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基静载试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桩基静载检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桩基静载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桩基静载试验是工程检测的重要内容,最为常见的为堆载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较为直观。堆载法的做法是在水平支撑大梁上安装水平平衡钢梁,然后在水平平衡钢梁上铺设金属材质梁板或混凝土梁板,组成一个承重平台,然后在这个压载承重平台上堆放配重块形成压载体后对桩基进行静载检测试验;现有技术中堆载法进行检测试验时的难点在于,由于配重块较多,堆载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差,进而引起压载体重心失衡,不但影响检测精度,且易引起配重块滑落或压载体倒塌现象,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基静载试验系统,易于控制压载体的平衡性,使得试验过程更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桩基静载试验系统,包括承力墙、千斤顶、反力架、配重块;承力墙设置在试验桩两侧,千斤顶安装于试验桩端部且与试验桩同轴心;反力架包括主梁和若干次梁,主梁放置于千斤顶上方且与承力墙平行;主梁的中心点与千斤顶对应;次梁垂直固定连接于主梁的上方且两端搭接于承力墙上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桩基静载试验系统,包括承力墙(2)、千斤顶(3)、反力架(4)、配重块(6);承力墙(2)设置在试验桩(1)两侧,千斤顶(3)安装于试验桩(1)端部且与试验桩(1)同轴心;反力架(4)包括主梁(17)和若干次梁(18),主梁(17)放置于千斤顶(3)上方且与承力墙(2)平行;主梁(17)的中心点与千斤顶(3)对应;次梁(18)垂直固定连接于主梁(17)的上方且两端搭接于承力墙(2)上端面,若干次梁(18)以千斤顶(3)为中心向主梁(17)两端所在方向等间距均匀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18)上固定连接有承载板(5),承载板(5)以千斤顶(3)为中心向次梁(18)两端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静载试验系统,包括承力墙(2)、千斤顶(3)、反力架(4)、配重块(6);承力墙(2)设置在试验桩(1)两侧,千斤顶(3)安装于试验桩(1)端部且与试验桩(1)同轴心;反力架(4)包括主梁(17)和若干次梁(18),主梁(17)放置于千斤顶(3)上方且与承力墙(2)平行;主梁(17)的中心点与千斤顶(3)对应;次梁(18)垂直固定连接于主梁(17)的上方且两端搭接于承力墙(2)上端面,若干次梁(18)以千斤顶(3)为中心向主梁(17)两端所在方向等间距均匀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18)上固定连接有承载板(5),承载板(5)以千斤顶(3)为中心向次梁(18)两端所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放置槽(22);配重块(6)包括第一配重块(23)和第二配重块(24),第一配重块(23)为圆柱形结构且半径与放置槽(22)相等;第二配重块(24)长度与第一配重块(23)相同,第二配重块(24)一侧也设有放置槽(22),另一侧设有与放置槽(22)垂直且横截面与放置槽(22)相同的组合槽(25);其中,配重块(6)的堆放过程为第一配重块(23)和第二配重块(24)按层数交替堆放;承载板(5)上的第一层堆放第一配重块(23),第一配重块(23)从中间的放置槽(22)开始向两侧堆放;堆放第二层时,采用第二配重块(24)从中间的第一配重块(23)处开始堆放,将第二配重块(24)的放置槽(22)罩设于第一配重块(23)上定位,第二层堆放完毕后,若干第二配重块(24)的组合槽(25)构成新的供第一配重块(23)放置的放置槽(22)。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铁军,郑锋利,沈立中,邓昭伟,孟灵鑫,王丹锋,岑建武,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信达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