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文蔚专利>正文

地理教学用晨昏线演示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9011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教学教具领域,尤其涉及地理教学用晨昏线演示教具,包括固定设有半圆环架板的支座,半圆环架板两端通过用于演示地轴的斜杆与演示地球的环板固定连接,环板上设有分别演示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的固定杆,斜杆中心处通过连接件与演示黑夜的半圆板的圆心处转动连接,半圆板的圆心处垂直固设连杆,连杆与演示太阳的圆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能够将抽象的晨昏线南北移动现象直观表示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以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地理知识,并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理教学用晨昏线演示教具
本技术属于教学教具领域,尤其涉及地理教学用晨昏线演示教具。
技术介绍
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晨昏线南北向移动更难理解,因此需要学生将太阳直射点南北向移动与晨昏线南北向移动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了解全球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范围变化、晨昏线平面与地轴、经线的夹角变化、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晨昏线切点(即晨昏线与极昼圈、极夜圈的切点)纬度的互余关系。现有技术中多通过地球仪配合手电筒来演示晨昏线的变动,不仅操作复杂、地球仪造价较高,而且演示效果很差、具体的与晨昏线相关地理知识不能被学生所接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理教学用晨昏线演示教具,能够很好地将晨昏线相关的地理知识传达给学生,使其对晨昏线相关的知识点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地理教学用晨昏线演示教具,包括支座,所述支座上固定设有半圆环架板,半圆环架板两端通过用于演示地轴的斜杆与演示地球的环板固定连接,环板上设有分别演示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的固定杆,斜杆中心处通过连接件与演示黑夜的半圆板的圆心处转动连接,半圆板的圆心处垂直固设连杆,连杆与演示太阳的圆板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手拧螺栓,手拧螺栓穿过半圆板后与斜杆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环板远离半圆环架板的一侧铰接设有用于限位半圆板的限位构件。优选的,所述半圆板由铁板制成,限位构件由吸铁石制成。优选的,所述环板上还固设有分别演示南、北极圈的支杆。优选的,所述演示南、北极圈的支杆上分别设有二极管,环板的边缘上对应演示南、北极圈支杆处分别设有触碰开关,触碰开关与相应支杆上的二极管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半圆环架板上设有角度刻度标识。演示赤道的固定杆对应的刻度标识为0°。本技术中各个构件所演示的物体名称如下:斜杆用于演示地轴、圆环用于演示地球、半圆板用于演示黑夜且半圆板的直线边用于演示晨昏线、连杆用于演示太阳的直射线、圆板用于演示太阳,其中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数值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值相同。本技术演示具体的地理现象如下:1)春分:转动半圆板并使其直线边与斜杆叠合,此刻连杆与演示赤道的固定杆叠合,表示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无极昼、极夜现象,晨昏线平面与地轴夹角为0°。2)春分~夏至:逆时针转动半圆板,连杆朝向演示北回归线的固定杆处移动,该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纬度逐渐增高。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南半球与此相反。北半球极昼范围逐渐增大,南半球极夜范围逐渐增大,晨昏线平面与地轴夹角逐渐增大。3)夏至:逆时针转动半圆板,当连杆与演示北回归线固定杆的端部接触,且连杆挤压演示北极圈支杆上二极管的触碰开关,二极管发亮,代表北极圈进入全面极昼,此刻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各地与此相反。晨昏线平面与地轴夹角达最大23.5°(即连杆所指示的角度刻度数值),北半球极昼范围最大,扩大到北极圈,南半球极夜范围最大,扩大到南极圈。4)夏至~秋分:顺时针转动半圆板,连杆朝向演示赤道的固定杆处移动,该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与此相反。晨昏线平面与地轴夹角逐渐变小,北半球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南半球极夜范围逐渐缩小。5)秋分:转动半圆板并使其直线边与斜杆叠合,此刻连杆与演示赤道的固定杆叠合,表示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无极昼、极夜现象,晨昏线平面与地轴夹角为0°。6)秋分~冬至:顺时针转动半圆板,连杆朝向演示南回归线的固定杆处移动,该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与此相反。