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成控制驻停气泡的微阀系统及生成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33529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成控制驻停气泡的微阀系统及生成控制方法,该微阀系统包括液体流道、斥水透气层、气压控制通道和至少一个驻停气泡生成腔;所述气压控制通道与液体流道保持平行分布且不连通;所述斥水透气层位于气压控制流道与微流体通道之间;所述斥水透气层的液体流道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驻停气泡生成腔;所述驻停气泡生成腔是开在斥水透气层的内壁上的内陷结构;驻停气泡生成腔的横截面的顶角小于液体在液体流道中流动的前进接触角。该方法将微流道中生成的驻停气泡作为微流控芯片的微阀,通过控制气压控制通道内的气体压强的增减进而控制驻停气泡的形态和尺寸,实现液体流道的通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成控制驻停气泡的微阀系统及生成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是一种生成控制驻停气泡的微阀系统及生成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微流控技术或微流体技术(Microfluidics)是在微米尺度下对微量流体进行操作处理的科学和技术体系,由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衍生发展而来。利用微流控技术可在关键尺寸为微米尺度的芯片上集成预处理、反应、检测等模块,对生物和化学样品进行快速高效的反应和处理步骤,已成为综合生物化学、生命科学、精密制造、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等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微流控系统具有高传热传质效率和低物质消耗等特点,使其在生命科学和物理化学研究、药物开发、疾病即时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微流控系统常利用微尺度下多相流动(液-液、气-液、气-固-液系统等)中特殊的传质和流体力学特性,提高系统中样品混合、目标物捕捉、生化反应的效率。微小气泡是微流控多相系统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和被操作对象,常作为反应物参与在多相间界面上的化学合成反应,以提高反应效率,为了增强微流控芯片的功能化和集成化程度,需要在微流控系统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成控制驻停气泡的微阀系统及生成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成控制驻停气泡的微阀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微阀系统包括液体流道、斥水透气层、气压控制通道和至少一个驻停气泡生成腔;所述气压控制通道与液体流道保持平行分布且不连通;所述斥水透气层位于气压控制流道与微流体通道之间;所述斥水透气层的液体流道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驻停气泡生成腔;所述驻停气泡生成腔是开在斥水透气层的内壁上的内陷结构;驻停气泡生成腔的横截面的顶角小于液体在液体流道中流动的前进接触角;液体流道用于泵送液体样本;气压控制通道用于连接外部气源,控制驻停气泡的形成与体积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成控制驻停气泡的微阀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微阀系统包括液体流道、斥水透气层、气压控制通道和至少一个驻停气泡生成腔;所述气压控制通道与液体流道保持平行分布且不连通;所述斥水透气层位于气压控制流道与微流体通道之间;所述斥水透气层的液体流道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驻停气泡生成腔;所述驻停气泡生成腔是开在斥水透气层的内壁上的内陷结构;驻停气泡生成腔的横截面的顶角小于液体在液体流道中流动的前进接触角;液体流道用于泵送液体样本;气压控制通道用于连接外部气源,控制驻停气泡的形成与体积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成控制驻停气泡的微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斥水透气层的材质是硅胶、橡胶或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成控制驻停气泡的微阀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吉晓周一笛李博文杨若曦李铁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