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地下室通车道封堵预埋件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1402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防地下室通车道封堵预埋件防护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翻梁、埋藏至上翻梁内的预埋件,上翻梁位于预埋件的上侧设有保护垫,上翻梁与保护垫之间还设有防水密封垫,保护垫和防水密封垫沿通车道宽度方向依次拼接,防水密封垫的拼接面上设有竖向防下渗结构。如此设置,在预埋件上增加防护垫,避免汽车碾压损坏,在防护垫增加防水密封垫,密封防护垫阻挡了大部分的水往下渗透至预埋件内,由于密封防护垫也是水平拼接的结构,少量水流沿着拼接缝下渗,竖向防下渗结构则较好的避免了缝隙中渗水,使密封性能提升,对预埋件进行结构防护和密封防水防护,使预埋件不被损坏。

The basement through lane closure embedded parts prot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sement through lane closure embedded parts protection structure, the key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including double beam, double beam within the first buried embedded parts, turn on the beam in embedded parts is provided with a protective pad, sealing pa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double beam and the protection pad, pad and protection waterproof gasket respectively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through lane stitching, stitching surface waterproof gasket is arranged on the vertical anti seepage structure. So, increase the protective pad in embedded parts, avoid crush damage, waterproof gasket in protective pad, sealing protective pad block most down the water penetration to the embedded parts, because the structure is horizontal sealing protective pad, a small amount of water along the seam of vertical infiltration, anti infiltration structure is better to avoid the cracks in the water seepage, so that the sealing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structure protection and sealing waterproof protection of embedded parts can not be damaged, the embedded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防地下室通车道封堵预埋件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人防建筑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防地下室通车道封堵预埋件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预埋件就是预先埋藏在隐蔽工程内的构件,就是在结构浇筑时安置的构配件,用于砌筑上部结构时的搭接。以利于外部工程设备基础的安装固定.预埋件大多由金属制造,例如:钢筋或者铸铁,也可用木头,塑料等非金属刚性材料。目前,人防地下室需要平战结合,预埋件平时预埋到位不具有防护措施,预埋件的本体裸露在外,车辆长期作用预埋件本体上,容易导致其变形和损坏,预埋件难以修补,因此预埋件需要设计防护结构,常规方法为加一层防护垫,普通的防护垫密闭性差,防护垫下的预埋件易生锈,对连接强度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防地下室通车道封堵预埋件防护结构,其具有防护性能好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防地下室通车道封堵预埋件防护结构,包括上翻梁、埋藏至上翻梁内的预埋件,所述上翻梁位于预埋件的上侧设有保护垫,所述上翻梁与保护垫之间还设有防水密封垫,所述保护垫和防水密封垫沿通车道宽度方向依次拼接,所述防水密封垫的拼接面上设有竖向防下渗结构。如此设置,在预埋件上增加防护垫,避免汽车碾压损坏,在防护垫增加防水密封垫,密封防护垫阻挡了大部分的水往下渗透至预埋件内,由于密封防护垫也是水平拼接的结构,少量水流沿着拼接缝下渗,竖向防下渗结构则较好的避免了缝隙中渗水,使密封性能提升,对预埋件进行结构防护和密封防水防护,使预埋件不被损坏。进一步设置:相邻的所述防水密封垫分为第一防水密封垫和第二防水密封垫,所述竖向防下渗结构包括设于第一防水密封垫上的插接块、设于第二防水密封垫上与插接块配合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包括槽底和槽开口,所述槽底高于槽开口一侧。如此设置,第一防水密封垫与第二防水密封垫之间是相互插接拼接的,插接块和插接槽相互配合完成连接,在插接块上具有一定的坡度,避免缝隙内的雨水向下渗透,从而避免预埋件浸泡至雨水中,避免生锈。进一步设置:所述插接块包括与槽底抵触配合的凸尖和凸根,所述第一防水密封垫内设有蓄水腔,第一插接块上的凸根与蓄水腔之间设有排水通道。如此设置,插接块和插接槽的坡度上具有排水通道,沿缝隙下渗的少量雨水可以排向蓄水腔,蓄水腔内可以存储少量雨水,长时间可以自然蒸发去除。进一步设置:所述排水通道呈倾斜设置,且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如此设置,排水通道倾斜设置便于排水。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防水密封垫位于蓄水腔内设有竖向支撑蓄水腔的支撑柱。