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445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入上棘突和下棘突之间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包括:间隔件,上板的一端和下板的一端连接在该间隔件上以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尤其涉及为治疗因脊柱中央的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变窄导致的椎管狭窄症而插入相邻棘突(spinousprocess)之间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
技术介绍
椎管是使连接于头部的大脑,起到将大脑产生的信号传递至胳膊和腿的“电线”作用的脊神经经过的通道。位于各脊骨的后方的孔上线连接形成通道,而神经通过该通道从大脑连接至胳膊、腿。椎管狭窄症是指因供脊神经通过的通道变窄而压迫神经的疾病。最常见的退行性狭窄症的发病原因是随着脊柱的老化过程,前面有发生退行性变化的椎间盘突出而压迫神经,后面因围绕神经的黄韧带变厚、变硬而压迫神经,位于椎管后方的脊柱关节变得肥厚,而且,因脊骨的摩擦而非正常生长的骨头(骨刺)压迫脊神经。近来,为了治疗上述椎管狭窄症大多采用插入相邻的棘突之间的种植体(implant)。但是,现有技术的种植体因无法与上部及下部的棘突融合,不一起移动而各自移动,因此存在不仅因脊柱的长时间移动损伤棘突,而且从棘突之间脱离的问题。另外,将种植体插入棘突之间时,需从背后切断韧带进行插入,因此存在不仅手术时间长,而且,在手术结束之后恢复也需要较长时间的问题。另外,插入棘突之间之后,与上部及下部的棘突结合的翼部,不具备可根据棘突的厚度进行调节的结构,因此存在种植体无法与上部及下部的棘突完全稳定地结合在一起的问题。作为先行技术文献有大韩民国注册专利第10-1346095号及大韩民国公开专利第10-2010-0080908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插入相邻的棘突之间并向上部棘突和下部棘突一侧提供弹力,以维持棘突之间的空间并可与上部及下部棘突一起移动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不是从棘突的后面插入,而是从棘突的侧面插入之后,利用工具旋转翼部拧紧,从而可实现微创手术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插入相邻的棘突间之后,在棘突的两侧面拧紧翼部,从而可使上侧翼部及下侧翼部完全稳定地结合于棘突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插入上棘突和下棘突之间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包括:间隔件,上板的一端和下板的一端连接在该间隔件上以形成形或“U”形,所述间隔件插入到棘突之间以提供弹力;上棘突结合部件,将上板贴紧结合于上棘突;及下棘突结合部件,将下板贴紧结合于下棘突,其中,上板具备一个以上的从上板的顶面贯通到底面形成的骨融合孔,以使与上棘突融合移动,下板具备一个以上的从下板的顶面贯通到底面形成的骨融合孔,以使与下棘突融合移动。另外,在上板中,没有形成骨融合孔的上板的顶面上形成多个固定突起以与上棘突融合,在下板中,没有形成骨融合孔的下板的底面上形成多个固定突起以与下棘突融合。另外,相当于形成所述骨融合孔的部分的上板的侧面部额外具备贯通上板的侧面部形成的骨融合孔,以使与所述骨融合孔连通,相当于形成所述骨融合孔的部分的下板的侧面部额外具备贯通下板的侧面部形成的骨融合孔,以使与所述骨融合孔连通。另外,所述上棘突结合部件通过插入贯通上板的侧面形成的贯通孔进行旋转的第一旋转棒向上方旋转之后,贴紧上棘突的两侧面结合于上棘突,而所述下棘突结合部件通过插入贯通下板的侧面形成的贯通孔进行旋转的第二旋转棒向下方旋转之后,贴紧下棘突的两侧面结合于下棘突。另外,贯通结合于第一旋转棒的上侧翼部向上方旋转,贯通结合于第二旋转棒的下侧翼部向下方旋转,且上侧翼部和下侧翼部各在第一旋转棒和第二旋转棒上相互贴紧拧紧,从而使具备于上侧翼部的多个棘突固定钉和具备于下侧翼部的多个棘突固定钉钉入上棘突和下棘突。另外,所述贯通上板的侧面形成的贯通孔和贯通下板的侧面形成的贯通孔形成于相互错开的位置,第一旋转棒较之第二旋转棒具备于更靠前的位置,通过向同一方向旋转第一旋转棒和第二旋转棒,使结合于第一旋转棒的上侧翼部向上方旋转,而结合于第二旋转棒的下侧翼部向下方旋转。另外,在上侧翼部和下侧翼部的下部,形成各供第一旋转棒及第二旋转棒贯通结合的矩形的贯通孔,在上部具备多个棘突固定钉,而第一旋转棒及第二旋转棒的外周面可以使贯通结合的上侧翼部和下侧翼部进行旋转的形状形成。另外,第一旋转棒和第二旋转棒为螺栓形式,螺栓头位于上板及下板的一侧,螺栓主体贯通贯通孔露出至另一侧,构成上侧翼部的左侧翼部结合于露出至螺栓头和上板之间的螺栓主体,构成下侧翼部的左侧翼部结合于露出至螺栓头和下板之间的螺栓主体,而构成上侧翼部的右侧翼部和构成下侧翼部的右侧翼部结合于露出至另一侧的螺栓主体。另外,相当于结合于形成在所述左侧翼部和右侧翼部的矩形的贯通孔的部分的螺栓主体的外周面可具备削成平面的多个面,以在螺旋主体旋转时带动左侧翼部和右侧翼部旋转。另外,在所述右侧翼部的外侧螺栓主体上结合松紧螺母,通过拧紧松紧螺母使右侧翼部随螺栓主体向左侧翼部方向移动,接着左侧翼部也随螺栓主体向右侧翼部方向移动,从而使左侧翼部和右侧翼部向相对的方向贴紧拧紧。另外,左右侧翼部通过松紧螺母拧紧之后,在松紧螺母的外侧螺栓主体上结合固定螺母。