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7528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易滑山体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获取岩层厚度信息、山体坡度信息以及地表标高信息以确定抗滑桩在进行布设时的控制点坐标信息;根据控制点坐标信息在对应位置进行钻孔作业;在钻好的孔内分别布置抗滑桩并注入水泥浆液,其中进行注浆时的注浆压力范围为0.6~0.8Mpa;通过钢丝绳连接相邻的抗滑桩以围成多个单元容置部,在单元容置部内固定设置柔性格栅网。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法较为简单、施工效率高、耐腐蚀性好且施工成本较低,特别适用于原地浸矿工艺开采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应用场景,可满足离子型稀土矿山安全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开采
,特别涉及一种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素有工业“黄金”之称,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航天航空、国防军工、农业环保等领域。特别是离子型中重稀土,更是高新技术材料和尖端科技产品不可替代的原材料,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目前,国内离子型稀土资源主要采用原地浸矿工艺进行开发利用。原地浸矿工艺的主要步骤为:首先通过注液孔往矿层注入浸矿液,使之与吸附在非均质矿石中的稀土离子接触并进行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的可溶性化合物通过扩散和对流作用离开化学反应区,然后进入沿矿层渗透的液流,汇集成含有一定浓度的有用成份的浸出液(母液),并向负压方向(收液巷道)运动;再经集液沟或中转池中转,将其抽至地面水冶车间加工处理,达到回收稀土资源的目的。但是原地浸矿工艺由于需要将大量浸矿液注入到山体内部,使山体快速处于饱水状态,容易引发山体滑坡灾害,因此在采用原地浸矿开采离子型稀土资源的过程中需对易滑山体进行预防,并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传统的治理山体滑坡的方法一般通过联合使用抗滑桩、锚索桩以及挡土墙等防护装置来达到防治的效果,常被用于道路护坡与加固、自然地质灾害防控等工程中。但由于传统的滑坡防治方法及其装置,需要使用大中型的施工设备、施工成本较高、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并不适用于基础设施薄弱的离子型稀土矿山。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出一种更为简单且施工成本较低的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以满足原地浸矿山体滑坡防治作业的实际需求,服务于离子型稀土矿山的安全生产。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用于对易滑山体进行抗滑加固,所述易滑山体自上往下依次包括表土层、风化层、半风化层以及基岩层,其中,所述抗滑加固装置包括至少两排均匀排布的抗滑桩以及用于连接相邻所述抗滑桩的钢丝绳,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易滑山体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以获取所述易滑山体的岩层厚度信息、山体坡度信息以及地表标高信息,根据所述岩层厚度信息、山体坡度信息以及地表标高信息以确定所述抗滑桩在进行布设时的控制点坐标信息;根据所述控制点坐标信息在所述易滑山体的对应位置进行钻孔作业,其中自所述表土层钻至所述风化层的钻孔直径为180mm,自所述风化层经所述半风化层钻至所述基岩层的钻孔直径为150mm;在钻好的孔内分别布置所述抗滑桩并自孔底向上注入水泥浆液,其中进行注浆时的注浆压力范围为0.6~0.8Mpa;通过所述钢丝绳连接相邻的三个所述抗滑桩以围成三角形的单元容置部并在所述单元容置部内固定设置格栅网。所述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控制点坐标信息在所述易滑山体的对应位置进行钻孔作业的步骤中,钻入所述基岩层的深度至少为30cm。所述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水泥浆液由水泥以及砂石混合搅拌而成,其中所述水泥的水泥强度为42.5级,所述砂石的平均粒径范围为0.3~0.5mm。所述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在钻好的孔内分别布置所述抗滑桩并自孔底向上注入水泥浆液的步骤中,所述抗滑桩的最顶端距离注浆完成后的所述水泥浆液上表面的长度范围为0.2~0.3m。所述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中,相邻两排的所述抗滑桩之间的排距范围为5~10m。所述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抗滑桩包括抗滑桩主体,所述抗滑桩主体包括安装块以及沿所述安装块均匀设置的螺纹钢筋,在所述抗滑桩主体的顶部设有桩顶连接部,在所述抗滑桩主体的底部设有一嵌入部。所述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安装块的形状为环形,所述安装块包括安装块主体,在所述安装块主体上均匀开设有与所述螺纹钢筋相互卡合的安装槽,所述螺纹钢筋通过所述安装槽以环状的形式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块上。所述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桩顶连接部包括连接块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块上表面的钢丝绳连接器,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抗滑桩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连接器为一环形钢套。