北半球极夜范围扩大,南半球极昼范围扩大,晨昏线平面与地轴夹角逐渐增大。7)冬至:顺时针转动半圆板,当连杆与演示南回归线固定杆的端部接触,且连杆挤压演示南极圈支杆上二极管的触碰开关,二极管发亮,代表南极圈进入全面极昼,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达最南界限,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与此相反,北半球极夜范围最大,南半球极昼范围最大,晨昏线平面与地轴夹角达最大值23.5°(即连杆所指示的角度刻度数值)。8)冬至~次年春分:逆时针转动半圆板,连杆朝向演示南回归线的固定杆处移动,该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与此相反,北半球极夜范围缩小,南半球极昼范围缩小,晨昏线平面与地轴夹角逐渐变小。9)次年春分:逆时针转动半圆板并使其直线边与斜杆叠合,此刻连杆与演示赤道的固定杆叠合,表示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无极昼、极夜现象,晨昏线平面与地轴夹角为0°。在演示中,需要固定半圆板位置时,转动吸铁石,使得吸铁石吸附住半圆板以固定其位置。不使用时,可以拧动手拧螺栓,将半圆板与斜杆分离后存放。通过上述演示,可以明确地将下述地理知识传递给学生: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另一半球与此相反;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与此相反;北极点在一年之中半年极昼(3月21日至9月23日),半年极夜(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南极点在一年中半年极昼(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半年极夜(3月21日至9月23日);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晨昏线切点(即晨昏线与极昼圈、极夜圈的切点)纬度的互余关系。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能够将抽象的晨昏线南北移动现象直观表示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以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地理知识,并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演示教具演示夏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演示教具演示冬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演示教具演示春、秋分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所示,地理教学用晨昏线演示教具,包括支座1,支座1上固定设有半圆环架板2,半圆环架板2两端通过用于演示地轴的斜杆3与演示地球的环板4固定连接,环板4上设有分别演示南回归线的固定杆5、演示北回归线的固定杆6和演示赤道的固定杆7,以及演示南极圈的支杆8、演示北极圈的支杆9,演示南、北极圈的支杆上分别设有二极管,环板4的边缘上对应演示南、北极圈支杆处设有触碰开关10,触碰开关10与相应支杆上的二极管电连接。手拧螺栓11穿过演示黑夜的半圆板12的圆心后与斜杆3中心处螺纹连接,半圆板12的圆心处垂直固设连杆14,连杆14与演示太阳的圆板连接,半圆板12由铁板制成,环板4远离半圆环架板的一侧铰接设有用于限位半圆板的吸铁石,半圆环架板上设有角度刻度标识17。演示赤道的固定杆7对应的刻度标识为0°。半圆板12的直线边17演示晨昏线。1)春分:如图3所示,转动半圆板并使其直线边与斜杆叠合,此刻连杆与演示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地理教学用晨昏线演示教具

【技术保护点】
地理教学用晨昏线演示教具,包括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固定设有半圆环架板,半圆环架板两端通过用于演示地轴的斜杆与演示地球的环板固定连接,环板上设有分别演示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的固定杆,斜杆中心处通过连接件与演示黑夜的半圆板的圆心处转动连接,半圆板的圆心处垂直固设连杆,连杆与演示太阳的圆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地理教学用晨昏线演示教具,包括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固定设有半圆环架板,半圆环架板两端通过用于演示地轴的斜杆与演示地球的环板固定连接,环板上设有分别演示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的固定杆,斜杆中心处通过连接件与演示黑夜的半圆板的圆心处转动连接,半圆板的圆心处垂直固设连杆,连杆与演示太阳的圆板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教学用晨昏线演示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手拧螺栓,手拧螺栓穿过半圆板后与斜杆螺纹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教学用晨昏线演示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板远离半圆环架板的一侧铰接设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文蔚付豪
申请(专利权)人:付文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