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不稳定山体铁路施工的斜坡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4190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4
一种处理不稳定山体铁路施工的斜坡加固结构,在铁路施工的斜坡不稳定山体上采用两种加固方式,护坡支撑板沿斜坡的外表面分层铺设并对表面进行加固,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竖直插入至斜坡的内部,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底部安装有振动传感器;顶部汇水管设置在每层护坡支撑板的底部,底部汇水管设置在斜坡底部,顶部汇水管与底部汇水管之间通过分级导水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采用分层次处理,对于斜坡本体采用坡面加固,对于坡体采用注浆加固,斜坡整体这样处理安全维护性更强。排水采用分级导水,坡面采用层层集水进而汇入底部汇水管,最终排入排水沟槽;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固定有振动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能够对坡面进行位移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不稳定山体铁路施工的斜坡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不稳定山体铁路施工的斜坡加固结构,属于铁路施工

技术介绍
不稳定体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由于种种原因改变坡体内一定部位的软弱带(或面)应力状态,或因水和其他物理、化学作用降低其强度,以及因震动或其他作用破坏其结构,该软弱带在应力大于强度下产生剪切破坏,带以上的岩土失稳而作整体、或几大块沿之向下和向前滑动的现象。滑坡的发生与组成斜坡的岩石和土的性质最为密切。同一岩性又因构造、地貌等条件差异而有所差别,软弱岩土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对于土石性质比较软弱,结构比较松散破碎而蓄水条件较好、排水不易的地层,就比较容易产生滑坡。地层岩性是坡体组成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是滑坡产生的一种主要地质条件。岩层的结构和构造,对山坡的稳定性、滑动面的形成以及滑坡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山体的地质构造也是影响滑坡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地质构造对滑坡的影响有以下几种:(1)活动性强的大构造及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带易于产生滑坡;(2)大断层带附近滑坡常集中分布;(3)褶皱轴部滑坡分布较为集中;(4)各种软弱结构面上陡下缓的组合是产生滑坡的重要条件。堆积在山区缓坡、凹形山坡或河谷坡上的大量第四系松散土层,由于结构不均一,故常具有多层不连续的含水层和隔水层相间的水文地质结构。同时,堆积层与其下代基岩顶面的透水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大量地下水沿基岩顶面活动,并降低该带上的强度,这是各种土质滑坡,尤其是堆积层滑坡广泛分布的主要水文地质条件。斜坡堆积层中,主要地下水主类型为上层滞水或多层带状水造成坡体中的多层滑动面,滞积于基岩顶面的地下水,则会造成全部松散土沿基岩顶面的滑动。地表水或基岩裂隙水渗入风化破碎岩层内,并在下伏隔水岩层顶面聚集,是产生顺层滑坡和构造面破碎岩体滑坡的条件之一。由于斜坡上部岩层风化破碎或裂隙发育,透水性强,下部岩层较完整或为相对隔水的软岩,这水文地质结构,季节性裂隙水是大部分沿层面滑动的岩体滑坡产生条件之一。山坡上部的积水、灌水是许多滑坡产生的重要外因。由于水渠、水管的漏水及其它用水的灌人,大气降水滞留于坡体上部等原因,都将改变山坡的水文地质条件,使之产生滑动。这种现象在黏性土和黄土塬边地区最为普遍。滑坡发生与人为因素的关系:(1)不适当地开挖坡脚:在坡脚下修筑房屋、构筑物、铁路、公路和取土烧砖等,进行开挖削方,而没有很好考虑坡体上方的整体稳定性,从而引起滑坡或老滑坡复活;(2)矿山不合理开采,引起崩塌性滑坡。这在矿山的采空区常有发生,由于斜坡边缘地下采空塌陷,引起向临空面方向崩塌和滑移。(3)大爆破引起大滑坡。(4)由于灌溉道漏水、坡体灌水等引起滑坡。综上所述,对滑坡的成因和地质构造进行可行性分析后,通过实地地质勘探,地貌调查和分析研究,可以确定滑坡防治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处理不稳定山体铁路施工的斜坡加固结构,以克服滑坡等不稳定山体对铁路施工的威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处理不稳定山体铁路施工的斜坡加固结构,该结构包括护坡支撑板1、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2、振动传感器3、分级导水管4、顶部汇水管5、底部汇水管6、排水沟槽7;在铁路施工的斜坡不稳定山体上采用两种加固方式,护坡支撑板1沿斜坡的外表面分层铺设并对表面进行加固,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2竖直插入至斜坡的内部,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2底部安装有振动传感器3;顶部汇水管5设置在每层护坡支撑板1的底部,底部汇水管6设置在斜坡底部,顶部汇水管5与底部汇水管6之间通过分级导水管4连接;排水沟槽7设置在铁路一侧地面之间,底部汇水管6与排水沟槽7连接。护坡支撑板1为口字型或者田字形板,护坡支撑板1上铺植有草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结构采用分层次处理,对于斜坡本体采用坡面加固,对于坡体采用注浆加固,斜坡整体这样处理安全维护性更强。2、本技术的排水采用分级导水,坡面采用层层集水进而汇入底部汇水管,最终排入排水沟槽,通过合理种植绿色植物增加了整体吸水能力。3、本技术的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固定有振动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能够对坡面进行位移监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处理不稳定山体铁路施工的斜坡加固结构,该结构包括护坡支撑板1、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2、振动传感器3、分级导水管4、顶部汇水管5、底部汇水管6、排水沟槽7;在铁路施工的斜坡不稳定山体上采用两种加固方式,护坡支撑板1沿斜坡的外表面分层铺设并对表面进行加固,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2竖直插入至斜坡的内部,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2底部安装有振动传感器3;顶部汇水管5设置在每层护坡支撑板1的底部,底部汇水管6设置在斜坡底部,顶部汇水管5与底部汇水管6之间通过分级导水管4连接;排水沟槽7设置在铁路一侧地面之间,底部汇水管6与排水沟槽7连接。护坡支撑板1为口字型或者田字形板,护坡支撑板1上铺植有草坪。本技术的结构采用分层次处理,对于斜坡本体采用坡面加固,对于坡体采用注浆加固,斜坡整体这样处理安全维护性更强。本技术的排水采用分级导水,坡面采用层层集水进而汇入底部汇水管,最终排入排水沟槽,通过合理种植绿色植物增加了整体吸水能力。本技术的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固定有振动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能够对坡面进行位移监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不稳定山体铁路施工的斜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护坡支撑板(1)、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2)、振动传感器(3)、分级导水管(4)、顶部汇水管(5)、底部汇水管(6)、排水沟槽(7);在铁路施工的斜坡不稳定山体上采用两种加固方式,护坡支撑板(1)沿斜坡的外表面分层铺设并对表面进行加固,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2)竖直插入至斜坡的内部,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2)底部安装有振动传感器(3);顶部汇水管(5)设置在每层护坡支撑板(1)的底部,底部汇水管(6)设置在斜坡底部,顶部汇水管(5)与底部汇水管(6)之间通过分级导水管(4)连接;排水沟槽(7)设置在铁路一侧地面之间,底部汇水管(6)与排水沟槽(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不稳定山体铁路施工的斜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护坡支撑板(1)、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2)、振动传感器(3)、分级导水管(4)、顶部汇水管(5)、底部汇水管(6)、排水沟槽(7);在铁路施工的斜坡不稳定山体上采用两种加固方式,护坡支撑板(1)沿斜坡的外表面分层铺设并对表面进行加固,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2)竖直插入至斜坡的内部,竖向注浆加固小导管(2)底部安装有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宇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