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差输送装置及高度差输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270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度差输送装置及高度差输送系统,本技术方案通过切换气缸,实现活塞及活塞杆的左右运动,进而带动支撑系统中的V型连接件做旋转运动,由于V型连接件与运动系统固定连接,故运动系统伴随着V型连接件做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运动,当物料架被运送至物料存储平台上并与U型限位接触时,升起伸缩限位再使活塞杆反向运动,回落至初始状态,实现物料架的升降需求。

Height difference conveying device and height difference convey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veying device and the height difference of the height difference of delivery system, the technical scheme realized by switching the cylinder, piston and piston rod about movement, and then drives the V type support system coupling in rolling motion, because the V connecto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otion system, the motion system with V type connection a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two movement, when the material is transported to the shelf material storage platform and limit contact with U, then the rise of telescopic limit of piston rod and reverse movement back to the initial state, realize the lifting frame material dem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差输送装置及高度差输送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流水线配件
,特别是指一种高度差输送装置及高度差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在流水线生产过程中,由于各工位的操作模式不一致,导致各工位的操作高度存在差异。在一些相对于地面较高的工位,物料的存储及使用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汽车焊接过程中的顶盖上件工位,其一般高于地面1.5m左右,通常也需要其物料存储在距离地面1.5m的位置。现有技术通过是在相应的工位周边设置如图1所示的物料存储平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采用两种方式实现物料存储平台的升降,一种是采用叉车对满载的物料存储平台进行举升,对空物料存储平台下降,一种是采用电动吊具或举升机对物料存储平台实现垂直的升降。叉车在进行升降过程中效率较低,且举升或下降的过程不稳定,而电动吊具的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差输送装置,以解决物料的升降不平稳或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度差输送装置,包括运动系统、动力系统及两个支撑系统;两个所述支撑系统分别与所述运动系统及所述动力系统转动连接。所述运动系统包括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前底部支架、后底部支架及滚轮组;所述左支撑杆与所述右支撑杆相互平行固定于所述前底部支架及所述后底部支架上;在所述左支撑杆的前端及所述右支撑杆的前端各设置有一个滚轮组;在所述前底部支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旋转轴,在所述后底部支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所述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及第三滚轮;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及所述第三滚轮互相垂直。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气缸、活塞、活塞杆、前转接杆及后转接杆;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气缸内,所述活塞杆活动穿过所述气缸的缸体及所述活塞,并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前端与所述前转接杆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后端与所述后转接杆连接;在所述气缸的缸体前端和后端各设置有一个气孔。所述支撑系统包括底座、V型连接件、第三旋转轴及限位杆;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左支架及右支架;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相对固定于所述底板上;在所述左支架上及所述右支架上均设置有相对的旋转轴安装孔及限位杆安装孔;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之间,且限位杆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限位杆安装孔内;所述V型连接件的前端为叉形,在所述V型连接件的端部各设置有一个旋转安装孔,分别为第一旋转安装孔、第二旋转安装孔及第三旋转安装孔;所述V型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之间,所述第三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二旋转安装孔后,两端分别插入所述旋转轴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安装孔套于所述第一旋转轴或第二旋转轴上,相对的,所述第三旋转安装孔与所述前转接杆连接或与所述后转接杆连接。所述限位杆的高度与所述第三旋转轴的高度相一致。一种高度差输送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的高度差输送装置,还包括物料存储平台;所述物料存储平台包括存储台面,在所述存储台面的下面设置有四个底柱,所述高度差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物料存储平台的下方;在所述存储台面与所述高度差输送装置相对处设置有避让缺口;在所述缺口两侧的所述存储台面上各设置有一个固定限位和一个伸缩限位。