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端汽车内饰件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2523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端汽车内饰件及其制备工艺,该高端汽车内饰件将带有纹理的多张薄膜与塑件主体结合到一起,能够代替原本造价高昂的带有高端包覆材质的内饰件,从而以较低的造价提升汽车内饰件的档次,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内饰件的制备工艺,采用静电吸附、弹针等方式,有效解决各个薄膜之间的定位和薄膜与模具之间的定位,从而降低制备时的次品率,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High end automobile interior decoration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gh-end automobile interior decora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process, Zhang Bomo the high-end automotive interiors with texture and plastic body together, can replace the original cost of the coating material with high-end interior, so a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automobile interior cost low,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the the invention of the automobile interior parts of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by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contacts etc., effectively solve the positioning between each film between positioning and film and mould, thereby reducing the preparation rate of defective,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is greatly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端汽车内饰件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端汽车内饰件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内饰件都是有塑料制成,各大汽车厂商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汽车内饰件的豪华感,大都采用桃木板、皮革、镀铬条、金属拉丝板、碳纤维等高档材质覆盖在塑料内饰件的表面的方式。但是,这类高档材料一般是高端车型上才会使用,十万元左右级别的低端车型中,受限于成本,无法使用高档表面包覆材料,实际大都是塑料直接外露的,这显得汽车内饰件较为低端,且触摸感很差。现有的部分厂家为了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营造出高端质感,将印有花纹的薄膜贴附到塑料件上,一般采用水转印或IMD等工艺进行加工,但是由于工艺的不成熟,次品率高,且对生产标准要求极高。而且,部分内饰件上需要将多种不同花纹的薄膜加工到一块凹凸不平塑件上,以现有的工艺,无法制造出合格的薄膜贴附的汽车内饰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汽车内饰件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端汽车内饰件及其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端汽车内饰件,包括塑件主体和带有纹理的第一薄膜,所述的第一薄膜贴附在所述的塑件主体上,所述塑件主体上还贴附有带有纹理的第二薄膜。一种高端汽车内饰件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汽车内饰件的造型,设计并制作出用于制备第一薄膜的第一冲压模具、用于制备第二薄膜的第二冲压模具、冲切模具、以及用于成型所述的塑件主体的注塑模具;步骤二,制备第一薄膜,将薄膜原材料定位到第一冲压模具的动模上,先对模具进行预加热,再合模并加热至工作温度,接着采用低压气体/真空的方式冲出第一薄膜的形状,然后对薄膜原材料进行冲切并去掉余料,最终开模得到成品的第一薄膜;步骤三,制备第二薄膜,将薄膜原材料定位到第二冲压模具的动模上,先进行预加热,再合模并加热至工作温度,接着采用低压气体/真空的方式冲出第二薄膜的形状,然后泄压降温并开模,得到成品的薄膜原材料,最终用冲切模具对薄膜原材料进行冲切获得成品的第二薄膜;步骤四,将所述的第一薄膜放置在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定模中,将所述的第二薄膜放置到所述的第一薄膜上;步骤五,通过软件分析出进胶的最佳位置,合模并注塑成型,开模得到成品的高端汽车内饰件。进一步,所述的预加热温度在280~360℃之间,所述的工作温度包括一段工作温度和二段工作温度,所述的一段工作温度在300~380℃之间,一段工作温度的加热时间持续20秒,所述的二段工作温度在320~400℃之间,二段工作温度的加热时间持续8秒。进一步,所述的低压气体/真空方式包括一段灌压和二段灌压,所述一段灌压目标压力为4bar,当压力达到4bar后保压处理,保压时间需要根据不同造型进行调整,所述的二段灌压的目标压力为13bar,当压力达到13bar后保压处理8秒。进一步,所述的低压气体/真空方式采用的是经过干燥处理的气体,该气体由定模向动模进行冲压,并对所述的动模进行抽真空处理。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薄膜与所述注塑模具的定模通过静电吸附模块吸附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型芯中设有若干弹针。