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10367 阅读:3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储水罐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末端伸至储水罐底部,还包括通气罩,所述通气罩罩设于所述进气管的末端,所述通气罩的罩壁上设有两个以上通气孔。将进气管末端伸至储水罐的底部,有利于增加氨气与水的接触时间,增大水对氨气的吸收量;在进气管的末端设通气罩,并且在通气罩上设有通气孔,使氨气能够通过通气孔分散到水中,增大氨气与水的接触面积,降低氨气流速,使水能更大程度吸收氨气。

Ammonia gas absorp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mmonia absorption device comprises a water storage tank and the air inlet pipe, the end of the air inlet pipe extends to the bottom of the water storage tank, also includes a ventilation hood, the ventilation cover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air inlet pipe, the cover wall of the ventilation cover is provided with more than two holes. At the end of the intake pipe extends to the bottom of the storage tank, to increase the contact time of ammonia and water, increase water absorption of ammonia; a vent hood at the end of the air inlet pipe, and the ventilation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ammonia gas can through the vent holes dispersed into water, increasing the contact area of ammonia gas and water the velocity of the water can reduce ammonia, a greater degree of absorption of ammon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气吸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气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氨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极易溶于水。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对于氨制冷系统中因排气压力过高,电气保护高压失效或安全阀本身质量等非火灾因素引起的安全阀短暂起跳,还没有针对性地设计氨气吸收装置。这些场合泄放的氨气通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或者采用简单的方式吸收,例如采用罐体中放入水或氨气排放管道直接插入其中进行吸收的方法。由于安全阀起跳时泄放的氨气流速较大,没有充足的溶解时间;氨气和水的接触面积比较小,溶解量小;氨气溶解于水时大量放热,水温急剧升高,氨气的溶解度减小。所以目前的氨气吸收装置对氨气的吸收效率不高,容易造成泄漏,会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危害。此外,还有一些氨气吸收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制造、运行和维护成本高,不适用于安全阀短暂起跳这种突发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收效果好、成本低的氨气吸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储水罐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末端伸至储水罐底部,还包括通气罩,所述通气罩罩设于所述进气管的末端,所述通气罩的罩壁上设有两个以上通气孔。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罩为圆筒形,所述通气孔为圆形,所述通气孔孔径大小为8-15mm,并且所述通气孔之间的间隔为16-30mm,两个以上的所述通气孔均匀分布在通气罩的罩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底部设有氨水排放管路,所述氨水排放管路上设有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上设有氨水浓度检测仪,所述氨水浓度检测仪用于检测储水罐内氨水浓度并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上部设有进水管路和浮球室,所述浮球室侧壁设有一个以上通孔,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浮球阀,所述浮球阀的浮球位于浮球室中,所述浮球阀用于控制进水管路的开启或关闭。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于储水罐顶部,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单向压力平衡阀。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顶部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进气口设有填料。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上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一个以上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上部设有压力表,所述储水罐侧壁沿高度方向依次设有至少一个的视液镜。进一步的,所述氨水排放管路设有第一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上设有第一球阀,所述进水管路设有第二旁通管,所述第二旁通管上设有第二球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进气管末端伸至储水罐的底部,有利于增加氨气与水的接触时间,增大水对氨气的吸收量;在进气管的末端设通气罩,并且在通气罩上设有通气孔,使氨气能够通过通气孔分散到水中,增大氨气与水的接触面积,降低氨气流速,使水能更大程度吸收氨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氨气吸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储水罐;2、进气管;3、通气罩;4、氨水排放管路;5、电磁阀;6、第一旁通管;7、第一球阀;8、进水管路;9、浮球阀;10、浮球;11、浮球室;12、浮球室侧壁;13、第二旁通管;14、第二球阀;15、氨水浓度检测仪;16、压力表;17、连接管;18、单向压力平衡阀;19、挡板;20、进气口;21、排气管;22、排气管进气口;23、排气口;24、视液镜;25、进水口;26、氨水排放口。