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8383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驱动行走、转向的无极变速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输入轴、轴一、轴二、半轴一、半轴二、半轴三和输出半轴,输入轴套装有皮带轮,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齿轮组,所述箱体两侧对称设置有双动离合轮爪控制装置和无极变速机构,所述无级变速结构包括主动变位轮组件和从动变位轮组件,主动变位轮组件安装于双动离合轮爪控制装置上,从动变位轮组件通过皮带与主动变位轮组件连接,所述输入轴通过齿轮组、主动变位轮组件和从动变位轮组件将动力传递给输出半轴,该无极变速箱结构简单,两输出半轴同步输出程度高。

Endless transmiss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rive for a walk and turn the stepless gearbox,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the box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nput shaft, a shaft, a shaft two, a half shaft, a half shaft two, half shaft three and the output half shaft, the input shaft sheathed with a belt wheel, mounted in the case. The gear group, and the box body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ouble action clutch wheel claw control device and stepless speed change mechanism, the CVT structure includes active variable wheel assembly and a driven wheel assembly, a wheel assembly mounted to the active variable double clutch claw wheel control device, a variab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variable a wheel assembly wheel component through a belt, the input shaft through a gear shift wheel group, active components and a driven wheel assembly to transmit power to the output axle, the stepless gearbox output shaft two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igh degree of semi synchronous outp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极变速箱
本技术涉及小型履带式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驱动行走、转向的无极变速箱。
技术介绍
目前,小型履带式工程机行走、转向多用液压系统来实现,因此,该系统通常要包括液压泵、液压阀和安装在行走主动轮上的两个液压马达,行走时两液压马达同步运转,转向时切断其中一个液压马达的油路或改变两液压马达的流量继而来实现差动完成转向动作。但这种液压系统下,首先在直线行走时要求两液压马达必须同步运转,否则小型履带式工程机将会跑偏;其次,液压控制回路中需要的同步阀、溢流阀、流量阀价格昂贵且组成的控制回路结构复杂,不便于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当前的小型履带式工程机行走、转向使用的液压变速装置中液压元件难以控制、使用不便、结构复杂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通过机械传动方式驱动小型履带式工程机械行走、转向的无极变速箱。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极变速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输入轴、轴一、轴二、半轴一、半轴二、半轴三和输出半轴,所述半轴一、半轴二、半轴三和输出半轴分别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箱体两侧,所述输入轴套装有皮带轮,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齿轮组,所述箱体两侧对称设置有双动离合轮爪控制装置和无极变速机构,所述无级变速结构包括主动变位轮组件和从动变位轮组件,主动变位轮组件与双动离合轮爪控制装置连接,从动变位轮组件通过皮带与主动变位轮组件连接,所述输入轴通过齿轮组、主动变位轮组件和从动变位轮组件将动力传递给输出半轴;所述双动离合轮爪控制装置包括安装于箱体侧面的定位板和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安装有可绕支撑轴旋转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上设置有能够沿操作杆轴向移动、且能与定位板卡合的定位块,所述轴一、轴二分别位于操作杆两侧,轴一、轴二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对定爪和动爪,定爪安装于箱体上,定爪和动爪相对的一侧均设有螺旋面,动爪与定爪通过螺旋面啮合,安装于轴一上