或稳定化基质的复合材料。例如,共成形材料可通过这样的工艺制成,其中将至少一个熔喷模头布置在斜槽附近,通过该斜槽在形成网的同时向网添加其他材料。这样的其他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纤维有机材料,诸如木质或非木质纸浆,诸如棉、人造丝、再生纸、浆绒毛,以及超吸收性颗粒、无机吸收材料和/或有机吸收材料、经处理的聚合物短纤维等。这样的共成形材料的一些例子在授予And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带环形开口的吸收系统的吸收制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a.纵向方向、横向方向和深度方向;b.顶片层和底片层;以及c.定位在所述顶片层和所述底片层之间的吸收系统,所述吸收系统包括:i.在所述吸收制品的所述深度方向上定位在所述顶片层下方的流体吸入层;ii.在所述吸收制品的所述深度方向上定位在所述流体吸入层下方的吸收芯;以及iii.在所述吸收制品的所述深度方向上定位在所述吸收芯下方的分布层,所述分布层能够至少在所述吸收制品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分布流体;其中所述流体吸入层和所述吸收芯限定对齐的环形开口并且其中空间间隙存在于所述顶片层和所述分布层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a.纵向方向、横向方向和深度方向;b.顶片层和底片层;以及c.定位在所述顶片层和所述底片层之间的吸收系统,所述吸收系统包括:i.在所述吸收制品的所述深度方向上定位在所述顶片层下方的流体吸入层;ii.在所述吸收制品的所述深度方向上定位在所述流体吸入层下方的吸收芯;以及iii.在所述吸收制品的所述深度方向上定位在所述吸收芯下方的分布层,所述分布层能够至少在所述吸收制品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分布流体;其中所述流体吸入层和所述吸收芯限定对齐的环形开口并且其中空间间隙存在于所述顶片层和所述分布层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分布层为水刺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水刺网包括纺粘材料和纸浆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纺粘材料以所述水刺网的约10–25%的量存在,而所述纸浆材料以所述水刺网的约75–90%的量存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分布层为熔喷微纤维网。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分布层包括亲水性材料。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分布层具有大于约0.1克的密度。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A·金朴亨佑M·乔J·李S·单卢成大S·L·罗萨克
申请(专利权)人: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