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进气管的末端设通气罩,并且在通气罩上设有通气孔,使氨气能够通过通气孔分散到水中,增大氨气与水的接触面积。请参照图1,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储水罐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末端伸至储水罐底部,还包括通气罩,所述通气罩罩设于所述进气管的末端,所述通气罩的罩壁上设有两个以上通气孔。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进气管末端伸至储水罐的底部,有利于增加氨气与水的接触时间,增大水对氨气的吸收量;在进气管的末端设通气罩,并且在通气罩上设有通气孔,使氨气能够通过通气孔分散到水中,增大氨气与水的接触面积,降低氨气流速,使水能更大程度吸收氨气。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罩为圆筒形,所述通气孔为圆形,所述通气孔孔径大小为8-15mm,并且所述通气孔之间的间隔为16-30mm,两个以上的所述通气孔均匀分布在通气罩的罩壁上。由上述描述可知,将通气罩设计为圆筒形,并且圆形通气孔均匀地分布在通气罩罩壁上,可使氨气均匀分散到水中,更大程度增大氨气与水的接触面积,降低氨气流速。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底部设有氨水排放管路,所述氨水排放管路上设有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上设有氨水浓度检测仪,所述氨水浓度检测仪用于检测储水罐内氨水浓度并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由上述描述可知,当氨水浓度检测仪检测到氨水浓度达到一定值时,电磁阀开启,开始排放氨水,当氨水浓度降低到一定浓度时,电磁阀关闭,氨水停止排放。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上部设有进水管路和浮球室,所述浮球室侧壁设有一个以上通孔,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浮球阀,所述浮球阀的浮球位于浮球室中,所述浮球阀用于控制进水管路的开启或关闭。由上述描述可知,浮球用于检测液位高度,当液位下降到一定高度时,浮球阀开启,进水管路向储水罐补充清水,当液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浮球阀关闭,停止进水;将浮球置于浮球室内,在浮球室壁设通孔用于平衡储水罐和浮球室的液位,并且可以减小氨气排放时引起的液位波动,保证浮球阀正常工作。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于储水罐顶部,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单向压力平衡阀。由上述描述可知,单向压力阀用于平衡进气管和储水罐顶部气体的压力,防止水倒吸回进气管。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顶部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进气口设有填料。由上述描述可知,排气管用于排放少量不能溶解的氨气,填料用于凝聚和吸收氨气和水反应时产生的水汽和小液滴。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上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一个以上通孔。由上述描述可知,挡板用于减少氨气排放时引起的液位波动。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上部设有压力表,所述储水罐侧壁沿高度方向依次设有至少一个的视液镜。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压力表用于检测储水罐上部气体的压力,所述视液镜用于观测储水罐液位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氨水排放管路设有第一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上设有第一球阀,所述进水管路设有第二旁通管,所述第二旁通管上设有第二球阀。由上述描述可知,在氨水排放管路和进水管路都设有旁通管和球阀,便于手动控制氨水排放或进水管路进水。实施例请参照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储水罐1和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的末端伸至储水罐1的底部,并且在进气管2的末端罩设有一通气罩3,优选的,所述通气罩3为圆筒形,在通气罩3的罩壁上设有至少两个通气孔,优选的,所述通气孔为圆形,通气孔的孔径大小为8-15mm并且所述通气孔之间的间隔为16-30mm,两个以上的所述通气孔均匀分布在通气罩3的罩壁上。所述储水罐1的底部设有氨水排放管路4,所述氨水排放管路4上设有电磁阀5,电磁阀5用于控制氨水的关闭和排放。在氨水排放管路4上设有第一旁通管6,所述第一旁通管6上设有第一球阀7,第一旁通管6和第一球阀7的作用是可以手动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氨气吸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储水罐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末端伸至储水罐底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气罩,所述通气罩罩设于所述进气管的末端,所述通气罩的罩壁上设有两个以上通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储水罐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末端伸至储水罐底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气罩,所述通气罩罩设于所述进气管的末端,所述通气罩的罩壁上设有两个以上通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罩为圆筒形,所述通气孔为圆形,所述通气孔孔径大小为8-15mm,并且所述通气孔之间的间隔为16-30mm,两个以上的所述通气孔均匀分布在通气罩的罩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底部设有氨水排放管路,所述氨水排放管路上设有电磁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上设有氨水浓度检测仪,所述氨水浓度检测仪用于检测储水罐内氨水浓度并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上部设有进水管路和浮球室,所述浮球室侧壁设有一个以上通孔,所述进水管路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汝捷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