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0420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百叶窗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气口及第二气口。百叶窗结构包括框架、多个第一叶片、多个第二叶片及挡板。框架由相对的上框架与下框架及相对的左框架与右框架所构成。第一叶片沿第一气口相互间隔地排列连接于左框架与右框架之间,且朝着第一气口的方向向下倾斜。第二叶片沿第二气口相互间隔地排列连接于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且第二叶片较第一叶片邻近于第二气口。第二叶片包括左叶片及右叶片。挡板的一端连接于邻近第二气口的下框架上。

Shutter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hutter structur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relative first air port and a two air port. The shutter structure comprises a frame, a plurality of first blades, a plurality of second vanes and a baffle. The frame is composed of a relative upper frame and lower frame, and a relative left frame and a right frame. The first vanes are arranged apart from each other along the first air port and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left frame and the right frame and downward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the first air port. The second vanes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along the second air ports and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upper frame and the lower frame, and the second blade is adjacent to the second air port of the first blade. The second blade includes the left and right leaves. One end of the baffl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frame adjacent to the second air 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百叶窗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窗结构;具体而言,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具有通风及防雨功能的百叶窗(Shutter)。
技术介绍
请参照图1与图2,图1为常见百叶窗的示意图,以及图2为图1所示的百叶窗的纵向剖面图。常见百叶窗10包括框架12及多个叶片14。框架12由相对设置的上框架16与下框架18及相对设置的左框架20与右框架22所构成,且框架12具有进气口24与出气口26。叶片14由上而下、互相平行且相隔相同间距的方式斜向设置于左框架20与右框架22上,以组成相邻叶片14之间有可供空气流通的斜向通道28。为了避免雨水由进气口24经斜向通道28渗入室内,叶片20的设置方向通常是朝着进气口24的方向向下倾斜。虽然常见百叶窗10具有通风、遮阳及防雨渗入等功能,但在台风来临的恶劣气候下,由于台风将带来强风及急骤暴雨,此时雨水将会受到强风吹袭导致雨水从斜向通道28渗入室内。因此,一种具有良好通风且可防止雨水渗入的百叶窗结构是有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百叶窗结构,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并可有效防止雨水渗入室内。本技术提供一种百叶窗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气口及第二气口。百叶窗结构包括框架、多个第一叶片、多个第二叶片及挡板。框架由相对的上框架与下框架及相对的左框架与右框架所构成。第一叶片沿第一气口相互间隔地排列连接于左框架与右框架之间,第一叶片邻近于第一气口且朝着第一气口的方向向下倾斜。第二叶片沿第二气口相互间隔地排列连接于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且第二叶片较第一叶片邻近于第二气口。各第二叶片包括左叶片及右叶片,左叶片邻近于第一叶片且左叶片朝着第一气口往右框架的方向向下倾斜,右叶片邻近于第二气口且右叶片朝着第二气口往右框架的方向向下倾斜。挡板的一端连接于邻近第二气口的下框架上。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气口为进气口,而该第二气口为出气口。于一实施例中,该挡板由邻近该第二气口的该下框架向上延伸形成。于一实施例中,该挡板更包括一挡水片,该挡水片由该挡板远离该下框架的另一端朝着该第一气口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形成。于一实施例中,各该第一叶片包括一弯曲部,该弯曲部由邻近该上框架的该第一叶片的一端朝着该第一气口的方向弯曲延伸形成。于一实施例中,最接近该上框架的该第一叶片与该上框架之间没有缝隙。于一实施例中,各该第一叶片为近似于一字型的叶片,而各该第二叶片为近似于人字型的叶片。于一实施例中,该挡板是以一体成形方式形成于该下框架上。附图说明图1为常见百叶窗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百叶窗的纵向剖面图;图3A为本技术的百叶窗结构的正视图;图3B为图3A所示的百叶窗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3C为图3A所示的百叶窗结构的下视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百叶窗12、42框架14叶片16、50上框架18、52下框架20、54左框架22、56右框架24进气口26出气口28斜向通道40百叶窗结构44第一叶片46第二叶片58第一气口60第二气口62左叶片64右叶片66挡板68挡水片70弯曲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3A至图3C,图3A为本技术的百叶窗结构的正视图,图3B为图3A所示的百叶窗结构的侧视剖面图,以及图3C为图3A所示的百叶窗结构的下视剖面图。