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原位四氧化三铁-碳核壳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原位四氧化三铁-碳核壳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电池和电化学
技术介绍
电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体系的核心,其中负极材料更是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及循环寿命的重要因素。目前,商业化使用的负极材料大多为石墨负极材料。但是该类负极材料实际放电比容量已经接近其理论值,无法满足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在寻找石墨替代物的过程中,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安全性好、成本低而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这类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往往电子电导率较低,且其充放电过程伴随着较大的体积变化,因此容量衰减较快、倍率性能较差。构建纳米多孔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可以极大的改善其电化学性能,克服其内在缺点。但是,目前合成具有多级结构的多孔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往往采用非原位的合成方法,即首先合成出过渡金属氧化物,随后加入碳源进行处理,得到复合材料。因而存在制备时间长、成本高、复合材料的孔隙率低等问题而限制了商业化生产。现有技术中,CN103241777A公开了一种碳材料、碳-四氧化三铁复合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位四氧化三铁‑碳核壳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将摩尔比为(1‑3):1的金属铁盐和亚氨基二乙酸加入超纯水中,配置金属铁盐水溶液的浓度为0.03‑0.5mol/L,在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所述金属铁盐为硫酸亚铁铵或氯化铁;2)将上述混合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将反应釜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在140‑180℃下保温6‑18小时,然后降至室温,得到前驱体Fe‑IDA,将产物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干燥备用;3)将上述前驱体Fe‑IDA置于管式炉中,以2‑10℃/min升温速率加热至400‑600℃并保温1‑5小时,得到原位合成的四氧化三铁‑碳核壳纳米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四氧化三铁-碳核壳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将摩尔比为(1-3):1的金属铁盐和亚氨基二乙酸加入超纯水中,配置金属铁盐水溶液的浓度为0.03-0.5mol/L,在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所述金属铁盐为硫酸亚铁铵或氯化铁;2)将上述混合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将反应釜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在140-180℃下保温6-18小时,然后降至室温,得到前驱体Fe-IDA,将产物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干燥备用;3)将上述前驱体Fe-IDA置于管式炉中,以2-10℃/min升温速率加热至400-600℃并保温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翠华,高振,丁轶,刘喜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