的定爪和动爪与安装于轴二上的定爪和动爪的旋向相反,所述动爪上安装有杆件一,杆件一与操作杆之间连接有杆件二,动爪通过杆件一、杆件二与操作杆连接;所述主动变位轮组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于轴一、轴二上的定轮一和变位轮一,所述定轮一固定安装于轴一、轴二的外侧,定轮一与变位轮一之间设置有保护隔套和能够产生使变位轮一远离定轮一的弹力的复位弹簧一,定轮一与变位轮一相对的轮面形成可随变位轮一的外侧端面的位置而改变槽宽的V型槽一,所述动爪设置于变位轮一内侧;所述从动变位轮组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于半轴一、半轴三上的变位轮二和定轮二,所述定轮二固定安装于半轴一、半轴三的内侧,所述半轴一、半轴三上分别设置有能够产生使变位轮二靠近定轮二的弹力的复位弹簧二,所述变位轮二与定轮二相对的轮面形成可随变位轮二的内侧端面的位置而改变槽宽的V型槽二,所述V型槽一、V型槽二上共同套装有可随V型槽一、V型槽二的槽宽变化而改变缠绕直径的皮带。上述的无极变速箱,所述定位板为相互平行的两块,所述操作杆设置于两定位板中间,操作杆上端穿过定位板设置有能够沿操作杆轴向移动的杆件三,所述定位块设置于杆件三的下端。上述的无极变速箱,所述操作杆上端设置有内台阶孔,所述杆件三设置于内台阶孔内,内台阶孔中还设置有为杆件三提供沿操作杆向上方向的弹力的复位弹簧三,所述杆件三、复位弹簧三、操作杆的内台阶孔的轴心重合。上述的无极变速箱,所述定位板呈扇形弧状,定位板的下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块上端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上述的无极变速箱,所述齿轮组包括套装于输入轴上的齿轮一、套装于轴一上的齿轮二、套装于轴三上的齿轮三、套装于半轴一上的齿轮四、套装于半轴三上的齿轮六、套装于半轴二上的双联齿轮一、套装于输出轴上的齿轮五,所述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依次啮合,齿轮四、齿轮六分别与双联齿轮一的大轮啮合,所述双联齿轮一的小轮与齿轮五啮合。上述的无极变速箱,所述变位轮一两侧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柱状槽,所述复位弹簧一设置于变位轮一外侧的柱状槽中,变位轮一内侧的柱状槽中设置有压力轴承,所述压力轴承套装于动爪上,压力轴承的两端分别与变位轮一的内侧面、动爪的外侧面接触。上述的无极变速箱,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轴三和输出轴,所述轴三上套装有齿轮七和齿轮八,输出轴上套装有齿轮九,齿轮八与齿轮九啮合,套装于轴二上的齿轮三为双联齿轮,齿轮三的大轮与齿轮二啮合,齿轮三的小轮与齿轮七啮合,所述轴三上设置有输出离合器,输出离合器的主动轮与齿轮七固定连接,输出离合器的从动轮上安装有使输出离合器的主动轮与从动轮分离、结合的拨叉。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本技术的无极变速箱整体基本成对称结构,两输出半轴同步输出程度高,便于设备的直线行走,对于转向时,两输出半轴转向可以相反,使设备转向更方便;并且该无极变速箱没有液压元件的参与,便于控制,机械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维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无极变速箱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无极变速箱传动原理示意图;图3是主动变位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从动变位轮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双动离合轮爪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左旋定爪、动爪装配结构示意图;图7是右旋定爪、动爪装配结构示意图;图8是双输出无极变速箱传动原理示意图;图9为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5中操作杆上端沿其轴向的剖视图。图中:1-机箱,2-齿轮二,3-齿轮三,4-主动变位轮组件二,5-主动变位轮组件一、501-螺母,502-定轮一,503-变位轮一,504-压力轴承,505-复位弹簧一,506-保护隔套,507-V型槽一,6-皮带轮,7-被动变位组件一,701-定轮二,702-变位轮二,703-复位弹簧二,704-V型槽二,8-齿轮四,9-双联齿轮一,10-齿轮五,12-齿轮六,13-被动变位组件二,14-箱体、15-双动离合器爪控制装置,1501-双头螺栓1502定位板,1503杆件二1504杆件一1505动爪1506操作杆1507支撑轴1508定爪1509销钉1510复位弹簧1511杆件三1512定位块,16-齿轮七,17-齿轮八,18-拨叉,19-输出离合器,20-齿轮九,Ⅰ-输入轴,Ⅱ-轴一,Ⅲ-轴二,Ⅳ-半轴一,Ⅴ-半轴二,Ⅵ-半轴三,Ⅶ-输出半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无极变速箱,如图1~10所示,包括箱体、双动离合轮爪控制装置以及无极变速机构,箱体14上设置有输入轴Ⅰ、轴一Ⅱ、轴二Ⅲ、半轴一Ⅳ、半轴二Ⅴ、半轴三Ⅵ、输出半轴Ⅶ和齿轮组;输入轴Ⅰ、轴一Ⅱ、轴二Ⅲ轴线平行安装在箱体14的上部,在其上分别固定有齿轮一1、齿轮二2、齿轮三3,齿轮1与齿轮二2啮合,齿轮二2和齿轮三3啮合,同时在输入轴Ⅰ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带轮6,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输入轴;轴一Ⅱ、轴二Ⅲ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主动变位轮组件。