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通过向上棘突和下棘突提供弹力,不仅维持上棘突和下棘突之间的空间,而且,因通过形成在上板和下板的骨融合孔与上下棘突融合移动,不损伤棘突,防止从棘突间脱离的现象。另外,可从棘突侧面插入之后,利用工具旋转翼部拧紧,从而可实现微创手术。另外,插入相邻棘突之间之后,在棘突的两侧拧紧翼部,则具备于翼部的多个钉子贴紧棘突的两侧面钉入,从而可使上侧翼部和下侧翼部稳定结合于上下棘突。另外,可在折叠上侧翼部和下侧翼部的状态插入棘突之间,插入时翼部不会卡在上下棘突,不仅可从棘突的后方插入,还可从侧面插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插入棘突之间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的翼部展开之后最终被固定的状态的斜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的翼部展开之后最终被固定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的翼部展开之后最终被固定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翼部折叠之后插入棘突之间时的状态的斜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插入棘突之间之后展开翼部的状态的斜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插入棘突之间之后展开翼部的状态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插入棘突之间之后展开翼部的状态的主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插入棘突之间之后,通过拧紧松紧螺母使左右侧翼部拧紧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0为在拧紧本专利技术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的左右侧翼部之后,利用固定螺母固定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1为插入棘突之间的间隔件的侧视图。图12为插入形成于间隔件的侧面的贯通孔进行旋转的旋转棒的斜视图。图13为具备多个棘突固定钉的翼部的斜视图。符号说明:10-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20-间隔件;21-上板;21a、22a-贯通孔;22-下板;23a、23b-骨融合孔;25-固定突起;30-上棘突结合部件;31-第一旋转棒;32、33-上侧翼部;32a、33a、42a、43a-棘突固定钉;34、44-螺栓头;35、45-松紧螺母;36、46-固定螺母;40-下棘突结合部件;4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入上棘突和下棘突之间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件,上板的一端和下板的一端连接在该间隔件上以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20 KR 10-2014-01421221.一种插入上棘突和下棘突之间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件,上板的一端和下板的一端连接在该间隔件上以形成形或“U”形,所述间隔件插入到棘突之间以提供弹力;上棘突结合部件,将所述上板贴紧结合于上棘突;及下棘突结合部件,将所述下板贴紧结合于下棘突,其中,所述上板包括一个以上的从上板的顶面贯通到底面形成的骨融合孔,以使与上棘突融合移动,所述下板包括一个以上的从下板的顶面贯通到底面形成的骨融合孔,以使与下棘突融合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板中,没有形成骨融合孔的上板的顶面上形成多个固定突起,以使与上棘突融合,在所述下板中,没有形成骨融合孔的下板的底面上形成多个固定突起,以使与下棘突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其特征在于,相当于形成所述骨融合孔的部分的所述上板的侧面部还包括贯通上板的侧面部形成的骨融合孔,以使与所述骨融合孔连通,相当于形成所述骨融合孔的部分的所述下板的侧面部还包括贯通所述下板的侧面部形成的骨融合孔,以使与所述骨融合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棘突结合部件通过插入贯通所述上板的侧面形成的贯通孔进行旋转的第一旋转棒向上方旋转之后,贴紧上棘突的两侧面结合于上棘突,而所述下棘突结合部件通过插入贯通所述下板的侧面形成的贯通孔进行旋转的第二旋转棒向下方旋转之后,贴紧下棘突的两侧面结合于下棘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棘突间融合型种植体,其特征在于,贯通结合于所述第一旋转棒的上侧翼部向上方旋转,贯通结合于所述第二旋转棒的下侧翼部向下方旋转,且所述上侧翼部和所述下侧翼部各在所述第一旋转棒和所述第二旋转棒上相互贴紧拧紧,从而使包含于所述上侧翼部的多个棘突固定钉和包含于所述下侧翼部的多个棘突固定钉钉入上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铉成尹洪元
申请(专利权)人:索尔科生物医疗株式会社金铉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