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电机和直线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0798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直线电机和直线压缩机。该直线电机包括机座(5)和滑动设置在机座(5)上的运动部件(6),运动部件(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磁体(1)和第二磁体(2),机座(5)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磁体(3)和第四磁体(4),第一磁体(1)和第三磁体(3)相对设置,第二磁体(2)和第四磁体(4)相对设置,第一磁体(1)和第三磁体(3)的相对端极性相同,第二磁体(2)和第四磁体(4)的相对端极性相同。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直线电机,结构简单,设计和加工成本低,装配难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线电机和直线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直线电机和直线压缩机。
技术介绍
振荡式直线电机依靠谐振弹簧储存和释放能量,当电机运行在谐振频率时,效率最高。将这种电机应用在压缩机上,就是直线压缩机。直线压缩机具有损耗低、效率高的特点。在直线电机和直线压缩机的开发过程中,谐振弹簧的设计和加工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谐振弹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直线电机和直线压缩机的性能和寿命。但谐振弹簧存在如下问题:1、谐振弹簧设计难度大,设计成本高;2、谐振弹簧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加工难度和成本较高;3、由于一台直线电机往往需要使用多个谐振弹簧,因此导致谐振弹簧的装配难度大,如果同心度不能满足要求,就容易产生侧向力,导致运动部件组件磨损,缩短运动部件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直线电机和直线压缩机,结构简单,设计和加工成本低,装配难度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直线电机,包括机座和滑动设置在机座上的运动部件,运动部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机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三磁体相对设置,第二磁体和第四磁体相对设置,第一磁体和第三磁体的相对端极性相同,第二磁体和第四磁体的相对端极性相同。作为优选,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机座上。作为优选,支架滑动设置在机座上,通过移动支架来改变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的距离。作为优选,第三磁体可伸缩地设置在支架上。作为优选,直线电机还包括定子,定子固定设置在机座上,运动部件滑动设置在定子上,且运动部件与定子的滑动配合部位填充有润滑油。作为优选,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均为永磁体。作为优选,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作为优选,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均为圆盘状。作为优选,第一磁体的端面积大于第三磁体的端面积,第二磁体的端面积大于第四磁体的端面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线压缩机,包括直线电机,该直线电机为上述的直线电机。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直线电机包括机座和滑动设置在机座上的运动部件,运动部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机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三磁体相对设置,第二磁体和第四磁体相对设置,第一磁体和第三磁体的相对端极性相同,第二磁体和第四磁体的相对端极性相同。在直线电机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第一磁体和第三磁体相对设置且极性相同,因此可以产生斥力,同理,第二磁体和第四磁体之间也可以产生斥力,当直线电机的运动部件向第三磁体运动时,第二磁体和第四磁体之间的距离增大,其斥力减小,第一磁体和第三磁体之间的距离减小,其斥力增大,运动部件受到磁体所带来的合力朝向第四磁体;当直线电机的运动部件向第四磁体运动时,第一磁体和第三磁体之间的距离增大,其斥力减小,第二磁体和第四磁体之间的距离减小,其斥力增大,运动部件受到磁体所带来的合力朝向第三磁体,从而能够将动能储存为磁能,然后将磁能转化为动能,实现运动部件的往复运动。在此过程中,由于无需谐振弹簧,且第一磁体和第三磁体之间不相接触,第二磁体和第四磁体之间不相接触,因此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较低,可以降低设计难度和加工难度,降低加工成本,装配精度要求也较低,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直线电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磁体;2、第二磁体;3、第三磁体;4、第四磁体;5、机座;6、运动部件;7、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直线电机包括机座5和滑动设置在机座5上的运动部件6,运动部件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磁体1和第二磁体2,机座5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磁体3和第四磁体4,第一磁体1和第三磁体3相对设置,第二磁体2和第四磁体4相对设置,第一磁体1和第三磁体3的相对端极性相同,第二磁体2和第四磁体4的相对端极性相同。