如此设置,增加蓄水腔后,第一防水密封垫内的结构强度降低,需要增加支撑柱以增加结构强度。进一步设置:所述插接块上设有与插接槽配合的弧面,弧面靠口朝下设置。如此设置,弧面的开口朝向下侧,弧面顶点处于上侧,雨水被弧面顶侧阻隔。进一步设置:所述插接块上设有与插接槽配合的横向斜面。如此设置,插接块上的横向斜面的顶点同样阻隔雨水,使雨水朝向排水水管道一侧。进一步设置:所述保护垫的拼接面为纵向斜面,保护垫与上翻梁之间螺栓连接。如此设置,保护垫通过螺栓连接至上翻梁上,且相互拼接的面为纵向斜面,保护垫之间的缝隙与防水密封垫的缝隙只在相交点重合,错位的部分的雨水直接沿防水密封垫的外侧直接排出,大大减小了防水密封垫的进水。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预埋件的安装结构上增加防护结构,防护结构中的防护垫,避免汽车碾压损坏,密封防护垫阻挡了雨水下渗,使预埋密封在内,受外界环境影响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人防地下室通车道封堵预埋件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3是保护垫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的防水密封垫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的防水密封垫示意图。图中,1、上翻梁;2、预埋件;3、保护垫;31、纵向斜面;4、螺栓;5、防水密封垫;51、第一防水密封垫;52、第二防水密封垫;6、插接块;61、凸根;62、凸尖;7、插接槽;71、槽底;72、槽开口;8、排水通道;9、蓄水腔;10、支撑柱;11、弧面;12、横向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人防地下室通车道封堵预埋件防护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翻梁1、埋藏至上翻梁1内的预埋件2,上翻梁1位于预埋件2的上侧设有保护垫3,保护垫3为橡胶减速带,橡胶减速带沿通车道的宽边方向依次拼接,如图3所示,保护垫3的拼接面为纵向斜面31,保护垫3上设有螺栓4,保护垫3通过螺栓4与上翻梁1连接。如图2所示,上翻梁1与保护垫3之间还设有防水密封垫5,防水密封垫5沿通车道宽度方向依次拼接,相邻的防水密封垫5分为第一防水密封垫51和第二防水密封垫52,两块防水密封垫5的拼接面与通车道的长度方向同向,与保护垫3的纵向斜面31之间具有一相交点。雨水大部分通过保护垫3排出在外,小部分雨水经过保护垫3之间的缝隙下渗,因为两者的缝隙相互错位,只有一个交点,下渗中的雨水沿着防水密封垫5的上表面滑出,下渗小部分的雨水中的一部分再经过防水密封垫5之间的缝隙下渗。如图4所示,防水密封垫5的拼接面上设有竖向防下渗结构,竖向防下渗结构包括设于第一防水密封垫51上的插接块6、设于第二防水密封垫52上与插接块6配合的插接槽7,防水密封垫5在拼接的时候,通过插接块6嵌设至插接槽7内完成两者的连接。插接槽7包括槽底71和槽开口72,槽底71高于槽开口72一侧。插接块6上设有与插接槽7配合的弧面11,弧面11靠口朝下设置,弧面11的高点与槽开口72一侧形成一个高度差。插接块6包括与槽底71抵触配合的凸尖62和凸根61,第一防水密封垫51内设有蓄水腔9,第一插接块6上的凸根61与蓄水腔9之间设有排水通道8。排水通道8呈倾斜设置,且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小部分的雨水经过缝隙下渗至凸根61上,雨水被弧面11顶点阻隔,朝向排水通道8一侧往蓄水腔9内排放,需要说明的是,该部分的雨水为多次阻隔后,沿着缝隙下渗的极少量雨水,排放至蓄水腔9内后,可自然蒸发。第一防水密封垫51位于蓄水腔9内设有竖向支撑蓄水腔9的支撑柱10。支撑柱10加强蓄水腔9的结构强度,避免开设了蓄水腔9之后导致支撑强度下降,需要说明的是,防水密封垫5也为橡胶材料,形变后可复位,尤其是增加了支撑柱10之后,弹性回复的效果更佳。实施例2:一种人防地下室通车道封堵预埋件防护结构,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插接块6上设有与插接槽7配合的横向斜面12,横向斜面12也能构成高度差,满足阻隔雨水下渗的作用。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人防地下室通车道封堵预埋件防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防地下室通车道封堵预埋件防护结构,包括上翻梁(1)、埋藏至上翻梁(1)内的预埋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梁(1)位于预埋件(2)的上侧设有保护垫(3),所述上翻梁(1)与保护垫(3)之间还设有防水密封垫(5),所述保护垫(3)和防水密封垫(5)沿通车道宽度方向依次拼接,所述防水密封垫(5)的拼接面上设有竖向防下渗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防地下室通车道封堵预埋件防护结构,包括上翻梁(1)、埋藏至上翻梁(1)内的预埋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梁(1)位于预埋件(2)的上侧设有保护垫(3),所述上翻梁(1)与保护垫(3)之间还设有防水密封垫(5),所述保护垫(3)和防水密封垫(5)沿通车道宽度方向依次拼接,所述防水密封垫(5)的拼接面上设有竖向防下渗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防地下室通车道封堵预埋件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防水密封垫(5)分为第一防水密封垫(51)和第二防水密封垫(52),所述竖向防下渗结构包括设于第一防水密封垫(51)上的插接块(6)、设于第二防水密封垫(52)上与插接块(6)配合的插接槽(7),所述插接槽(7)包括槽底(71)和槽开口(72),所述槽底(71)高于槽开口(72)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防地下室通车道封堵预埋件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块(6)包括与槽底(71)抵触配合的凸尖(62)和凸根(6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晔诸诚郭登银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天宇民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