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型枕颌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96212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颈椎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型枕颌套。本枕颌套包括在枕部固定带上开设有由内层带体与外层带体贴合形成的防压疮复合层,本枕颌套还包括用于与上述防压疮复合层间构成插接配合并托撑整个后枕部的枕部软垫,所述枕部软垫的用于与人体后枕部皮肤配合的一侧垫面呈现与人体后枕部外形轮廓吻合的凹弧面状构造。本枕颌套操作便捷且具备较好的防压疮性,并可同步实现均匀的牵引受力效果,进而显著减少人体头部与枕颌套间的拖动磨擦状况,颈椎牵引的操作可靠性及工作效率可得到有效提升。

Protective type pillow jaw sleev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ervical vertebra treatment instruments, in particular to a protective pillow jaw sleeve. This pillow jaw set includes the pillow part fixing strap is arranged on the bedsore proof composite layer consisting of an inner and outer belt body is jointed with body form, the pillow jaw set also includes for the bedsore proof composite layer formed between the inserted and the supporting post occipital occipital pad used on one side with the pad the human occipital skin surface presents with human occipital concave cambered surface shaped structure shape contours of the occipital pad. This set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have occipitaljaw anti bedsore good, and can achieve synchronous traction force effect is uniform,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friction drag of the human head and jaw occipital suite, the operation reliability and the work efficiency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cervical tr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型枕颌套
本技术属于颈椎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型枕颌套。
技术介绍
颈椎牵引是对颈椎病进行保守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即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枕颌套则是颈椎牵引操作所不可缺少的部件。传统的枕颌套包括头套,头套处设置供外部牵引系统连接的牵引带;头套以用于托撑人体后枕部的枕部固定带和托撑人体下颌部的下颌固定带彼此端部首尾衔接构成。使用时,将头套套在人体脖颈部位并依次托撑人体后枕部及下颌部,利用外部牵引系统拉动牵引带,从而起到牵引颈椎的目的。上述传统操作结构存在的缺陷在于:一方面,毕竟枕部固定带与下颌固定带同人体后枕部及下颌部间,仅依靠布面与皮肤的摩擦配合;在牵引操作过程中,极容易因头套受到牵引力的不均衡而产生头套偏斜甚至滑脱状况。同时,在牵引时,由于人体头部会自行产生后靠动作,进而使得枕部固定带产生松脱现象,而使得牵引力大部分转移到下颌固定带处,形成“前紧后松”的状态,这更是加剧了上述头套偏斜和滑脱状况产生的可能。