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置槽换热系统以及改质沥青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793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置槽换热系统以及改质沥青生产系统,涉及沥青生产技术领域。其包括沥青高置槽;导热装置,导热装置设置于沥青高置槽中;导热装置被配置为收集回收焦油工段的蒸汽或/和蒸汽冷凝水;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具备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热交换器用于使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中的流体进行热交换;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均具备进口和出口;以及连通第一流体通道的进口与导热装置的第一管道。解决现有的沥青高置槽内的沥青由于换热效果低导致的改质沥青产品成型差、沥青放料温度高以及沥青的热量得不到有效地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置槽换热系统以及改质沥青生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生产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置槽换热系统以及改质沥青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改质沥青常温下为黑色固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凝固成很脆的具有贝壳状断口的固体,呈玻璃相;没有一定的熔点,在一定的熔点范围内熔化,凝固时没有热效应。沥青组分极为复杂,大多数为三环以上的芳香族烃类,还有含氧、氮和硫等元素的杂环化合物和少量高分子炭素物质。现有技术中煤焦油加工系统中沥青高置槽内的沥青冷却方式采用工业循环水进行循环冷却,由于工业循环水易结垢,极易造成内冷却换热器堵塞,致使换热效果低,从而导致:改质沥青产品成型差,导致产品易碎、经常在链板运输机上漏料进入沥青水池,造成额外的人工成本;沥青放料温度高;放料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易对员工造成职业危害,工序能源消耗浪费严重;沥青的热量得不到有效地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置槽换热系统,其解决现有的沥青高置槽内的沥青由于换热效果低导致的改质沥青产品成型差、沥青放料温度高以及沥青的热量得不到有效地利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具有上述提供的高置槽换热系统,通过改质沥青生产系统生产改质沥青,可克服因沥青高置槽内的沥青换热效果低导致的改质沥青产品成型差、沥青放料温度高以及沥青的热量得不到有效地利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置槽换热系统,包括:沥青高置槽;导热装置,导热装置设置于沥青高置槽中;导热装置被配置为收集回收焦油工段的蒸汽或/和蒸汽冷凝水;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具备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热交换器用于使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中的流体进行热交换;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均具备进口和出口;以及连通第一流体通道的进口与导热装置的第一管道。专利技术人发现:在改质沥青生产系统中,沥青高置槽内的沥青冷却方式采用工业循环水进行循环冷却,由于工业循环水为硬水,其易结垢,极易造成内冷却换热器堵塞,致使换热效果低,从而导致:改质沥青产品成型差和沥青放料温度高,上述问题导致了生产改质沥青成本的上升以及对工作人员造成身体上的危害,并且现有的沥青高置槽中的热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上述高置槽换热系统,其不同于现有的换热冷却方式,包括:沥青高置槽、导热装置、热交换器以及第一管道,其中导热装置用于收集回收焦油工段的蒸汽或/和蒸汽冷凝水并设置于沥青高置槽中;热交换器,其具备相互独立但能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其均具备进口与出口;第一管道,其连通第一流体通道的进口与导热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导热装置中收集回收焦油工段的蒸汽或/和蒸汽冷凝水,其冷却后为软水,不会产生水垢,保证了换热效率。热交换器中的第二流体通道的进口用于外接水源,例如生活用水,当导热装置收集到的蒸汽或/和蒸汽冷凝水与沥青高置槽换热后,使得具有高温的沥青降低温度,到达规定的标准,其热量传递给蒸汽或/和蒸汽冷凝水,由于蒸汽或/和蒸汽冷凝水,即,软水吸收热量后,热量较大,为充分利用软水中的热量,将导热装置与热交换器中的第一流体通道通过第一管道进行连通,使得位于第一流体通道的具有极大热量的蒸汽或/和蒸汽冷凝水,即,软水与位于第二流体通道的水,例如生活用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将热量分散传递给大量的生活用水中,使得生活用水满足所需的问题,并且所需的流量。解决现有的沥青高置槽内的沥青由于换热效果低导致的改质沥青产品成型差、沥青放料温度高以及沥青的热量得不到有效地利用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导热装置为导热管,导热管迂回地设置于沥青高置槽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槽体、第二槽体、第一换热管以及第二换热管,第一槽体的内部具备第一空腔,第二槽体的内部具备第二空腔;第一换热管的管体容纳于第一空腔中,第一换热管的一端连通第二空腔中,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管道连通;第二换热管的管体容纳于第二空腔中,第二换热管的一端连通第一空腔;第一换热管与第二空腔构成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槽体具备连通第二空腔的出口;第二换热管与第一空腔构成第二流体通道,第二换热管具备进口,第一槽体具备连通第一空腔的出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的管体迂回设置于第一空腔中,第二换热管迂回设置于第二空腔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导热装置具备进口和出口,导热装置的出口与第一管道连通,导热装置的进口用于收集回收焦油工段的蒸汽或/和蒸汽冷凝水;高置槽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一端与第二槽体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导热装置的进口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管道与第一流体通道的出口之间设置有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满流管,满流管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过热蒸汽管道,过热蒸汽管道连通第一空腔,并配置为向第一空腔输送蒸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管道设置有截止阀,截止阀靠近导热装置。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具有上述任意一项的高置槽换热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置槽换热系统,其解决现有的沥青高置槽内的沥青由于换热效果低导致的改质沥青产品成型差、沥青放料温度高以及沥青的热量得不到有效地利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具有上述提供的高置槽换热系统,通过改质沥青生产系统生产改质沥青,可克服因沥青高置槽内的沥青换热效果低导致的改质沥青产品成型差、沥青放料温度高以及沥青的热量得不到有效地利用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高置槽换热系统的第一种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高置槽换热系统的第二种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高置槽换热系统的第三种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高置槽换热系统的第四种示意图。图标:10-高置槽换热系统;11-蒸汽管道;12-改质沥青输送管道;20-高置槽换热系统;21-第二管道;22-泵;23-满流管;24-过热蒸汽管道;30-高置槽换热系统;40-高置槽换热系统;60-第一空腔;70-第二空腔;80-第一流体通道;90-第二流体通道;100-沥青高置槽;110-导热装置;120-热交换器;130-第一管道;200-热交换器;210-第一槽体;220-第二槽体;230-第一换热管;240-第二换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置槽换热系统以及改质沥青生产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置槽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高置槽;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沥青高置槽中;所述导热装置被配置为收集回收焦油工段的蒸汽或/和蒸汽冷凝水;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备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热交换器用于使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中的流体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均具备进口和出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进口与所述导热装置的第一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置槽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高置槽;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沥青高置槽中;所述导热装置被配置为收集回收焦油工段的蒸汽或/和蒸汽冷凝水;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备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热交换器用于使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中的流体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均具备进口和出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进口与所述导热装置的第一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置槽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装置为导热管,所述导热管迂回地设置于所述沥青高置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置槽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槽体、第二槽体、第一换热管以及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槽体的内部具备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槽体的内部具备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管体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空腔中,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管体容纳于所述第二空腔中,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空腔构成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槽体具备连通所述第二空腔的出口;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第一空腔构成所述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水锋王为环刘麟赵庆军李小龙陈军甘国庆彭世方喻中文周建军邓秋朱海涛鲍淑春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