所述固定限位为U型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通过切换气缸,实现活塞及活塞杆的左右运动,进而带动支撑系统中的V型连接件做旋转运动,由于V型连接件与运动系统固定连接,故运动系统伴随着V型连接件做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运动,当物料架被运送至物料存储平台上并与U型限位接触时,升起伸缩限位再使活塞杆反向运动,回落至初始状态,实现物料架的升降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物料存储平台;图2为高度差输送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高度差输送装置正视图;图4为高度差输送装置俯视图;图5为支撑系统的轴视图;图6为V型连接件的轴视图;图7为运动系统的轴视图;图8为图7的A处放大图;图9为动力系统的轴视图;图10为动力系统的正视图;图11为图10的B-B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001固定限位,002存储台面,003伸缩限位,004底柱,1高度差输送装置,2物料存储平台,100运动系统,200动力系统,300支撑系统,101第一滚轮,102第二滚轮,103第三滚轮,104左支撑杆,105右支撑杆,106后底部支架,107第二旋转轴,201气缸,202活塞,203活塞杆,204前转接杆,301V型连接件,302限位杆,303第三旋转轴,304底座,3011第一旋转安装孔,3012第二旋转安装孔,3013第三旋转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度差输送装置,如图3至图11所示,包括运动系统100、动力系统200及两个支撑系统300;两个支撑系统的结构相同分别位于本申请的高度差输送装置的两端。两个支撑系统分别与运动系统及动力系统转动连接。运动系统100包括左支撑杆104、右支撑杆105、前底部支架、后底部支架106及滚轮组;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相互平行固定于前底部支架及后底部支架上;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物料放置于物料架上,物料架放置在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上,在本实施例中,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结构相同,为方形空心管结构,在左支撑杆的前端及右支撑杆的前端各设置有一个滚轮组。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101、第二滚轮102及第三滚轮103;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及第三滚轮互相垂直。在本申请中,位于左支撑杆上的第一滚轮与位于右支撑杆上的第二滚轮相对应,位于左支撑杆上的第二滚轮与位于右支撑杆上的第二滚轮相对应,位于左支撑杆上的第三滚轮与位于右支撑杆上的第三滚轮相对应。滚轮组用以引导并限制物料架进出运动系统的方向和位置。在前底部支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旋转轴,在后底部支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旋转轴107。在本申请中,前底部支架和后底部支架的结构相同。动力系统200包括气缸201、活塞202、活塞杆203、前转接杆204及后转接杆,在本申请中,动力系统为一对称结构,在气缸的缸体的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气孔,均可实现进气或出气功能。活塞设置于气缸内,活塞杆活动穿过气缸的缸体及活塞,并且活塞杆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杆的前端与前转接杆连接,活塞杆的后端与后转接杆连接;前转接杆和后转接杆的结构相同。支撑系统300包括底座304、V型连接件301、第三旋转轴303及限位杆302。底座包括底板、左支架及右支架;左支架与右支架相对固定于底板上;在左支架上及右支架上均设置有相对的旋转轴安装孔及限位杆安装孔。限位杆设置于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且限位杆的两端分别插入限位杆安装孔内。V型连接件的前端为叉形,在V型连接件的端部各设置有一个旋转安装孔,分别为第一旋转安装孔3011、第二旋转安装孔3012及第三旋转安装孔3013。V型连接件设置于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第三旋转轴穿过第二旋转安装孔后,两端分别插入旋转轴安装孔内,第一安装孔套于第一旋转轴或第二旋转轴上,相对的,第三旋转安装孔与前转接杆连接或与后转接杆连接。限位杆的高度与第三旋转轴的高度相一致,对V型连接件的旋转幅度进行限制。如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高度差输送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的高度差输送装置1,还包括物料存储平台2,在本实施例中,物料存储平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度差输送装置及高度差输送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度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动系统、动力系统及两个支撑系统;两个所述支撑系统分别与所述运动系统及所述动力系统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动系统、动力系统及两个支撑系统;两个所述支撑系统分别与所述运动系统及所述动力系统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系统包括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前底部支架、后底部支架及滚轮组;所述左支撑杆与所述右支撑杆相互平行固定于所述前底部支架及所述后底部支架上;在所述左支撑杆的前端及所述右支撑杆的前端各设置有一个滚轮组;在所述前底部支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旋转轴,在所述后底部支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旋转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及第三滚轮;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及所述第三滚轮互相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气缸、活塞、活塞杆、前转接杆及后转接杆;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气缸内,所述活塞杆活动穿过所述气缸的缸体及所述活塞,并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前端与所述前转接杆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后端与所述后转接杆连接;在所述气缸的缸体前端和后端各设置有一个气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度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包括底座、V型连接件、第三旋转轴及限位杆;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左支架及右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瑞黄星丽汪小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