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薄膜上开设有通槽,所述的通槽内设有若干限位筋,所述的第二薄膜嵌入所述的通槽中并通过限位筋与所述的第一薄膜进行定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将带有纹理的多张薄膜与塑件主体结合到一起,能够代替原本造价高昂的带有高端包覆材质的内饰件,从而以较低的造价提升汽车内饰件的档次,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内饰件的制备工艺,采用静电吸附、弹针等方式,有效解决各个薄膜之间的定位和薄膜与模具之间的定位,从而降低制备时的次品率,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第一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第二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结合的示意图。图4是第一薄膜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注塑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7,一种高端汽车内饰件,包括塑件主体和带有纹理的第一薄膜2,所述的第一薄膜2贴附在所述的塑件主体上,所述塑件主体上还贴附有带有纹理的第二薄膜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塑件主体为车内的中控塑料板,所述的第一薄膜2为大面积覆盖在中控塑料板上的薄膜,所述的第二薄膜3为小面积覆盖在中控塑料板上的薄膜。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薄膜2带有桃木纹理或者金属拉丝纹理,所述的第二薄膜3带有镀铬纹理或者碳纤维纹理。一种高端汽车内饰件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汽车内饰件的造型,设计并制作出用于制备第一薄膜2的第一冲压模具4、用于制备第二薄膜3的第二冲压模具、冲切模具、以及用于成型所述的塑件主体的注塑模具5;步骤二,制备第一薄膜2,将薄膜原材料定位到第一冲压模具4的动模上,先对模具进行预加热,再合模并加热至工作温度,接着采用低压气体/真空的方式冲出第一薄膜2的形状,然后对薄膜原材料进行冲切并去掉余料,最终开模得到成品的第一薄膜2;步骤三,制备第二薄膜3,将薄膜原材料定位到第二冲压模具的动模上,先进行预加热,再合模并加热至工作温度,接着采用低压气体/真空的方式冲出第二薄膜3的形状,然后泄压降温并开模,得到成品的薄膜原材料,最终用冲切模具对薄膜原材料进行冲切获得成品的第二薄膜3;步骤四,将所述的第一薄膜2放置在所述的注塑模具5的定模中,将所述的第二薄膜3放置到所述的第一薄膜2上;步骤五,通过软件分析出进胶的最佳位置,合模并注塑成型,开模得到成品的高端汽车内饰件。优选的,所述的软件采用MoldFlow软件,MoldFlow软件具有注塑成型仿真工具,能够验证和优化塑料零件、注塑模具5和注塑成型流程,该软件能够为设计人员、模具制作人员、工程师提供指导,通过仿真设置和结果阐明来展示壁厚、浇口位置、材料、几何形状变化如何影响可制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预加热温度在280~360℃之间,所述的工作温度包括一段工作温度和二段工作温度,所述的一段工作温度在300~380℃之间,一段工作温度的加热时间持续20秒,所述的二段工作温度在320~400℃之间,二段工作温度的加热时间持续8秒。更加精确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持续时间需要根据不同薄膜的厚度、面积、造型等诸多因素调试、决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低压气体/真空方式包括一段灌压和二段灌压,所述一段灌压目标压力为4bar,当压力达到4bar后保压处理,保压时间需要根据不同造型进行调整,所述的二段灌压的目标压力为13bar,当压力达到13bar后保压处理8秒。优选的,所述的低压气体/真空方式采用的是经过干燥处理的气体,该气体由定模向动模进行冲压,并对所述的动模进行抽真空处理,从而通过气压差将原本平整的薄膜原材料压向动模一侧,进而将薄膜原材料冲出预先设定的造型。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薄膜2与所述注塑模具5的定模通过静电吸附模块吸附连接在一起。静电吸附,是利用静电吸附模块产生的静电施加在要吸附的薄膜上,薄膜立即带上静电并吸附在模具上,使原来不规则的薄膜加上静电后能平整地吸附在模具上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注塑模具5的型芯8中还设有若干弹针1,该弹针1用于定位所述的第一薄膜2。当注塑机启动后,型芯内充入的热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端汽车内饰件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端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塑件主体和带有纹理的第一薄膜,所述的第一薄膜贴附在所述的塑件主体上,所述塑件主体上还贴附有带有纹理的第二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端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塑件主体和带有纹理的第一薄膜,所述的第一薄膜贴附在所述的塑件主体上,所述塑件主体上还贴附有带有纹理的第二薄膜。2.一种高端汽车内饰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汽车内饰件的造型,设计并制作出用于制备第一薄膜的第一冲压模具、用于制备第二薄膜的第二冲压模具、冲切模具、以及用于成型所述的塑件主体的注塑模具;步骤二,制备第一薄膜,将薄膜原材料定位到第一冲压模具的动模上,先对模具进行预加热,再合模并加热至工作温度,接着采用低压气体/真空的方式冲出第一薄膜的形状,然后对薄膜原材料进行冲切并去掉余料,最终开模得到成品的第一薄膜;步骤三,制备第二薄膜,将薄膜原材料定位到第二冲压模具的动模上,先进行预加热,再合模并加热至工作温度,接着采用低压气体/真空的方式冲出第二薄膜的形状,然后泄压降温并开模,得到成品的薄膜原材料,最终用冲切模具对薄膜原材料进行冲切获得成品的第二薄膜;步骤四,将所述的第一薄膜放置在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定模中,将所述的第二薄膜放置到所述的第一薄膜上;步骤五,通过软件分析出进胶的最佳位置,合模并注塑成型,开模得到成品的高端汽车内饰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端汽车内饰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必正胡金杰胡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横河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