另一方面,在头套套于人体脖颈后,还需要依靠魔术贴来保证下颌固定带与枕部固定带间的连接,以使得下颌固定带与枕部固定带与人体相应部位的配合更为稳固。然而,由于魔术贴的布置位置位于人体耳部的正下方,使用时轻则出现硬物摩擦感,导致使用极不舒适,重则甚至出现割伤人体柔软耳垂的状况。尤其是在头套发生相对人体头部的滑移动作时,上述硬物摩擦感及割裂现象出现的几率更是显著增大。最后,由于颈椎牵引所需时间往往较长,并需进行多次的重复性操作,因此病患多采用卧姿进行牵引。卧姿牵引时,由于人体头部的自重和枕部固定带的硬性牵拉,以及枕部固定带往往无法完全的包覆住整个后枕部,从而造成病患后枕部易受外物压迫并频频在滋生压疮问题,这些都给医护人员带来较大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防护型枕颌套,其操作便捷且具备较好的防压疮性,并可同步实现均匀的牵引受力效果,进而显著减少人体头部与枕颌套间的拖动磨擦状况,颈椎牵引的操作可靠性及工作效率可得到有效提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护型枕颌套,包括两根牵引带,两根牵引袋的首端设置挂环以连接外部牵引设备,由两根牵引带的末端向人体后枕部延伸以形成托撑该后枕部的枕部固定带,由两根牵引带的末端向人体下颌部延伸以形成托撑该下颌部的下颌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枕部固定带上开设有由内层带体与外层带体贴合形成的防压疮复合层,本枕颌套还包括用于与上述防压疮复合层间构成插接配合并托撑整个后枕部的枕部软垫,所述枕部软垫的用于与人体后枕部皮肤配合的一侧垫面呈现与人体后枕部外形轮廓吻合的凹弧面状构造。所述枕部软垫外形呈“U”型板状,该枕部软垫包括第一直板段、第二直板段以及连接两直板段的弧板状的过渡段;第一直板段与上述防压疮复合层的夹缝间构成插接配合,第二直板段布置于内层带体与人体后枕部皮肤之间且第二直板段的内侧板面形成上述凹弧面状构造;在两条直板段上的相对过渡段所在端的另一端以粘贴带可拆卸的固接两条直板段。所述粘贴带为魔术贴结构,粘贴带的母面布置于第一直板段相应端处,粘贴带的带体由第二直板段的相应端向所述母面处延伸,并通过位于粘贴带延伸端处的子面与所述母面间构成粘接配合。所述上述防压疮复合层的外层带体为可弹性撑开的松紧带材质。所述枕部软垫的宽度为至少为10cm。所述下颌固定带上设置有与所述防压疮复合层构造一致的双层复合结构,该双层复合结构的夹层内插接有用于托撑人体下颌部的下颌软垫;所述下颌软垫的用于与人体下颌部皮肤配合的一侧垫面呈现与人体下颌部外形轮廓吻合的凹面状构造。在枕部固定带和/或下颌固定带上的靠近两者连接端处设置用于并拢和固定两者的固定贴,所述固定贴为魔术贴结构;在固定贴与人体耳垂之间的一段枕部固定带和/或下颌固定带带边处布置柔性的至少包覆人体耳垂的耳部软垫。所述耳部软垫外形呈可包覆人体耳垂的“Ω”形构造,耳部软垫的一侧翻边构成用于固定枕部固定带和/或下颌固定带的固定端,另一侧翻边构成用于掖入相应固定带带面和人体耳侧皮肤之间的贴合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传统的枕颌套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枕部固定带的结构变型,并在枕部固定带处增设枕部软垫,从而不仅人为的扩大了对人体后枕部的托撑面积,同时还实现了对于人体后枕部的柔性托撑效果,进而保证其防压疮功能及确保枕颌套使用时的受力均衡性,这对减少人体头部与枕颌套间的拖动磨擦状以及提升颈椎牵引的操作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均能起到有利影响。具体来说,一方面,本技术依靠枕部软垫与人体后枕部的外形匹配,从而保证了枕部软垫相对人体整个后枕部的包覆托撑性和使用舒适性。之后,枕部软垫又因插接作用而可靠的固定于枕部固定带上,进而也就实现了枕部固定带乃至整个枕颌套相对人体头部的稳固托撑,这显然能够避免传统枕颌套相对头部的频繁位移摩擦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枕部软垫为外置件,在出现前述的枕颌套“前紧后松”的问题时,甚至可以根据枕部固定带相对人体后枕部的松脱程度,而酌情的替换足够厚度的枕部软垫,从而实现枕颌套相对人体头部前后的紧密牵拉功能,并进一步的盖改善人体头部与枕颌套间的拖动磨擦状况,一举多得。2)、枕部软垫,实际使用时可采用多种材质制作,如柔软海绵、毛巾、医用软胶乃至水囊等,只需实现其柔性托撑功能即可。本技术优选的枕部软垫外形呈现U型构造,换言之,枕部软垫实际上类似U型的插板。使用时,以上述插板的一边插入防压疮复合层的夹缝内,而另一边则插入内层带体与人体后枕部之间处。