百叶窗结构40包括框架42、多个第一叶片44及多个第二叶片46。必须说明的是,图3A显示出10个第一叶片44及13个第二叶片46,但第一叶片44及第二叶片46的数量并不限于此,其可依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增减。框架42由相对的上框架50与下框架52及相对的左框架54与右框架56所构成。百叶窗结构40具有相对的第一气口58及第二气口6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口58为进气口(对应于室外侧),而第二气口60为出气口(对应于室内侧)。如图3B所示,第一叶片44沿第一气口58相互间隔地排列连接于左框架54与右框架56之间,并朝着第一气口58的方向向下倾斜,换言之,第一叶片44是以横向方式设置于左框架54与右框架56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叶片44较佳是固定式地连接于左框架54与右框架56上。此外,最接近上框架50的第一叶片44的顶端较佳是和上框架50的底部接触,亦即在第一叶片44与上框架50之间没有缝隙。如图3C所示,第二叶片46沿第二气口60相互间隔地排列连接于上框架50与下框架52之间,换言之,第二叶片46是以直向方式设置于上框架50与下框架52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叶片46较佳是固定式地连接于上框架50与下框架5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叶片44较第二叶片46邻近于第一气口58,而第二叶片46较第一叶片44邻近于第二气口6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叶片44为如图3B所示的近似于一字型的叶片,而第二叶片46为如图3C所示的近似于人字型的叶片。如图3C所示,各第二叶片46由左叶片62与右叶片64所构成。左叶片62邻近于第一叶片44,且左叶片62朝着第一气口58往右框架56的方向向下倾斜。右叶片64邻近于第二气口60,且右叶片64朝着第二气口60往右框架56的方向向下倾斜。如图3C所示,本技术的百叶窗结构40更包括一挡板66,其中挡板66的一端连接于邻近第二气口60的下框架52上。在较佳实施例中,挡板66由邻近第二气口60的下框架52向上延伸形成,即挡板66和下框架52是一体成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板66和下框架52可以是两个独立零件,并通过任何合适的连接方式使挡板66固设于下框架52上。此外,挡板66的高度较佳是对应于或高于设置在最接近下框架52的第一叶片44的中间位置,以阻挡从第二叶片46通过的雨水。在本实施例中,挡板66更包括一挡水片68,且挡水片68由挡板66远离下框架66的另一端朝着第一气口58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形成。依照这种设计,如图3A至图3C所示,伴随强风而从第一气口58进入的雨水会被第一叶片44所阻挡并落下到下框架52上,然后从第一气口58排出窗结构40外部。假使强风很大,雨水可能会通过相邻第一叶片44之间的间隙而到达后方的第二叶片46。由于第二叶片46的阻挡,雨水会落下到下框架52上,然后从第一气口58排出窗结构40外部。假如强风非常的大,导致落下到下框架52上的雨水有可能会沿着下框架52表面被吹往第二气口60的方向,由于挡板66的设置,因此可有效阻绝雨水渗入室内。即使强风大到足以使雨水可能沿着挡板66往上窜升,由于挡板66顶端还设置有挡水片68,因此可有效阻绝雨水越过挡板66而渗入室内。请再参照图3B,第一叶片44还包括至少一弯曲部70,弯曲部70由邻近上框架50的第一叶片44的一端朝着第一气口58的方向弯曲延伸形成。弯曲部70的形状较佳是呈L形,然并不限于此形状,例如U形。此外,图3B所绘示出的第一叶片44与图3C所绘示出的第二叶片46的整体形状仅是一个范例,本实施例的第一叶片44与第二叶片46并不限于图3B与图3C所示的叶片形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弯曲部70的设置将可更加强雨水的阻挡效果。举例来说,当雨水伴随强风被吹进百叶窗结构40内部时,由于弯曲部70具有弯曲结构,故可阻挡雨水越过第一叶片44的上方而到达其后面,并可使被阻挡的雨水顺着第一叶片44的迎风面(即面向第一气口58的表面)流到下方。综上,依照本技术的百叶窗结构40,采用两层的叶片(横向设置的第一叶片44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百叶窗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百叶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气口及一第二气口,该百叶窗结构包括:一框架,由相对的一上框架与一下框架及相对的一左框架与一右框架所构成;多个第一叶片,沿该第一气口相互间隔地排列连接于该左框架与该右框架之间,该些第一叶片邻近于该第一气口且朝着该第一气口的方向向下倾斜;多个第二叶片,沿该第二气口相互间隔地排列连接于该上框架与该下框架之间,且该些第二叶片较该些第一叶片邻近于该第二气口,其中各该第二叶片包括:一左叶片,邻近于该些第一叶片,且该左叶片朝着该第一气口往该右框架的方向向下倾斜;以及一右叶片,邻近于该第二气口,且该右叶片朝着该第二气口往该右框架的方向向下倾斜;以及一挡板,该挡板的一端连接于邻近该第二气口的该下框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26 TW 1052163071.一种百叶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气口及一第二气口,该百叶窗结构包括:一框架,由相对的一上框架与一下框架及相对的一左框架与一右框架所构成;多个第一叶片,沿该第一气口相互间隔地排列连接于该左框架与该右框架之间,该些第一叶片邻近于该第一气口且朝着该第一气口的方向向下倾斜;多个第二叶片,沿该第二气口相互间隔地排列连接于该上框架与该下框架之间,且该些第二叶片较该些第一叶片邻近于该第二气口,其中各该第二叶片包括:一左叶片,邻近于该些第一叶片,且该左叶片朝着该第一气口往该右框架的方向向下倾斜;以及一右叶片,邻近于该第二气口,且该右叶片朝着该第二气口往该右框架的方向向下倾斜;以及一挡板,该挡板的一端连接于邻近该第二气口的该下框架上。2.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衍樑
申请(专利权)人: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