在发动机的带动下经带轮6传递给输入轴Ⅰ,输入轴Ⅰ输入动力后经齿轮一1、齿轮二2、齿轮三3、轴一Ⅱ、轴二Ⅲ传递给主动变位轮组件,轴一Ⅱ、轴二Ⅲ的旋转方向相反,故轴一Ⅱ和轴二Ⅲ上的主动变位轮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如图1、图5、图6、图7、图9、图10所示,双动离合轮爪控制装置包括定爪1508、杆件一1504、销钉1509、定位板1502、杆件二1503、动爪1505、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极变速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极变速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输入轴、轴一、 轴二、半轴一、半轴二、半轴三和输出半轴,所述半轴一、半轴二、半轴三和输出半轴分别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箱体两侧,所述输入轴套装有皮带轮,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齿轮组,所述箱体两侧对称设置有双动离合轮爪控制装置和无极变速机构,所述无级变速结构包括主动变位轮组件和从动变位轮组件,主动变位轮组件与双动离合轮爪控制装置连接,从动变位轮组件通过皮带与主动变位轮组件连接,所述输入轴通过齿轮组、主动变位轮组件和从动变位轮组件将动力传递给输出半轴;所述双动离合轮爪控制装置包括安装于箱体侧面的定位板和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安装有可绕支撑轴旋转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上设置有能够沿操作杆轴向移动、且能与定位板卡合的定位块,所述轴一、轴二分别位于操作杆两侧,轴一、轴二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对定爪和动爪,定爪安装于箱体上,定爪和动爪相对的一侧均设有螺旋面,动爪与定爪通过螺旋面啮合,安装于轴一上的定爪和动爪与安装于轴二上的定爪和动爪的旋向相反,所述动爪上安装有杆件一,杆件一与操作杆之间连接有杆件二,动爪通过杆件一、杆件二与操作杆连接;所述主动变位轮组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于轴一、轴二上的定轮一和变位轮一,所述定轮一固定安装于轴一、轴二的外侧,定轮一与变位轮一之间设置有保护隔套和能够产生使变位轮一远离定轮一的弹力的复位弹簧一,定轮一与变位轮一相对的轮面形成可随变位轮一的外侧端面的位置而改变槽宽的V型槽一,所述动爪设置于变位轮一内侧;所述从动变位轮组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于半轴一、半轴三上的变位轮二和定轮二,所述定轮二固定安装于半轴一、半轴三的内侧,所述半轴一、半轴三上分别设置有能够产生使变位轮二靠近定轮二的弹力的复位弹簧二,所述变位轮二与定轮二相对的轮面形成可随变位轮二的内侧端面的位置而改变槽宽的V型槽二,所述V型槽一、V型槽二上共同套装有可随V型槽一、V型槽二的槽宽变化而改变缠绕直径的皮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极变速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输入轴、轴一、轴二、半轴一、半轴二、半轴三和输出半轴,所述半轴一、半轴二、半轴三和输出半轴分别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箱体两侧,所述输入轴套装有皮带轮,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齿轮组,所述箱体两侧对称设置有双动离合轮爪控制装置和无极变速机构,所述无级变速结构包括主动变位轮组件和从动变位轮组件,主动变位轮组件与双动离合轮爪控制装置连接,从动变位轮组件通过皮带与主动变位轮组件连接,所述输入轴通过齿轮组、主动变位轮组件和从动变位轮组件将动力传递给输出半轴;所述双动离合轮爪控制装置包括安装于箱体侧面的定位板和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安装有可绕支撑轴旋转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上设置有能够沿操作杆轴向移动、且能与定位板卡合的定位块,所述轴一、轴二分别位于操作杆两侧,轴一、轴二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对定爪和动爪,定爪安装于箱体上,定爪和动爪相对的一侧均设有螺旋面,动爪与定爪通过螺旋面啮合,安装于轴一上的定爪和动爪与安装于轴二上的定爪和动爪的旋向相反,所述动爪上安装有杆件一,杆件一与操作杆之间连接有杆件二,动爪通过杆件一、杆件二与操作杆连接;所述主动变位轮组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于轴一、轴二上的定轮一和变位轮一,所述定轮一固定安装于轴一、轴二的外侧,定轮一与变位轮一之间设置有保护隔套和能够产生使变位轮一远离定轮一的弹力的复位弹簧一,定轮一与变位轮一相对的轮面形成可随变位轮一的外侧端面的位置而改变槽宽的V型槽一,所述动爪设置于变位轮一内侧;所述从动变位轮组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于半轴一、半轴三上的变位轮二和定轮二,所述定轮二固定安装于半轴一、半轴三的内侧,所述半轴一、半轴三上分别设置有能够产生使变位轮二靠近定轮二的弹力的复位弹簧二,所述变位轮二与定轮二相对的轮面形成可随变位轮二的内侧端面的位置而改变槽宽的V型槽二,所述V型槽一、V型槽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丙炎范立功李娟赵占波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顺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