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2291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细气泡产生机构,以及具有该微细气泡产生机构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所述微细气泡产生装置包括:容器、内核、气液导入孔、节流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溶气释气法微细气泡发生装置均需要大型压气罐和释气罐,整个设备体积庞大,如将装置小型化不能够产生足够量微细气泡的问题。

Fine bubble generating mechanism and fine bubble generator having the sam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ine bubble generating mechanism, and a fine bubble generating device with the fine gas bubble generating mechanism. The fine gas bubble generating device comprises a container, a core, a gas-liquid inlet hole and a throttling orifice.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gas dissolving and releasing method and micro bubble generation device need large pressure cylinder and air release tank, and the whole equipment is bulky, for example, if the device is miniaturized, the problem of producing enough fine bubbles can not be genera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细气泡产生机构,以及具有该微细气泡产生机构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含有微细气泡的(毫米、微米、纳米尺寸的气泡)的气液混合流体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个行业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在水中形成的气泡根据其尺寸而分类成毫米气泡或微气泡(进一步而言,为微纳米气泡以及纳米气泡等)。毫米气泡是某种程度上的巨大的气泡,且在水中迅速地上升而最终在水面破裂消失。与此相对,直径为50μm以下的气泡具有如下特殊的性质,即由于微细所以在水中的停留时间长,由于气体的溶解能力优异所以在水中进一步缩小,进而在水中消失(完全溶解),通常将上述直径在50μm以下的气泡称为微气泡,对直径更小的微纳米气泡(直径为10nm以上且小于1μm)以及纳米气泡(直径小于10nm)称为微细气泡。现有溶气释气法微细气泡发生装置均需要大型压气罐和释气罐,整个设备体积庞大,在工作时需要先将空气和水混合,送入压气罐加压溶解,然后通过释气罐产生微细气泡。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能够快速的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

【技术保护点】
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包括:容器,该容器具有以旋转对称方式形成的空腔部;气液导入孔,该气液导入孔在靠近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第一端位置,沿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侧面的切线方向开孔于容器的壁部;节流孔,该节流孔在临近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第二端的位置,沿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侧面的切线方向开孔于容器的壁部,该节流孔顺着流体旋转方向沿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侧面的切线方向引导排出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空腔部的横截面沿旋转对称轴方向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减小;容器的空腔部内设置圆柱体内核,该内核的旋转对称轴和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旋转对称轴重合,该内核的一端在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第二端和容器内壁连接,该内核的另一端延伸到接近上述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包括:容器,该容器具有以旋转对称方式形成的空腔部;气液导入孔,该气液导入孔在靠近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第一端位置,沿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侧面的切线方向开孔于容器的壁部;节流孔,该节流孔在临近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第二端的位置,沿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侧面的切线方向开孔于容器的壁部,该节流孔顺着流体旋转方向沿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侧面的切线方向引导排出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空腔部的横截面沿旋转对称轴方向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减小;容器的空腔部内设置圆柱体内核,该内核的旋转对称轴和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旋转对称轴重合,该内核的一端在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第二端和容器内壁连接,该内核的另一端延伸到接近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第一端位置。2.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包括:容器,该容器具有以旋转对称方式形成的空腔部;气液导入孔,该气液导入孔在靠近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第一端位置,沿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侧面的切线方向开孔于容器的壁部;节流孔,该节流孔在临近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第二端的位置,沿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侧面的切线方向开孔于容器的壁部,该节流孔顺着流体旋转方向沿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侧面的切线方向引导排出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空腔部的横截面沿旋转对称轴方向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容器的空腔部内设置圆柱体内核,该内核的旋转对称轴和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旋转对称轴重合,该内核的一端在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第二端和容器内壁连接,该内核的另一端延伸到接近上述容器的空腔部的第一端位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为干陈东海李强程裕晖潘伟马俊清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