通过上述结构,一方面,配合粘贴带,以粘贴带和枕部软垫而形成了密封的环形构造,从而实现了相对内层带体的环箍固定目的,以提升枕部软垫的安装稳固性。另一方面,通过以枕部软垫直接贴合配合人体后枕部的皮肤,从而可隔开某材质相对粗糙的枕部固定带带面,进而实现对人体后枕部处受压皮肤的柔性保护和托撑目的。3)、粘贴带可采用多种结构实现,如搭扣、纽扣或系绳等。本技术优选采用魔术贴来配合长条状的带体。粘贴带需要从第二直板段处向第一直板段处进行粘贴,从而将质地坚硬的魔术贴母面和魔术贴子面均置于内层带体的外侧进行彼此配合,以避免粘贴带位于枕部软垫的皮肤侧而可能产生的对病患皮肤的割裂不适感。4)、防压疮复合层的外层带体为可弹性撑开的松紧带材质,也即俗称的宽松紧材质,在具备一定体积的枕部软垫插入防压疮复合层内时,能够通过外层带体的宽松紧的弹性特性,而提供出足以供枕部软垫插入和容纳的空间。枕部软垫的宽度为至少为10cm,也即枕部软垫沿人体头部的横向长度为至少为10cm,从而保证对人体后枕部的包覆面式的均匀施力托撑目的。5)、以直接开设在下颌固定带上的双层复合结构,从而配合下颌软垫,从而实现对人体下颌部的可靠托撑效果。使用时,通过以定型的海绵或水囊等软体形成下颌软垫与下颌固定带配合即可,其操作极为可靠便捷。6)、耳部软垫的布置为本技术的另一个重点。在实际颈椎牵引操作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对人体耳垂的保护性,从而导致病患使用时,轻则因耳垂受压产生强烈的使用不适感,重则因柔软耳垂受到硬质魔术贴的切割而产生割裂感甚至割破状况。通过耳垂软垫的布置,硬质的固定贴被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防护型枕颌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护型枕颌套,包括两根牵引带,两根牵引袋的首端设置挂环以连接外部牵引设备,由两根牵引带的末端向人体后枕部延伸以形成托撑该后枕部的枕部固定带(10),由两根牵引带的末端向人体下颌部延伸以形成托撑该下颌部的下颌固定带(2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枕部固定带(10)上开设有由内层带体(11a)与外层带体(11b)贴合形成的防压疮复合层(11),本枕颌套还包括用于与上述防压疮复合层(11)间构成插接配合并托撑整个后枕部的枕部软垫(12),所述枕部软垫(12)的用于与人体后枕部皮肤配合的一侧垫面呈现与人体后枕部外形轮廓吻合的凹弧面状构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型枕颌套,包括两根牵引带,两根牵引袋的首端设置挂环以连接外部牵引设备,由两根牵引带的末端向人体后枕部延伸以形成托撑该后枕部的枕部固定带(10),由两根牵引带的末端向人体下颌部延伸以形成托撑该下颌部的下颌固定带(2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枕部固定带(10)上开设有由内层带体(11a)与外层带体(11b)贴合形成的防压疮复合层(11),本枕颌套还包括用于与上述防压疮复合层(11)间构成插接配合并托撑整个后枕部的枕部软垫(12),所述枕部软垫(12)的用于与人体后枕部皮肤配合的一侧垫面呈现与人体后枕部外形轮廓吻合的凹弧面状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型枕颌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部软垫(12)外形呈“U”型板状,该枕部软垫(12)包括第一直板段(12a)、第二直板段(12b)以及连接两直板段的弧板状的过渡段(12c);第一直板段(12a)与上述防压疮复合层(11)的夹缝间构成插接配合,第二直板段(12b)布置于内层带体(11a)与人体后枕部皮肤之间且第二直板段(12b)的内侧板面形成上述凹弧面状构造;在两条直板段上的相对过渡段(12c)所在端的另一端以粘贴带(12d)可拆卸的固接两条直板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护型枕颌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带(12d)为魔术贴结构,粘贴带(12d)的母面布置于第一直板段(12a)相应端处,粘贴带(12d)的带体由第二直板段(12b)的相应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梁培牛叶佳王安萍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