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坂本泰孝专利>正文

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81745 阅读:4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细气泡产生机构,以从流路壁部25的内面突出的形态设置冲击构件22,又在该流路FP内,设置冲击构件22的突出方向前端部与相向的间隙形成部23。然后,在冲击构件22的外周面与流路壁部25的内面之间形成水迂回流路部251,同时在冲击构件22与挤压间隙形成构件23之间形成挤压间隙21G,挤压通过比水迂回流路部251低流量且高流速的水流。藉此,不使用复杂的气液混合机构而产生充足的气泡,且急遽地提高气泡的微细化效果,使微气泡区域或微奈米区域的气泡产生量提高到比习知技术所达成的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微细气泡产生机构专利技术所属之
本专利技术系有关于一种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先前技术形成于水中的气泡依其尺寸分类成迷你气泡或微气泡(甚至是微奈米气泡及奈 米气泡等)。迷你气泡为某种程度的巨大气泡,在水中急速上升而最后在水面破裂而消灭。 对此,直径在50iim以下的气泡为微细的气泡,在水中的滞留时间长,气体的溶解能力优, 因此在水中会縮小,而在水中消灭(完全溶解)的特殊性质,此称为微气泡而一般化(非专 利文献1)。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微细气泡」除了上述微气泡之外,也指直径更小的微奈米 气泡(直径10nm以上不到1 y m)及奈米气泡(直径不到lOnm)的概念。 近年来,此种微细气泡被应用至多种用途,例如组装于浴槽用的气泡水流喷出部 及淋浴头等的可产生微细气泡的装置已经有各种先前技术(专利文献1 5)。在该等专利 文献中所揭露的微细气泡产生机构藉由将水流供给至旋回流产生翼,该翼形成的涡流从翼 体轴部形成的细孔巻入负压吸引的外气而以气液混合的方式(专利文献l :称为二相流旋 回方式),有别于将流水供给至文式管等的挤压机构,使该挤压机构高流速化通过之际,利 用白努利原理所产生的减压效果,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包括:一中空的流路形成构件,具有水流入口与水流出口,并在内部形成从水流入口朝向水流出口的流路;一冲击构件,从上述流路形成构件的流路壁部的内面突出;以及一间隙形成部,在上述流路内与上述冲突构件的突出方向前端部相向,其中在上述冲突构件的外周面与上述流路壁部的内面之间形成水迂回流路部之同时,在上述冲突构件与间隙形成部之间形成挤压水流通过而产生比上述水迂回流路部低流量且高流速的水流的挤压间隙,由上述挤压间隙产生的负压而使气泡析出的间隙通过水流冲击上述冲击构件而经过上述水流迂回流路,而卷入朝该冲击构件的下游侧旋入的旋入乱流,使上述析出气泡粉碎成微细气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8-11-14 2008-292241一种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包括一中空的流路形成构件,具有水流入口与水流出口,并在内部形成从水流入口朝向水流出口的流路;一冲击构件,从上述流路形成构件的流路壁部的内面突出;以及一间隙形成部,在上述流路内与上述冲突构件的突出方向前端部相向,其中在上述冲突构件的外周面与上述流路壁部的内面之间形成水迂回流路部之同时,在上述冲突构件与间隙形成部之间形成挤压水流通过而产生比上述水迂回流路部低流量且高流速的水流的挤压间隙,由上述挤压间隙产生的负压而使气泡析出的间隙通过水流冲击上述冲击构件而经过上述水流迂回流路,而卷入朝该冲击构件的下游侧旋入的旋入乱流,使上述析出气泡粉碎成微细气泡。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中上述水迂回流路部系形成于在上述流路内从水流通方向观看在上述冲击构件的突出方向的两侧。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所述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中在上述冲击构件及上述间隙形成部的形成挤压间隙的各相向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减压空洞。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 3项中任一项所述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中在上述水流入口与上述微细气泡产生机构之间,设有准备挤压机构,增加来自上述水流入口的水流的速度而导入上述微细气泡产生机构。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 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中上述冲击构件及上述间隙形成部的形成挤压间隙的各相向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水流入侧形成该挤压间隙从上游侧朝下游侧渐次縮小的挤压倾斜面。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 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中上述冲击构件及上述间隙形成部的上述挤压间隙的各相向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水流出侧形成该挤压间隙从上游侧朝下游侧渐次扩大的挤压倾斜面。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 6项中任一项所述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中在上述冲击构件的上述流路内突出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水流剥离凹凸部。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中上述水流剥离凹凸部为形成于上述冲击构件的上述流路内突出部分的外周面的螺纹。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 8项中任一项所述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中上述挤压间隙与上述水迂回流路部分别调整各尺寸,使得在以供给压力0. 2MPa供给水至上述水流入口时,通过上述挤压间隙的水流的最大流速为8m/秒以上。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中当以供给压力0. 2MPa供给水至上述水流入口时,上述挤压空间产生的最大负压为0. 02MPa以上。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中形成申请专利范围第3或4项所述之上述减压空洞,当以供给压力0. 2MPa供给水至上述水流入口时,上述减压空洞的全域为0. 02MPa以上的负压状态。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或11项所述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中当以供给压力0. 2MPa供给水至上述水流入口时,包含于从上述水流出口喷射的水流的微细气泡的数平均粒径在10iim以下。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其中当以供给压力0. 2MPa而温度40°C的供给水至上述水流入口时,调整具有圆形轴断面的上述冲击构件的外径与上述水迂回流路部的流通断面积,使配置于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本泰孝柴田芳树
申请(专利权)人:坂本泰孝柴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