所述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嵌入部包括嵌入部主体,在所述嵌入部主体的顶部设有一螺纹部,在所述嵌入部主体的底部设有一弯曲部,所述嵌入部与所述螺纹钢筋之间设有一钢筋连接套筒,其中所述螺纹部与所述钢筋连接套筒之间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抗滑桩还包括一塑料套管,所述塑料套管设于所述抗滑桩主体的外周,在所述螺纹钢筋的外周设有一紧固套。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首先通过勘察山体地形确定钻孔方位后进行钻孔,然后在钻好的孔内放置抗滑桩,进行注浆作业之后用钢丝绳连接相邻的抗滑桩以围成单元容置部,最后在单元容置部的下表面设置格栅网以实现对山体滑坡的防治,整体的施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山体滑坡防控措施的施工方法而言,步骤较为简单且施工成本较低,此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离子型稀土型矿山的开采,极大地满足了开采过程中安全作业的需要。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中抗滑加固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出的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中抗滑加固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出的抗滑加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抗滑加固装置中抗滑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抗滑桩中安装块的结构放大图;图7为图5所示的抗滑桩中嵌入部的结构放大图。抗滑桩10格栅网121钢丝绳11表土层201单元容置部12风化层202易滑山体20半风化层203抗滑加固装置100基岩层204螺纹钢筋101紧固套1011安装块102钢丝绳连接器1031桩顶连接部103连接块1032嵌入部104嵌入部主体1041塑料套管105螺纹部1042钢筋连接套筒106弯曲部1043抗滑桩主体10a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对于本专利技术中抗滑加固装置100的施工方法,用于对易滑山体20进行抗滑加固,所述易滑山体20自上往下依次包括表土层201、风化层202、半风化层203以及基岩层204,其中,所述抗滑加固装置100包括至少两排均匀排布的抗滑桩10以及用于连接相邻所述抗滑桩10的钢丝绳11,包括如下步骤:S101,对所述易滑山体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以获取所述易滑山体的岩层厚度信息、山体坡度信息以及地表标高信息,根据所述岩层厚度信息、山体坡度信息以及地表标高信息以确定所述抗滑桩在进行布设时的控制点坐标信息。具体的,在进行钻孔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对易滑山体20的整体地形进行勘察,经过勘察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用于对易滑山体进行抗滑加固,所述易滑山体自上往下依次包括表土层、风化层、半风化层以及基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加固装置包括至少两排均匀排布的抗滑桩以及用于连接相邻所述抗滑桩的钢丝绳,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易滑山体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以获取所述易滑山体的岩层厚度信息、山体坡度信息以及地表标高信息,根据所述岩层厚度信息、山体坡度信息以及地表标高信息以确定所述抗滑桩在进行布设时的控制点坐标信息;根据所述控制点坐标信息在所述易滑山体的对应位置进行钻孔作业,其中自所述表土层钻至所述风化层的钻孔直径为180mm,自所述风化层经所述半风化层钻至所述基岩层的钻孔直径为150mm;在钻好的孔内分别布置所述抗滑桩并自孔底向上注入水泥浆液,其中进行注浆时的注浆压力范围为0.6~0.8Mpa;通过所述钢丝绳连接相邻的三个所述抗滑桩以围成三角形的单元容置部并在所述单元容置部内固定设置格栅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用于对易滑山体进行抗滑加固,所述易滑山体自上往下依次包括表土层、风化层、半风化层以及基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加固装置包括至少两排均匀排布的抗滑桩以及用于连接相邻所述抗滑桩的钢丝绳,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易滑山体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以获取所述易滑山体的岩层厚度信息、山体坡度信息以及地表标高信息,根据所述岩层厚度信息、山体坡度信息以及地表标高信息以确定所述抗滑桩在进行布设时的控制点坐标信息;根据所述控制点坐标信息在所述易滑山体的对应位置进行钻孔作业,其中自所述表土层钻至所述风化层的钻孔直径为180mm,自所述风化层经所述半风化层钻至所述基岩层的钻孔直径为150mm;在钻好的孔内分别布置所述抗滑桩并自孔底向上注入水泥浆液,其中进行注浆时的注浆压力范围为0.6~0.8Mpa;通过所述钢丝绳连接相邻的三个所述抗滑桩以围成三角形的单元容置部并在所述单元容置部内固定设置格栅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控制点坐标信息在所述易滑山体的对应位置进行钻孔作业的步骤中,钻入所述基岩层的深度至少为0.3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浆液由水泥以及砂石混合搅拌而成,其中所述水泥的水泥强度为42.5级,所述砂石的平均粒径范围为0.3~0.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滑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钻好的孔内分别布置所述抗滑桩并自孔底向上注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睿张树标李明才杨勇王柳叶光祥钟健民李春曾凡珍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