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和第二磁体2固定安装在运动部件的两端,第一磁体1和第三磁体3之间的间距较小,第二磁体2和第四磁体4之间的间距较小,第一磁体1和第三磁体3的相对端都是N或S极,第二磁体2和第四磁体4的相对端都是N或S极,使得它们成对之间可以产生相互排斥的作用力。第一磁体1、第二磁体2、第三磁体3和第四磁体4的数量均可以为多个,为了保证受力均衡,四个磁体应该成组设置,具体的设置位置和设置个数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以及压缩机的结构进行灵活选择。在直线电机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第一磁体1和第三磁体3相对设置且极性相同,因此可以产生斥力,同理,第二磁体2和第四磁体4之间也可以产生斥力,当直线电机的运动部件6向第三磁体3运动时,第二磁体2和第四磁体4之间的距离增大,其斥力减小,第一磁体1和第三磁体3之间的距离减小,其斥力增大,运动部件6受到磁体所带来的合力朝向第四磁体4;当直线电机的运动部件6向第四磁体4运动时,第一磁体1和第三磁体3之间的距离增大,其斥力减小,第二磁体2和第四磁体4之间的距离减小,其斥力增大,运动部件6受到磁体所带来的合力朝向第三磁体3。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将动能储存为磁能,然后将磁能转化为动能,从而起到与谐振弹簧相同的作用,方便地实现运动部件6的往复运动。在此过程中,由于无需谐振弹簧,且第一磁体1和第三磁体3之间不相接触,第二磁体2和第四磁体4之间不相接触,因此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较低,可以降低设计难度和加工难度,降低加工成本,装配精度要求也较低,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由于取消了谐振弹簧,也相应消除了通过谐振弹簧进行机械连接所带来的弊端,减少了能量损耗,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此外,通过磁体产生斥力来形成往复运动作用力,中间无需连接件,可以有效节约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第三磁体3和第四磁体4通过支架7固定设置在机座5上,支架滑动设置在机座5上,可以通过移动支架来改变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的距离。基于加工和安装误差的原因,以及提高直线电机中第三磁体3和第四磁体4对运动部件安装的适应性,因此通过移动支架来改变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的距离,能够根据需要调整两者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的距离能够使运动部件的运动性能达到最优。在进行支架位置调节时,机座5上可以设置有伸缩缸,第三磁体3所在的支架7固定设置在伸缩缸的伸缩端。通过控制伸缩缸的伸出度,可以方便地对第三磁体3和第四磁体4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当然,该伸缩缸也可以通过其他的伸缩机构例如推杆或者螺杆等机构来实现。第三磁体3也可以可伸缩地设置在支架7上,然后通过调节第三磁体3的伸出度来调整第三磁体3和第四磁体4之间的间距。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直线电机还包括定子,定子固定设置在机座上,运动部件滑动设置在定子上,且运动部件与定子的滑动配合部位填充有润滑油。通过定子与运动部件6的滑动配合,可以保证运动部件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直线电机和直线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5)和滑动设置在所述机座(5)上的运动部件(6),所述运动部件(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磁体(1)和第二磁体(2),所述机座(5)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磁体(3)和第四磁体(4),所述第一磁体(1)和所述第三磁体(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磁体(2)和所述第四磁体(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体(1)和所述第三磁体(3)的相对端极性相同,所述第二磁体(2)和所述第四磁体(4)的相对端极性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5)和滑动设置在所述机座(5)上的运动部件(6),所述运动部件(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磁体(1)和第二磁体(2),所述机座(5)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磁体(3)和第四磁体(4),所述第一磁体(1)和所述第三磁体(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磁体(2)和所述第四磁体(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体(1)和所述第三磁体(3)的相对端极性相同,所述第二磁体(2)和所述第四磁体(4)的相对端极性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体(3)和所述第四磁体(4)通过支架(7)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座(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滑动设置在所述机座(5)上,通过移动所述支架(7)来改变所述第三磁体(3)和所述第四磁体(4)与所述第一磁体(1)和所述第二磁体(2)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体(3)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支架(7)上。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海珍区均灌刘亚祥张东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