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河道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14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河道护岸结构,旨在解决河道淤泥堆积导致河道变浅且已引起环境变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河道护岸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河道两侧的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底端置于河道以下的硬土层中,地下连续墙之间还设置有拱形凸起,拱形凸起形成用于容纳淤泥的空腔,所述空腔与河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河道护岸结构能够有效避免淤泥淤积,保持河道生态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河道护岸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河道,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人工河道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河道工程中所采用的护岸型式主要有非结构性护岸和非结构性护岸,其主要功能除满足排泄雨洪外,还可以起到美化景观的作用,特别在建筑物密集区,人工河道规划用地红线范围有限,河道宽度有限,其断面形式通常为:上部斜坡设绿化带、中部平台设亲水平台以及下部陡立段为护岸结构。人工开挖新建河道,是从地面起开挖河道,类似于基坑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这样在挖到河道底部时河道底部的淤泥层较为松软,当在正常使用时,淤泥层容易发生淤积,导致河道变浅,并且河道内的河水变脏变臭,但是若不设置淤泥层,则不利于河道的生态,生物存活较为困难,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河道护岸结构,通过在河道底部设置防止淤泥跑动的限制部位,从而避免淤泥的堆积,同时不会影响到淤泥对河水的生态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工河道护岸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河道两侧的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底端置于河道以下的硬土层中,地下连续墙之间还设置有拱形凸起,拱形凸起形成用于容纳淤泥的空腔,所述空腔与河道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下连续墙之间设置拱形凸起,拱形凸起形成空腔用于容纳淤泥,这样淤泥在拱形凸起内受到拱形凸起的限制而不会因为水流或者其他因素而发生大面积的搅动,从而破坏河道内水质问题,并且该空腔与河道连通,淤泥的营养元素能够充分发挥,并且河道内的生物也能够进入到淤泥内,不会影响到河道的生态系统,这样可以避免因河道内的杂物沉降到淤泥内影响水质,有了拱形凸起,能够方便清理杂质,并且不会造成淤泥的堆积而使水床抬升,保证了人工河道的流畅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拱形凸起与地下连续墙之间通过若干根支撑梁连接,若干根支撑梁等距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拱形凸起与连续墙之间通过支撑梁连接,相邻的支撑梁之间具有间隙从而达到空腔与河道连通的功能,这样大部分的淤泥能够被拱形凸起限制住,并且又不会完全将淤泥隔绝,同时拱形凸起的结构能够得到很好的支撑。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拱形凸起的顶端具有一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拱形凸起的顶端设置一平面,用于沉降河道内的杂质,避免杂质顺着拱形凸起的弧形面落入到淤泥内,同时留在平面上的杂质能够方便及时清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下连续墙上开设有斜向的通道,所述通道连接至地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下连续墙上开设通道连通至地下,该通道用于供水路两栖小动物进行登陆作用,传统的河道未留有该通道,导致动物容易自己钻洞从而影响河道的结构性能,并且美观度较差,设置通道可以更好的使小动物进行存活,并且斜向的通道能够避免通道内泥土的坍塌和堆积,从而保证通道的畅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道的开口处具有一端盖,端盖与通道之间形成朝向上方的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道的开口处设置端盖,端盖用于闭合部分通道的开口,从而仅留存一缺口与通道外界进行连通,可以避免杂物进入到通道内且不会影响动物的进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拱形凸起设置有固定梁,固定梁穿过淤泥层后嵌入硬土层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拱形凸起处设置固定梁,固定梁穿过淤泥层后嵌入硬土层中,这样可以提高拱形凸起的结构强度,并且能够稳定淤泥层,避免造成淤泥的大面积流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河道内设置拱形凸起,一方面用于限制淤泥的流动作用,从而避免淤泥的堆积,同时能够防止河道内的杂物沉降在淤泥内难以清理,从而可以提高河水的清洁强度,并且拱形的凸起能够承受较高的力学性能,不易发生损坏,并且拱形凸起和地下连续墙之间通过支撑梁连接,支撑梁之间具有间隙用于保证淤泥和河水的连通性,从而不会影响到河道的生态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地下连续墙;2、拱形凸起;3、支撑梁;4、平面;5、固定梁;7、通道;8、端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人工河道护岸结构,包括河道,河道两侧设有亲水平台,亲水平台位于地面以下,且亲水平台与地面之间通过倾斜的岸坡连接。由地面向下延伸,土体自上而下一般为填土层、淤泥层及硬土层,河道通常位于淤泥层中。在开挖河道以及河道形成后,在河道两侧设置护岸结构,避免岸堤垮塌,堵塞河道。如图1所示,在开挖河道过程中,在河道两侧建设有地下连续墙1,地下连续墙1由水泥浇筑而成,两地下连续墙1的间距即为河道的宽度,地下连续墙1的底端置于河道以下的硬土层中。在地下连续墙1的侧壁上还通过固定安装若干跟支撑梁3与拱形凸起2衔接,拱形凸起2是通过预先用水泥混合物设置在模具内固定成型,支撑梁3一端斜插在地下连续墙1内,另一端与拱形凸起2抵触固定,当然也可以将拱形凸起2设置与支撑梁3一体成型,并且拱形凸起2是由若干组水泥混合物拼接形成,这样可以根据河道的长度制造相对应数量的拱形凸起2,这样拱形凸起2设置在淤泥的上方,对淤泥起到足够的保护和缓冲作用,同时淤泥可以通过相邻支撑梁3之间的间隙与河道内水质的交换,保证了河道的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然,也可以在制作拱形凸起2时,将拱形凸起2的上端部分设置为水平状形成一平面4,这样在安置该拱形凸起2时操作人员可以平稳的借助平面4为立足点,方便安装,同时在使用时能够供河道内沉降的杂质停留在平面4上,从而方便后期的清理工作,避免杂质进入淤泥内难以清理。同时在拱形凸起2的纵向上,即沿着河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通孔,在通孔内插入有固定梁5,固定梁5由木材制成,固定梁5插入通孔后穿过淤泥伸入硬土层,从而起到更好的稳固淤泥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拱形凸起2的稳定性。在地下连续墙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若干的通道7,相邻的通道7间隔相距至少十米,洞口直径约0.5米作用,通道7呈倾斜向下延伸至两侧护岸的土方内,并且通道7的开口高度设置大约高于河道内正常水位的0.5米左右,正常状态下是表露在空气中,河道的水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流入到通道7内,为了避免通道7开口处发生塌陷,在通道7的开口处浇筑一圈水泥构筑物,从而保证开口不会发生形变,并且在水泥构筑物上铰接有端盖8,端盖8与开口相适配,并且端盖8在自然状态下,即非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开口成打开状态并且形成有缺口,缺口朝向上方,这样不仅不影响小动物的进出,并且还会避免洞口被堵住,从而使河道周围的生态系统不会受到影响。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人工河道护岸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河道护岸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河道两侧的地下连续墙(1)、所述地下连续墙(1)底端置于河道以下的硬土层中,其特征在于:地下连续墙(1)之间还设置有拱形凸起(2),拱形凸起(2)形成用于容纳淤泥的空腔,所述空腔与河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河道护岸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河道两侧的地下连续墙(1)、所述地下连续墙(1)底端置于河道以下的硬土层中,其特征在于:地下连续墙(1)之间还设置有拱形凸起(2),拱形凸起(2)形成用于容纳淤泥的空腔,所述空腔与河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凸起(2)与地下连续墙(1)之间通过若干根支撑梁(3)连接,若干根支撑梁(3)等距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菊珠吴金林陆磊闫瑞敏陈有林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锦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