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噻吩/三氧化钨纳米棒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致变色薄膜领域,具体一种聚噻吩/三氧化钨纳米棒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现象指的是材料的颜色在外界电场下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由于电致变色材料在隐身材料、智能变色薄膜等领域应用前景巨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过渡族金属氧化物是一种研究最广泛的电致变色材料,其中晶态氧化钨通常颜色单一、具有较出色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正负电压转化下能实现从透明到蓝色的可逆变化,而且相较于其他的过渡族金属氧化物,氧化钨拥有更好的变色效率和稳定性且毒性较低。但是氧化钨的变色响应时间很慢,通常需要几十秒,因此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而有机材料具有响应速率快的优点,但是颜色单一性不理想,且化学稳定性不好。因此制备有机无机杂化结构材料是提高电致变色性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聚3,4-乙撑二氧噻吩是一种常见的导电聚合物,在响应快速的同时它和氧化钨同属于阴极着色材料且着色态对可见光的反射波长和氧化钨相近,两者的结合不仅能大大缩短响应时间还能在对比度方面获得巨大提升。独特的具有晶体结构与形状各向异性的氧化钨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噻吩/三氧化钨纳米棒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具有核壳结构,三氧化钨纳米棒为核,聚噻吩为壳,三氧化钨纳米棒直径为50‑100nm,聚噻吩为多孔结构,厚度为2‑10nm,平均孔径为2‑3nm,均匀包覆在三氧化钨纳米棒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噻吩/三氧化钨纳米棒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具有核壳结构,三氧化钨纳米棒为核,聚噻吩为壳,三氧化钨纳米棒直径为50-100nm,聚噻吩为多孔结构,厚度为2-10nm,平均孔径为2-3nm,均匀包覆在三氧化钨纳米棒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噻吩/三氧化钨纳米棒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能够实现透明和深蓝色之间的快速可逆变化。3.一种聚噻吩/三氧化钨纳米棒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将FTO导电玻璃依次置于丙酮、乙醇、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清洗完后放在红外灯下烤干;(2)配制过氧钨酸溶液:向0.16mol/L的钨酸分散液中加入30%过氧化氢,钨酸与30%过氧化氢的体积比为3:1,搅拌至溶液澄清,然后用去离子水稀释溶液至含钨浓度为0.05-0.1mol/L,此稀释后的溶液为过氧钨酸溶液;(3)配制前驱体溶液:将步骤(2)制备的过氧钨酸与乙腈,去离子水配制混合溶液,其中过氧钨酸、乙腈和去离子水的体积比1:4:1,然后用6mol/L的盐酸将混合溶液的pH调至0.5-1,配成前驱体溶液;(4)将步骤(3)配制的前驱体溶液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将FTO导电玻璃竖直浸泡固定于前驱体溶液中,将高压反应釜加热到180℃,保持6-12h;(5)将步骤(1)处理过的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史英迪,汤凯,宋艳斌,崔接武,王岩,秦永强,舒霞,吴玉程,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