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094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上排端子组和所述下排端子组均包括按序排列的若干信号端子和若干接地端子;信号端子的第一接触臂的头端宽度为0.22mm±0.02mm,第一水平部的未包胶区域的宽度为0.5mm,第一竖直部的未包胶区域的宽度为0.54mm,第一焊接部的宽度均为0.2mm;接地端子的第二接触臂的头端的宽度为0.22mm,第二水平部的未包胶区域的宽度为0.4mm,第二竖直部的未包胶区域的宽度为0.46mm;所述第二焊接部的宽度均为0.2mm。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有效减少了近远端串扰产生的谐振问题,使得电连接器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提高了高速传输信号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光通讯类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带宽的不断升级、云技术的发展、4G技术的普及和5G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传输速率要求越来越高,通信设备密度越来越小,QSFP(QuadSmallForm-factorPluggable,四通道小型可插拔设备)应运而生,其作为光通讯、数据中心和网络应用市场的高密度、高速率产品解决方案,已被广泛运用。然而,随传输速率的提高,高速信号带来了更多的入射、反射、衰减、耦合、串扰等等问题,如何在高密度小空间内实现高速传输信号的完整性是目前各大厂商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通过对其各端子的尺寸进行设计,实现优良的抗串扰性能,保证高速传输信号品质。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所述上排端子组和所述下排端子组均包括按序排列的若干信号端子和若干接地端子,所述上排端子组和/或下排端子组还包括有用于固持信号端子和/或接地端子的端子固持件,所述信号端子和/或接地端子上在其被所述端子固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所述上排端子组和所述下排端子组均包括按序排列的若干信号端子和若干接地端子,所述上排端子组和/或下排端子组还包括有用于固持信号端子和/或接地端子的端子固持件,所述信号端子和/或接地端子上在其被所述端子固持件包覆的位置形成有包胶区域;所述信号端子包括第一水平部、由第一水平部的前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臂、由第一水平部的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竖直部,由第一竖直部的底端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所述接地端子包括第二水平部、由第二水平部的前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臂、由第二水平部的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竖直部,由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所述上排端子组和所述下排端子组均包括按序排列的若干信号端子和若干接地端子,所述上排端子组和/或下排端子组还包括有用于固持信号端子和/或接地端子的端子固持件,所述信号端子和/或接地端子上在其被所述端子固持件包覆的位置形成有包胶区域;所述信号端子包括第一水平部、由第一水平部的前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臂、由第一水平部的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竖直部,由第一竖直部的底端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所述接地端子包括第二水平部、由第二水平部的前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臂、由第二水平部的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竖直部,由第二竖直部的底端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的第一接触臂的头端的宽度为0.22mm±0.02mm,第一水平部的未包胶区域的宽度为0.5mm±0.02mm,第一竖直部的未包胶区域的宽度为0.54mm±0.02mm,第一焊接部的宽度均为0.2mm±0.02mm;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接触臂的头端的宽度为0.22mm±0.02mm,第二水平部的未包胶区域的宽度为0.4mm±0.02mm,第二竖直部的未包胶区域的宽度为0.46mm±0.02mm;所述第二焊接部的宽度均为0.2mm±0.02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中,相邻的所述两个信号端子的中心线距离为0.76mm±0.0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的第一水平部与第一接触臂之间的折弯处的宽度以及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水平部与第二接触臂之间的折弯处的宽度均为0.32mm-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