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威专利>正文

用于固体电蓄热锅炉的风冷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3427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5:19
用于固体电蓄热锅炉的风冷保温装置,固体蓄热体外设有内外风道,循环风机向内风道吹风,气流在内风道前方底部分成两股,随内风道中层水平导风隔板,沿左右两侧、向后吹动,至内风道左右两侧的内风道垂直导风隔板。从缺口向上吹到内风道侧面高处,在内风道高层水平导风隔板的导引下,左右两侧水平折返吹动,汇合于内风道中层水平导风隔板上部。上升吹动进入顶部水平内风道,由前向后水平吹动,至后部内风道,由上向下垂直吹动,经内风道出风口进入固体蓄热体,进入换热器。辅助循环风机把气流送入外风道,单向螺旋上升循环,经外风道顶部贯通管路送入换热器。本设计结构巧妙,实用性强,成本低,易于制作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固体电蓄热锅炉的风冷保温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体电蓄热锅炉结构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固体电蓄热锅炉结构的风冷保温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的固体电蓄热锅炉是在国家提倡节能环保、治理大气污染、鼓励利用清洁能源及丰谷电价政策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热力源形式。它的工作原理大致是:在设有保温层的结构内,固体蓄热体蓄积热能,由循环风机输出动力风,将固体蓄热体内蓄积的热能,经过出风口传输给炉外受热设备换热器,通过换热器把热风能转换成热水能用管道输送给用户,用于供暖、生活或工业生产之用。固体电蓄热锅炉一般以24小时为一个循环工作周期。每天晚上利用谷电时间蓄热8~10个小时,将炉温蓄至设计温度800度以上。保温是该设备节能升效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原有的保温一般都是选用耐高温低热导率的材料充当保温材料,保温效果受设备内温度而变化,内温越高保温效果越差。现实中,受温度梯度的影响,固体蓄热体顶部热损失最大,即使保温层做的很厚,受现场工装精度、材料质量影响,保温效果不佳。保温层厚度对保温效果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用于固体电蓄热锅炉结构的风冷保温装置,就是在固体蓄热体外有风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固体电蓄热锅炉的风冷保温装置

【技术保护点】
用于固体电蓄热锅炉的风冷保温装置,包括循环风机(1);其特征在于:内层板(5)外设有中层板(8);内层板(5)和中层板(8)之间形成夹层为内风道(6);内风道(6)从前、后、左、右、上五个方面密闭在底板(19)上;循环风机(1)设置在中层板(8)的前面下部中间,内风道进风口(3)开设在中层板(8)的前面下部中间,内风道进风口(3)通过管路和循环风机(1)的出口连接;内风道进风口(3)和内风道(6)连通;内风道(6)内的前面中部、左面中部和右面中部,密封固定设有U型的内风道中层水平导风隔板(13‑1);内风道进风口(3)位于内风道中层水平导风隔板(13‑1)下方;内层板(5)的左面后方和右面后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固体电蓄热锅炉的风冷保温装置,包括循环风机(1);其特征在于:内层板(5)外设有中层板(8);内层板(5)和中层板(8)之间形成夹层为内风道(6);内风道(6)从前、后、左、右、上五个方面密闭在底板(19)上;循环风机(1)设置在中层板(8)的前面下部中间,内风道进风口(3)开设在中层板(8)的前面下部中间,内风道进风口(3)通过管路和循环风机(1)的出口连接;内风道进风口(3)和内风道(6)连通;内风道(6)内的前面中部、左面中部和右面中部,密封固定设有U型的内风道中层水平导风隔板(13-1);内风道进风口(3)位于内风道中层水平导风隔板(13-1)下方;内层板(5)的左面后方和右面后方分别密封固定设有内风道垂直导风隔板(13-3),内风道中层水平导风隔板(13-1)的左端头和右端头分别与同侧的内风道垂直导风隔板(13-3)之间留有缺口(20);内层板(5)的左面上方和右面上方分别密封设有内风道高层水平导风隔板(13-2),每个内风道高层水平导风隔板(13-2)分别与同侧的内风道垂直导风隔板(13-3)密封固定;内风道出风口(10)开设在后面的内层板(5)下部,内风道(6)和内风道出风口(10)连通;在内层板(5)的前面上方开设有贯通出风口(12),贯通出风口(12)通过穿过中层板(8)的贯通管路和换热器(15)的入口连接;换热器(15)的出口和循环风机(1)的入口管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体电蓄热锅炉的风冷保温装置,在于:还有辅助循环风机(2)和外层板(9);外层板(9)设置在中层板(8)外侧,从前、后、左、右、上五个方面密闭包围中层板(8),下方通过底板(19)封闭;外层板(9)和中层板(8)之间形成夹层为外风道(7);外风道进风口(4)开设在外层板(9)的前面底部,外风道进风口(4)和辅助循环风机(2)的出口管路连接,位于中层板(8)四周的外风道(7)内设有螺旋上升的外风道导风隔板;外风道进风口(4)位于外风道导风隔板的底部起始位置,螺旋上升的外风道导风隔板的顶部连接外风道高层水平导风隔板(14-3)的入口;外风道高层水平导风隔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威
申请(专利权)人:张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