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部式油管接头井
[0001]本技术涉及人防建筑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顶部式油管接头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油头井的建筑施工方法对抗力要求及防水处理的缺失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其往往不能承受冲击波负压荷载对它的作用,防水处理的不完善导致实际施工、使用中渗水问题严重,其接管方式单一,下接方式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顶部式油管接头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油管接头井不能承受冲击波负压荷载,渗水情况严重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顶部式油管接头井,包括井座,所述井座上端井口开设有一级台阶、二级台阶,所述一级台阶处预埋有螺栓,所述一级台阶处设置有角钢,所述螺栓上端由下往上依次穿设角钢、橡胶密封垫圈、金属盖板,在所述螺栓上端用螺母将金属盖板固定住,在所述金属盖板上敷设石灰砂浆层并与二级台阶台面平齐,在所述石灰砂浆层上铺设一层油毡,在所述油毡上铺设多块混泥土盖板。
[0005]所述混泥土盖板之间用密封胶嵌缝填实。
[0006]所述混泥土盖板与井座接触处采用防水卷材翻边施工方法,并使用密封胶填实。
[0007]所述螺栓形状呈“J”形。
[0008]所述井座内设置有爬梯。
[0009]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顶部式油管接头井整体结构坚固稳定,其能够承受冲击波负压荷载,同时具有很好的防渗水性能,兼顾平时、战时使用的需要;其结构不影响地面布置,使顶部式油管接头井的可设置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顶部式油管接头井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2]其中,1
‑
井座、2
‑
一级台阶、3
‑
二级台阶、4
‑
螺栓、5
‑
角钢、6
‑
橡胶密封垫圈、7
‑
金属盖板、8
‑
石灰砂浆层、9
‑
油毡、10
‑
混泥土盖板、11
‑
密封胶、12
‑
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14]如图1
‑
2所示,本技术实施提供了一种顶部式油管接头井,包括井座1,所述井座1上端井口开设有一级台阶2、二级台阶3,所述一级台阶2处预埋有螺栓4,所述一级台阶2处设置有角钢5,所述螺栓4上端由下往上依次穿设角钢5、橡胶密封垫圈6、金属盖板7,在所
述螺栓4上端用螺母将金属盖板7固定住,在所述金属盖板7上敷设石灰砂浆层8并与二级台阶3台面平齐,在所述石灰砂浆层8上铺设一层油毡9,在所述油毡9上铺设多块混泥土盖板10。
[0015]进一步来说,所述混泥土盖板10之间用密封胶11嵌缝填实。
[0016]进一步来说,所述混泥土盖板10与井座1接触处采用防水卷材翻边施工方法,并使用密封胶11填实。
[0017]进一步来说,所述螺栓4形状呈“J”形。
[0018]进一步来说,所述井座1内设置有爬梯12。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顶部式油管接头井整体结构坚固稳定,其能够承受冲击波负压荷载,同时具有很好的防渗水性能,兼顾平时、战时使用的需要;其结构不影响地面布置,使顶部式油管接头井的可设置范围更广。
[0020]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使用的多种标准件均是可以从市场上得到的,非标准件则是可以特别定制,本技术所采用的连接方式比如螺栓连接、焊接等也是机械领域中非常常见的手段,专利技术人在此不再赘述。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部式油管接头井,包括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座(1)上端井口开设有一级台阶(2)、二级台阶(3),所述一级台阶(2)处预埋有螺栓(4),所述一级台阶(2)处设置有角钢(5),所述螺栓(4)上端由下往上依次穿设角钢(5)、橡胶密封垫圈(6)、金属盖板(7),在所述螺栓(4)上端用螺母将金属盖板(7)固定住,在所述金属盖板(7)上敷设石灰砂浆层(8)并与二级台阶(3)台面平齐,在所述石灰砂浆层(8)上铺设一层油毡(9),在所述油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保山,俞震极,徐晓春,张时孟,沈璐,柳云晓,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天宇民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