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式基坑混凝土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7527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基坑混凝土支护结构,包括基坑,所述基坑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护预制桩,且在支护预制桩顶部固定安装有顶部旋转体,所述顶部旋转体侧面还固定安装有环形混凝土支护桩冠梁,所述环形混凝土支护桩冠梁底部呈阶梯状设在支护预制桩顶部,在支护预制桩外侧和内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土层高压喷浆桩和环形混凝土支护板墙,所述土层高压喷浆桩通过隔离插板由上至下分别被分为冲洗带和侵入带,所述环形混凝土支护板墙为多层连续结构,在基坑底部还设有底坑,所述底坑内部还固定安装有注浆管道,将整个支护由侧面或者侧面和底部的独立支护提高为整体性的支护,大大提高实际的支护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基坑混凝土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基坑混凝土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对地下空间应用的逐渐推广,越来越多的地下空间被逐渐开发出来,其中就包括城市地下轨道交通、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以及其他各类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或者国防工程。在对地下空间的应用中,特别是对于深基坑的地下工程的应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基坑进行支护,这是因为在实际的操作中,地下构造具有非常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了土木工程的安全性考虑,在进行基坑工作时都需要进行支护,因此,对于基坑的支护方式的选择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目前最为常见的基坑支护方式主要有人工挖孔并采用桩板式或者桩锚式来进行固定,虽具有施工简易、造价低、占用场地小等优势,但由于是井下作业,也具有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等缺点。而且特别是在进行深基坑的支护中,这种支护方式不仅作业效率低下,而且安全系数不高,对于高标准的支护需求来说,还远远不能达到技术标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从而来确保实际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基坑混凝土支护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组合式基坑混凝土支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基坑混凝土支护结构,包括基坑(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护预制桩(2),且在支护预制桩(2)顶部固定安装有顶部旋转体(3),所述顶部旋转体(3)侧面还固定安装有环形混凝土支护桩冠梁(4),所述环形混凝土支护桩冠梁(4)底部呈阶梯状设在支护预制桩(2)顶部,在支护预制桩(2)外侧和内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土层高压喷浆桩(5)和环形混凝土支护板墙(6),所述土层高压喷浆桩(5)通过隔离插板(7)由上至下分别被分为冲洗带(8)和侵入带(9),所述环形混凝土支护板墙(6)为多层连续结构,在基坑(1)底部还设有底坑(10),所述底坑(10)内部还固定安装有注浆管道(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基坑混凝土支护结构,包括基坑(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护预制桩(2),且在支护预制桩(2)顶部固定安装有顶部旋转体(3),所述顶部旋转体(3)侧面还固定安装有环形混凝土支护桩冠梁(4),所述环形混凝土支护桩冠梁(4)底部呈阶梯状设在支护预制桩(2)顶部,在支护预制桩(2)外侧和内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土层高压喷浆桩(5)和环形混凝土支护板墙(6),所述土层高压喷浆桩(5)通过隔离插板(7)由上至下分别被分为冲洗带(8)和侵入带(9),所述环形混凝土支护板墙(6)为多层连续结构,在基坑(1)底部还设有底坑(10),所述底坑(10)内部还固定安装有注浆管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基坑混凝土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旋转体(3)和环形混凝土支护桩冠梁(4)顶部均设有填护平台(12),所述填护平台(12)直接将顶部旋转体(3)和环形混凝土支护桩冠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接军李玉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